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若雪如风 > 第15章 琵琶美酒夜光杯

第15章 琵琶美酒夜光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将近子时,若雪方别了两位师姐,回梨苑歇息。

    椿苑、梨苑、竹苑三处院子离得十分近,且梨苑正好位于其他两个院子中间。

    不过几步路到功夫,若雪便看见了梨苑的牌匾。进去时,负责看运行李的掌事姑姑正给雇来收拾屋子,安置物品的几个丫头结工钱。

    略略打量了屋内,还算满意。但今日这些事儿折腾下来,着实有些倦了。

    若雪只是吩咐多给些赏钱,没有理会一众丫头的谢恩,就进房里洗漱去了。

    临进屋时,若雪转头看了一眼——听风堂正屋的灯还亮着,曳曳的烛光映在窗纸上,一晃一晃的。

    可能他还没睡吧。

    如风确实还没睡。

    正屋里,烛光下,如风拿了块绸子,认真的,细细擦拭着手中的剑。

    剑身窄而长,是把灵动的轻剑,古朴却不陈旧,华丽但不妖艳,剑刃翻着阵阵银光,靠近剑柄的地方,赫然刻着“玉泉”二字。

    这是晏家传世的宝剑。

    玉泉剑的第一位主人,是晏如的高祖父(就是他爷爷的爷爷)晏巽——当年主要负责无定河下游的东线战场,曾带领麾下的晏家军,攻占无定河南岸多座城池(后来被别人丢光了),灵文帝亲赐了玉泉剑,授晏巽明威将军之职,世袭罔替。

    同时他是晏家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修至圆满境的人。但他在天魂域渡劫后拒绝了飞升,以此向天道换来无定河下游一带河水中心,一个不予兵戎通过的屏障。使得灵魔两族自长安起直到入海口的东线战场永无战事。此后便退休回了家,让儿子接替了自己的位置,带上妻子云游去了,临走前,留给文帝一个“战时,有召必回”的承诺,从此闲云野鹤,直至终老。

    徐彍一直以为自家少爷是随意,看见听风堂的牌匾,就给自己取了“如风”这个名字。

    其实,晏如只是看见牌匾时想到了晏巽。

    巽,为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卦象即为风,意为谦让恭顺。

    他一直渴望成为像高祖父那样的人,盛年功成名就,晚年肆意随风。

    其实不止晏如,晏巽是所有晏家子弟的梦想。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渴望着,有朝一日,这把玉泉剑传到他手里,在战场上,他将如何威风凛凛,所向披靡。

    那时的他还太小,并不知道,玉泉剑这种有灵的兵器只有在主人身亡后,才有易主的可能。

    那时,父亲带领晏家军常年驻守无定河北岸,每年至多只有三个月在家。因此,自小母亲就对他十分严厉,而父亲在家时他也就格外喜欢粘着父亲。总央着父亲拿出玉泉剑给他看,父亲取来剑,他便小心的从头到尾抚摸一遍,再抚摸一遍。

    眼里满是羡慕和对那些前辈英烈的仰望。

    他想像父亲一样上战场,和晏家的诸位先辈一样成为英雄。

    有时晨修结束,父亲拉过他的手,一股温柔的灵流探至灵台,巡视一圈后缓缓收回。父亲总会拍拍他的头道:“不错,如儿的灵气又长进了。”每每这时,他就很高兴的拉着父亲,要父亲亲自教功夫,授兵法。父亲却只让他跟着武师傅好好练,答应他,等到他八岁,就亲自教他兵法,顺便指导他的骑射。

    于是,他便日日盼着,盼着自己八岁的那一日。父亲不在时,他也寻了不少兵书来看,许多不懂的地方就留着,等父亲回来了再问。有时晏将军回家,一进书房就看见小晏如捧着厚厚一摞书,吃力的搬上他的书桌,回头看见了晏将军,汗都没来及擦,就喊着“爹爹”,一头撞进他怀里。

    晏如最喜欢晏将军给他讲兵法。父亲总能列出生动的例子,或是领着他到书房,在沙盘边,为他推演一番帮助他理解。

    父亲不在家,母亲就请了讲师来教他。讲师的课上,他要么兴致缺缺,要么就把讲师怼的一无是处,更是拒绝了娘亲找的所有骑射师傅。

    他在等自己八岁的那一天,在等父亲亲自教他。

    小晏如甚至想好了,自己八岁生辰的那一日,什么生辰礼都不要,只要父亲教会他骑马就好了。

    终于,他快八岁了,为了他想要的生辰礼,晏将军和别的将领调休,提前一个月回了家。却不想,陛下在接见了汉城来使后龙颜大怒,扣下使者,以汉城无礼、不尊重灵域皇帝为由,令晏将军挂帅,带领晏家军征讨汉城。

    出兵那日,距晏如的生辰仅有半月,晏将军无论如何是赶不回来了。临出门,他认真的向小晏如道歉,承诺回家后第一时间就给他补生辰礼,然后吻过妻子,抱了抱年幼的女儿,翻身上马,在清早的晨曦里离去。

    一个多月里,捷报频传,晏家军很快就拿下了汉城,攻入城主府,汉城城主被迫议和,愿归顺灵域,为附属国。

    灵帝的封赏水一般流进将军府,晏如看都没看一眼,他只想要父亲马上回来,兑现他晚了一个月的生辰礼。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晏家军班师回朝,准备向灵帝复命。半路上,西北无定河一带,原籍汉城的守军联合发动了兵变,且勾结辽国,意图助辽国东征。晏帅于是奉旨,前往镇压。

    消息传回灵都,晏如很沮丧,父亲的归期又推迟了。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对向往已久的战场生出了不满。

    那时,他还不知道,战争可以夺走一个人的一切。

    可母亲清池郡主自得了消息后,终日愁眉不展,满眼凝重。

    不知怎么回事,晏帅在前往兵营的途中,遭遇辽军埋伏,奋力突围之际,那么巧又遇上了前来巡视的魔族无定河防线守军,带头的魔族将军未经主帅允许,私自领兵参与了混战。晏帅于乱军中重伤身亡。

    经验尸,左胸的致命伤有魔气痕迹。

    一夜之间,将军府挂满了白绫。

    烈士的棺椁被送回灵都,余下的两万晏家军全军戴孝。

    看见父亲的下属把陶制的魂棺送到母亲手里,晏如还没反应过来。

    他仰头看向垂地的白绫。

    这是怎么了?

    他看着痛哭的将士,垂泪的亲友,用手抓着棺材才没昏过去的母亲。

    这是怎么了?

    清池郡主打开了魂棺。飞出的,是晏帅回归故里的识魂。

    “英灵安息——”

    是谁死了吗?晏如的心猛地一颤。

    虽然他不知生死为何物,但对于死亡,他有着本能的畏惧。

    小心翼翼的走进正堂。

    “将军。”

    回头,副帅宋峥半跪在他身前,双手奉上玉泉剑。

    晏家军的有几位将领经常来将军府,有时是找父亲,有时是替父亲来看看他,他和这几位叔叔伯伯都很熟。宋峥就是其中之一。

    将军?

    他吓得倒退了几步。

    宋伯伯向来只这样称呼父亲的。

    盯着眼前血污未尽的玉泉剑,脑海里似有什么呼之欲出。

    这是父亲的剑,父······

    他蓦地瞪大了双眼。

    父亲呢?

    看看四周,宋伯伯回来了,几个熟识的叔叔伯伯也都回来了。

    可,父亲呢?

    最终,目光还是落到了正堂的棺椁上。

    他跌跌撞撞的走过去,把头伏在棺盖上,轻声唤道:

    “爹?”稚嫩的嗓音轻颤着。

    没有回应

    “爹!!!”他如同幼兽一般哀号着。

    “如儿!”“快拦住他!”“小心!!”

    他疯了似的想要钻到棺材里去,想再看父亲一眼。可棺盖早已钉死,他掰不开。

    有人将他拦腰抱起,从棺椁边拖开。

    “爹!!”

    他一脚踹开宋峥手里的玉泉剑。

    他不要玉泉剑,不要灵帝的赏赐;

    他不要当将军,不要父亲的职位;

    他不要英灵,不要追封。

    他要父亲回来。

    眼睁睁看着父亲的棺椁葬入英雄冢,灵位供奉在晏家的祠堂。

    他抬着头,从下往上一个一个数过去——满门英烈。

    他终于知道了何为英烈。

    只有死人,才能成为英烈。

    他跪在祠堂里,盯着父亲的灵位。

    可他不想父亲成为英烈。

    他要父亲回家,活着回家。

    “爹。”

    他还不会骑马;他还有好多问题要问;他还不会喝酒。

    我想要你回来,教教我。

    记不清是哪年的春天,晏将军难得闲在家里,于是开了一瓶好酒,抱着酒坛,爬上了庭院里长了几百年的石榴树,找了最粗的树干靠着,拿起酒,闷了一大口。

    小晏如在树下瞧见了,便问“爹爹在喝什么呀?”

    “酒。”晏将军晃了晃酒坛,“咱们如儿也来点儿?”

    清池郡主正巧从房里出来,一听这话就火了

    “你干什么呢?教这么点小孩儿喝酒?”说着,就抽出了一条软鞭,直冲着晏将军门面挥去,逼得晏将军从树上跃下就跑。

    清池郡主收了鞭子奋起直追。

    晏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冲妻子扮着鬼脸。

    “你给我站住!”又是一鞭甩出,晏将军侧脸避过。

    “我说,男子汉大丈夫,不会喝酒哪行啊?”

    “如儿还小,你别乱教他。”

    “我知道——哎呦!”

    “娘子~你好恨的心,都出血了。”

    晏将军摸着腮边一道极细的小口子夸张道。

    “滚!!”清池郡主郡主再次挥开软鞭。

    小晏如还站在树下,咯咯笑着,看爹娘一起跑着、闹着。

    ······

    终究是故人已逝,往昔不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