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封建迷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最大的错误
一、现在书店里也有很多关于运气的书籍,但都层次比较简单。讲的大多是要想今年运气好,需要在什么方位,摆一个什么样的吉祥物品。这个和古时候的运气学就差别很大。
古时候的运气学,是古人总结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的。古人学这个,是要服务社会、国家的。当时,凡能知天象、观地理的人都具有厚德,他们用这个本事来辅佐有德行的人,成就王业,比如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实际呢,刘备也成就了诸葛亮。为什么呢?君义臣忠!刘备完全做到了义,他有两个方面做得非常好:一方面,古代的人注重出身,刘备是汉室的皇亲国戚,他能弯下腰来和杀猪的张飞、鲁莽的武夫关羽结拜,这是他成功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就是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刘备能礼请上士,他懂得按天时去做事情。
就像周文王请姜太公也是一样,姜子牙用直钩钓鱼,周文王也很有智慧,看破说破,这是愿者上钩,我周文王就是愿意上姜太公的钩。据传说,姜太公曾要求周文王亲自拉车载着他,而且不能用马。周文王当时年纪也不小了,而且那个时候已经是大王了,但他真是谦卑到了极处,拉着姜太公走了808步。所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也让周朝兴盛了八百多年。
可是,现在大部分人学习和使用运气学,不是为了辅佐人、服务国家,只是为了敛财,甚至有很多人用它来骗钱。很多宗教场所周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风水吉祥物品,目的无非是把钱赚到自己口袋里。有点像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培训中心一样,那些培训中心,不是培训你的德行、修为和人格魅力的,而是培训你如何营销,如何把对方的钱赚到自己手里来。
古今有别,尤其在文化方面。很多古文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味道,比如《弟子规》,别说百读不厌,千读万读都不厌,传承几百年,它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可我们现在的图书呢?据说美国最大的图书公司每天要出上千种书。大部分书读一遍就没感觉了,想读第二遍的念头都没有。而一部《论语》,读两千多年仍不失其味,要不我说,古今文化真不同。
二、近代史上,由于西方工业革命和坚船利炮的影响,中国晚起步,落后于列强的发展,导致一些中国的学者去国外学习回来后,认为中国应该搞文化革命,把古代的文言文、思想观念革除掉,这样才能进入新的文化、新的世界。
如今,过了一百多年后回头看,我们可能在学习一些技能知识方面,有了广度上的提升,可是对人的道德修养却没有多大帮助,这个局面是有待我们改变的。
我觉得在这方面,最好的就是古为今用,遵循古代的东西,活用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不能一下就把孔家店给打倒了。中国就三种文化,最早是道家墨家儒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以后,墨家退出了文化舞台,中国文化的主要体系就变成了儒释道三家。
运气学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它的内容比儒释道还早,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盖房子为什么要面向南?南边有阳光嘛,它是根据气候的变化来确定居住的地方。
我们这一百多年来,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文化传统都打倒了。学者们也说,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四个字给打倒了——封建迷信。我们对古老的东西,要不就是挂个封建的帽子,要不就是挂个迷信的帽子,全盘否定。
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儒家也好,原来是没有派系之分的。比如佛教,什么净土宗啊、密宗啊,过去是没有的。我把佛陀传记看完以后才知道,佛陀在行教的时候,是看众生的根性来说法,弟子的根性不同,他因机施教而讲出了很多经典。后来的分类是他的弟子分的,不是他分的,就是因众生的根性不同,才分出来了各种法门。藲夿尛裞網
道家也是,什么龙门派啊,全真派啊,老子自己是没有分的,都是后人做的事情;天主教也是,什么旧约新约,那上帝也一定是没有分的;还有儒家,仁归到仁,孝归到孝,礼归到礼,孔老夫子也没做过这些,他都是随机教育学生的。
古人的心量、德行和智慧比今人强。强在什么地方呢?古人为公,今人为私,是私和公的区别。你想追上古人?也为公就行了,公中有你啊,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所以,我们对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以后,对运气学也就不迷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