第123章 番外5
乾隆二十八年, 三月二十六,纯贵妃五十岁寿辰。
景仁宫,庭院里那一树梨花开得正好, 洁白素雅,漫卷轻飘,微风拂过, 韵起浅浅香甜。
苏梨末坐在妆台前,任由霜降给她梳头拣选钗环头面。
“就不要这宽扁方了罢?”苏梨末看着霜降要拿那玉扁方赶紧制止, 这两三斤的扁方戴头上脖子要压断了。
“也行, 那就梳个追星逐月流云半扇髻,这个发式最近很时兴的,今儿又是娘娘的好日子, 得打扮的隆重一些, ”霜降还没说完就看到贵妃娘娘的眉头一拧, 赶紧继续道:“若是不做个华丽繁复的发型,皇上昨儿专门送来让娘娘今儿务必, 一定要用的整套头面可就没地方插了, 寻常的燕尾小两把头是肯定插不下的。”
这些年来,贵妃娘娘是什么脾性,霜降还能不知,直接打消了苏梨末想要梳最简单的小两把头的念头,堵死。
苏梨末看着妆台雪缎上排开那一整套十三件的银鎏金点翠嵌宝福寿簪, 艳丽不失古朴,华贵中带着含蓄, 极尽精美, 这一整套可不就是需要梳个夸张的发式才能一件不少的装饰上去。
看贵妃娘娘没有再开口拒绝, 霜降麻溜的开始梳头免得等会儿又反悔了。
冬雪则从内务府进献的三套宫装里, 挑了套雪花素缎外罩绣着似锦繁花虫草鸟鱼的绯色纱衣,和白露一起捧着拿了过来,“娘娘看这套如何?纱衣上绣的是玉霖湖四周的春景。皇上特意吩咐的。”
“要白底通身绣着福寿云纹,衣襟黛蓝赭色多层嵌边儿的那套即可。压襟选珍珠十八子正蓝穗子那条。”苏梨末看着冬雪手里那套花团锦簇的宫装摇摇头,捡了最合适同点翠头面配套的宫装,通身白、蓝、赭三色也和谐,端庄典雅,大气不落俗。
男人的眼光,有时候真不可信。不过知道她钟爱玉霖湖的春景特意让如意馆先做了画,又让内务府寻了最好的绣娘绣出来,这份心意她领了。
霜降这边梳好头戴好钗环头面,冬雪也把衣裳放在熏笼上过了一遍鹅梨香整理好拿了过来,和白露二人伺候更衣,苏梨末从盘子里捡了一副鎏金烧蓝嵌珍珠的护甲戴在了手上。
“时辰差不多了,也该出发去送音阁了。”霜降说完和冬雪二人扶着娘娘往外走去。
从前苏梨末不大爱过生辰,只是五十岁到底是整寿,乾隆又一早就吩咐下去让开始筹备,重金从宫外聘请了红极一时的明月楼戏班子,又叫了杂耍团,并两个说书的女先生进来。听说一早就安顿在了宫里,查验过后又学了规矩,单等着今日上寿。
六桌席面也是从苏梨末素日爱吃的六十道菜里面精选了十八道。
若不是苏梨末极力阻止,乾隆还想的是遍请王公大臣及其家眷,开个五十桌席面好好贺上一贺。最后开席面这些花销,被苏梨末折成银子让乾隆兑了现。
其实按照苏梨末的意思,叫了孩子们来景仁宫内摆两桌一家人一起吃顿便饭就好了,喝喝茶用些瓜果点心的,坐在大梨树下聊聊天多好。
似今儿这般寿宴,看着喜庆,不还要守着规矩坐着,有个什么趣儿。
最后折中的法子就是,乾隆负责热热闹闹的大操大办一场寿宴,下午,在一同去景仁宫吃吃下午茶,让苏梨末享享天伦之乐。
苏梨末扶着霜降和冬雪的手进了送音阁,诸位妹妹都在了,寒暄说了会子话各自落座。
永璋和柔明带着十岁的长子绵洪、八岁的长女听芷、三岁的次女听荷,永瑢和蓁蓁带着一岁半的长子绵聪,景顺和额驸福隆安抱着半岁的长子丰绅济伦纷纷上来请安。
苏梨末看着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且各自有了孩子,着实欢喜,递了个眼色给霜降,霜降走过去接过景顺怀里的丰绅济伦抱给了苏梨末,半岁的娃正是嗜睡的时候,躺在苏梨末的臂弯里睡得极踏实,轻轻拍着哄了两下。
送音阁人多等下还要开戏怕吵着小小人儿,苏梨末就让伺候的乳母嬷嬷们把三岁的听荷、一岁半的绵聪、半岁的丰绅济伦先抱去慈宁宫歇着,也好给太后瞧瞧,乐呵乐呵。
刚吩咐完毕,就听李玉通传‘皇上驾到’,所有人起身行礼问安落座。那拉皇后这些日子身子不大好,因此在翊坤宫养着并未出席。
因着今儿是苏梨末的寿辰,因此和乾隆坐了主座,舒妃、令妃、婉嫔、庆嫔,并从前的两个贵人坐了两桌,在后面三桌席面是永璋、永瑢、景顺三家,共计六桌席面。
用席面的时候,两个说书先生在台上专门捡了那恭贺福寿绵长,国运昌隆的书来说,端的是舌灿莲花。
这般边吃饭,边听说书,寻常宫宴也是不能的,考虑到苏梨末想着自在些,乾隆特意做的安排。
用完席面,又听了几出戏文,直听得苏梨末昏昏欲睡的时候,喜庆的寿宴耗时一个时辰,总算结束了。
苏梨末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散了寿宴,带着儿孙们回景仁宫小叙了,因此别问她台上唱得什么戏,她真没仔细听,只听的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想来人到了这个年纪大多喜欢热闹一些?所以乾隆才给她准备了这样几出戏文?
寿宴散了场,苏梨末正要开口说回景仁宫,就看到李玉上前来弓着身子笑道:“皇上还给娘娘准备了特别的贺礼。”
闻声,苏梨末看了一眼乾隆,这是又又又又又要给她准备惊喜了?
苏梨末看李玉神神叨叨的,再扭头看着身侧的乾隆一脸神秘,笑笑没说话和乾隆一同出了送音阁,身后跟着儿孙们。
绕了两条道,走了盏茶功夫,只听似乎有吵嚷的声音,越近越嘈杂。
“花卷儿、馒头、豆沙包儿”
“卖、冰糖葫芦喂~~”
“上等的胭脂水粉,老少爷们儿走过路过来瞧一瞧,是买给娘子也好,买给女儿也好,别看这水粉色,可是时下最流行的,就是宫里的娘娘用的都是咱这小摊儿上的……哎,这位爷看您气质不俗,给娘子带盒胭脂?”
“老板,两碗阳春面,多搁些猪油,再卧两个水波蛋,还有酱也多放些,小老儿夫妇口味重。”
“有!两碗阳春面,多猪油,卧俩蛋,口味重多放酱,稍候您嘞~”
“这鸳鸯佩雕工精细,瞅见没,这油润的质感,啧啧啧,不是我吹,出了这个摊儿您尽管去别家瞧,要是有比我这质量更上乘的,我倒找您两百钱。”
“……”
走的越近,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对话声越清晰,越鲜活。
转过这条巷子,只见约莫五百米长的是集市跃然在眼前。
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虾瓜果蔬,几碗烟火,三两欢歌。
苏梨末拍案叫绝,不由扭头看了一眼乾隆,这厮着实是有些惊喜在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