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做假
接完电话,梁斌都快气炸了,让他低三下四去求汪大艰重开一份政审报告,他宁肯死也不会做。况且,就算他能低下头来去求汪大艰,汪大艰也未必就肯帮忙,没准还会借机羞辱他一顿!要不然汪大艰就不是汪大奸了!
晏超然说去文化局“蒙骗”一张政审报告,如果汪大艰一无所知的话,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现在汪大艰知道了政审报告一事,他又有事没事总往局里跑,“蒙骗”政审报告,就算成功了,也很容易露馅。
要是那样的话,就被汪大艰抓住了把柄,他再趁机向学校反映,梁斌就又增加了一条“罪名”,没准真会被取消录取资格。不仅如此,晏超然也会受到牵连,再给个通报批评什么的,那就亏大了!
全面考虑之后,梁斌拒绝了晏超然去文化局“蒙骗”一张政审报告的提议。但是,政审报告还是得有,而且上面得主要写自己的优点。
该怎么办呢?梁斌苦苦思索,政审报告的关键看似是内容,其实是公章。内容完全可以自己写,但是公章却在汪大艰手里!没有别的办法,就只能造假了!
所谓造假,也就是自己写政审报告的内容,再添加上假的公章。自己私刻公章,风险太大,梁斌不敢这么做。最安全的办法,是在网上找一个卖家来制作假的政审报告。
网上找做假的卖家,并不困难。卖家要梁斌提供政审报告的内容和公章样式,内容他已经写好,公章样式还没有,他就让晏超然找了一份带编辑部公章的文件,把上面的公章拍成照片发给他。
对晏超然,梁斌没什么好隐瞒的,就说了公章的用途。晏超然并没有责怪他,反而也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因为这个报告本来就是一个形式,是汪大艰这个小人硬要公报私仇。
梁斌把公章图片和政审报告内容发给卖家之后,后者很快就制作了一份带有《玮城春秋》编辑部公章的政审报告寄了过来,完全能够以假乱真。
收到假的政审报告之后,梁斌马上就邮寄给了学校。他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但事情逼到这个份儿上,不做假也不行了。总不能为了这么一张纸,影响了入学吧!
政审报告寄出去了,但是梁斌越想越窝火,就想有什么办法能把汪大艰给赶下台,这样自己能出气,编辑部的其他人也会好受些,省得这个汪大奸祸害编辑部。
汪大艰是有很多可疑的地方,可是梁斌没有真凭实据,就这样举报的话,缺少力度。要从哪里入手呢?思来想去,他觉得,汪大艰的家庭或许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汪大艰为什么始终不肯让他亲自推荐和聘任的特约编审现身,而且一直是单线联系?人在外地,是理由吗?想见面,办法多的是。他恐怕并非不肯,而是不敢!为什么不敢?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起初的时候,《玮城春秋》编辑部给特约编审发补贴,并没有很多限制,编辑部报几个人,市里就会拨几个人的钱,所以有一段时间,虽然特约编审的数量不足三人,但编辑部还是能够按三个人申请经费。
但是从今年开始,上级加强了财务监管。编辑部给特约编审发补贴,必须通过银行转账,而且收款人的账户必须是特约编审本人的,这样才能入账。汪大艰推荐的特约编审,肯定也是真实存在的人,否则他现在没办法给他们转账。
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汪世成、张莎莎以及已经解聘的张红,大概率都是汪大艰的亲戚朋友,他们很可能都是顶着特约编审的名头吃空饷。而且,他们与汪大艰的关系应该很近,否则他也不会信任他们。尤其,汪世成也姓汪!
如果汪世成、张莎莎、张红果真都是汪大艰的亲戚,在吃特约编审的空饷,汪大艰就要倒霉了!
要调查汪大艰的家庭成员和主要亲戚,并不难,发动孙菲菲公司的外卖骑手们就能做到,但是那样动静太大,会打草惊蛇。调查汪大艰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梁斌决定一个人秘密开展调查。
要调查汪大艰,最该去的地方应该是他住的小区,但梁斌担心会被汪大艰发现,就只能舍近求远。他先是在网上查找与汪大艰有关的各种消息,虽然能查到一些,但没有一个涉及到汪大艰的家庭,最多也就是能看到他的学历和年龄。
网上检索无果,梁斌又去了档案馆。对于历史学研究者来说,档案馆是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梁斌也不例外。因为经常去查档案,他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很熟悉了。
梁斌每次要查的档案资料都很多,工作人员会让他自己在电脑上查询,如果有需要带走的材料,再到工作人员那里去打印。
这次到档案馆,梁斌并没有说他要查什么内容,工作人员以为他又是要做研究,所以来查历史档案,就还是让他自己在电脑上查询。
梁斌也没有说他要查的是与汪大艰有关的材料,如果工作人员知道他要查与个人有关的档案,就得让他证明合法性。他明白自己并没有权力来查询这类档案,回避是最好的选择。
档案馆里虽然装满了摄像头,但并不能精确到拍摄别人在电脑上查询的是什么内容。玮城档案馆的查档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任何人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查询所有的无密级档案。
梁斌左顾右盼,确定没有人注意自己,才在电脑上输入了“汪大艰”三个字。与汪大艰有关的所有材料,都逐条呈现在了眼前。此时,梁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私家侦探,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汪大艰这个名字并不多见,很少有重名者,查到的十几个材料,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属于汪大奸的。
梁斌小心翼翼地查看每一份文件,第一份没有用,第二份没有用,第三份没有用……还有最后一份了,如果上面还是没有记载与汪大艰家庭有关的信息,就只能离开档案馆了。
他刚点开原文,就听到有人叫他:“梁老师,又要做什么研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