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八十九章 臣敢!

第八十九章 臣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罗幼度从赵普手中接过情报,细细阅览,看到关键处嘴角不知觉的微微翘起。

    这困定难军的效果可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

    此次发生叛乱的拓跋氏与定难军的李彝殷居然是同宗。

    众所周知拓跋氏是党项部落中最大的姓氏之一,尤其是位于银州、夏州附近的党项部落。

    他们都是当年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的后裔。

    昔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起兵反唐,并向西北党项、吐谷浑等内附各族蛊惑扇动,意图引诱他们一起叛唐,发动叛乱。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防范党项各部受扇动被裹挟出兵,建议唐代宗将党项部内迁到银州以北、夏州以东一带,避免与叛军接触。

    拓跋朝光便是在这个时候迁徙至银夏附近。

    百年之后,黄巢攻破长安,拓跋朝光的直系后裔拓跋思恭在平定黄巢作战中功勋卓着给赐以李姓。

    故而李彝殷这一脉以李为姓,但其他分支还是继续沿用拓跋氏。

    此次叛变的是拓跋什翼,论资排辈与李彝殷是叔侄关系,完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拓跋什翼都打着“杀叛逆,归中原”的口号,可想而知,现在定难军的内部是什么情况了。

    罗幼度这穷围定难军的战术太狠太绝。

    几大将领将定难五州三面合围,不定时军训,迫使定难军长期在边境陈兵应对。

    定难军本就地处贫瘠之地,哪里禁得起这样的消耗。

    尤其是在契丹内乱之后。

    契丹对于定难军这个悲催的盟友还是很支持的,尽管有府谷的不住袭扰,还是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定难军支援。

    但随着契丹内乱,耶律敌烈已经成为中原朝廷忠实地舔狗。

    定难军已经得不到任何支持。

    他们掌控的五州地完全无法自给自足,百姓穷困潦倒,没有任何油水可以剥削。

    成群结队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向中原逃难。

    李彝殷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从州府各世家豪族入手,从一开始的求,到后来是强迫。

    定难五州银、夏、绥、宥、静,离银夏李家核心地最远的绥州,在半年前就支撑不住了,向姚内斌投降。

    余下四州,李彝殷勉强掌控。

    为了应对中原的袭扰,他们甚至沿着横山山脉建立大大小小八十余军寨,好似长城一样,位列于山脉要地。

    便如乌龟一般,被动地受着中原诸路兵马的进攻。

    罗幼度看着情报脑中想着应对之法,是收网,还是继续等下去?

    这时殿外传来了韩熙载求见的声音。

    罗幼度示意赵普在一旁入座。

    韩熙载大步入殿。

    罗幼度看着面前在江南给成为韩夫子,神仙中人的好人物,也不免暗赞一句“好气度”。

    韩熙载长得是一脸福相,四方大脸,丹凤眼、卧蚕眉,招风大耳,配上一脸整齐有序的大胡子,属于那种相貌独特,见一面就忘不了的那种样子。

    韩熙载早就听闻中原天子年轻,有太宗皇帝的气度,之前远远望了几眼,还不觉得,这近距离一见,还真如此。

    “臣见过陛下!”

    韩熙载作揖问好。

    “免礼!”

    罗幼度并未让他入座,而是带着几分好奇地问道:“听说你曾劝说李景北上驱逐耶律德光入主中原?据朕所见,江南兵卒羸弱,如何是契丹对手?”

    韩熙载傲气道:“契丹攻入汴京时,自是无法抵抗,但他纵容兵士四散打草谷,惹得中原上下天怒人怨。我江南甚至不用出一兵一卒,只需振臂一呼,四方义军自然齐聚旗下,驱逐契丹易如反掌。”

    罗幼度颔首认可,将手中的情报递给身旁的内侍,让他传给韩熙载。

    “这是西北定难军传来的消息,韩夫子先看看……”

    韩熙载接过情报,认真观看,过目一遍以后,又重头细看。

    罗幼度也不催促,静静的等候着。

    一快一慢,看了两遍,韩熙载将情报递还给了内侍。

    罗幼度问道:“韩夫子有什么想法?”

    韩熙载道:“陛下穷定难的计策已经取得奇效,要不了多久,余下的定难四州,将回归朝廷所有。”

    罗幼度问道:“韩夫子是想朝廷直接出兵?”

    “非也!”韩熙载道:“此刻出兵,反而会给李光睿全盘整顿的机会。臣以为拓跋什翼的反叛,绝非他一人行为,而是与多处密谋商议的结果。只是拓跋什翼位于夏州,唯有他有机会成功而已。”

    罗幼度也认可韩熙载的判断。

    拓跋家并非银夏本地人,而是迁徙来的。

    李思恭掌权之后,为了巩固自身势力,给了自己人极大的便利,令得同宗的拓跋家飞速成长,成为定难第一豪强。

    拓跋家投桃报李,成为李氏最强后盾。

    双方是互利关系。

    直到定难受到了中原的抵制,定难经济崩溃,地方豪强受到了致命打击。

    可以肯定的是拓跋家受到的伤害是最小的。

    偏袒自己人是天性。

    那些受重创的地方豪强没有反叛,反而是拓跋家站了出来。

    只有两个可能,拓跋家的拓跋什翼不是傻,就是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拥戴,只要他成功推翻李氏,便能接替李氏的地位。

    面对同样撑不下去的拓跋家,拓跋什翼在多人的支持下,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韩熙载道:“朝廷若出兵,李光睿则会大度的包容所有反叛之人,全力抵抗朝廷。反之,视若无睹,就给李光睿收拾反叛者的机会。他们将会陷入自我恐慌,相互猜忌。等他们分出胜负,朝廷再行出兵,取定难四州易如反掌,亦免去未来威胁。”

    罗幼度带着些许意味的看着韩熙载。

    在一旁低头不说话的赵普也微微抬头,看了韩熙载一眼。

    两人隐隐觉得韩熙载似乎猜透了他们困定难军的最终目的。

    定难军的核心地银夏二州位于大漠附近,多为党项人,土地贫瘠,环境恶劣,平心而论,经济价值不高,没有多少发展的前景意义。

    朝廷不可能如陇右、凉州那样,迁徙汉人去提升当地汉人实力。

    故而为了避免党项人在银夏做大,罗幼度有意摧毁李家的民望,消除地方豪族的势力,在他们元气大伤,完全翻不起任何风浪以后,再以救世主的方式,将定难四州收入麾下,让无头的党项人为了吃上一口饭,真正融入中原。

    罗幼度目光灼灼的看着面前的韩熙载道:“韩夫子,朕听说你在江南章疏连连不断,对于朝中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摘批评弊端,惹得江南满朝权要忌恨、不满,以至于仕途坎坷。朕授予谏议大夫的职位,你可敢领受?”

    韩熙载昂声道:“臣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