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五章 失足

第三十五章 失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十五章                    失足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翁大人,你不知道吗?永宁关上下是怎么回事?而这上面写的又是怎么回事?”随即周梦臣将手中的邸报拍在桌面之上,震动着桌子上的茶碗一并跳舞。

    翁万达仅仅看了一眼,就没有多看。

    毕竟上面的文字,是翁万达与严嵩一并斟酌。

    这里面虽然有漏洞,但是大多数人都是看不出来的。

    朝廷的地图都是军国重器,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的。很多人看朝廷邸报,是不能将上面的地名与方位联系起来。甚至不要说当时的。即便是现代研究古代历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地名的考证。

    当然了,不是没有人能看出来不对。

    这也太小看天下人了。

    只是严嵩在朝,那个敢说?或者说了,又有什么用处?

    翁万达淡淡说道:“你或许不知道,该给的抚恤我都借其他名目给了,永宁关王参将,他的儿子已经袭职。所有赏赐一点不会少,这是我找户部谈的。至于你的事情,却是严阁老打了招呼了。”

    “你如果为了下面人而来,就不必了。下面的人未必在乎这个名声。”

    “如果为了你自己而来,我做不了这个主,你自己去找严阁老。”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翁大人如此颠倒黑白,还如此理直气壮。真是少见。”

    翁万达说道:“年轻人,你好好像想。这一件事情,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是上面的意思,我翁某人为官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纵然有此一败,又能如何?只是朝廷要这个颜面,天下要这个太平。我不过是勉力为之而已。”

    “要以大局为重。”

    人在最怕的是自己骗自己。

    翁万达就是这样的。

    此刻翁万达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自己的谎言,居然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这种粉饰太平的事情,反而成为大局所在。

    周梦臣也万万没有想到,翁万达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片刻,说道:“翁大人,我听过翁大人往昔的政绩,历任边关,所过之地,修城池,储粮草,抚将士,可谓称职。陕西一地,至今犹有边民称颂。我一向是佩服之极。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而今一见,见面不如闻名。”

    “我大明富有四海,纵横万里,区区小败而已,有什么承受不了,又什么颜面要维护?大人以为有辱,更当磨砺将士,报仇雪恨。而不是这样掩耳盗铃,以为天下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是什么大局?宣大百姓死伤惨重,大人就一点也没有感觉吗?”

    “大人而今瞒得了一时,又能瞒得了一世?千载之下,青史有知,不知道大人以何面目以对?”

    “而且大人,很有信心,某人可以一手遮天吗?”

    周梦臣冷哼一身,猛地转身。他知道而今与翁万达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好说的。他转手走到门口,也不回头,只是微微仰头,说道:“我倒要看看,谁能一手遮天。”

    随即头也不回的走了。

    翁万达微微摇头,自己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手捏毛笔迟迟不肯落笔。不知道再想什么?手中笔滴下墨汁,将宣纸都污了。翁万达只能放下。随即又换了一张纸,想了半天,心中暗道:“我迟疑什么?现在想这些有用吗?”

    人生之中有几次重大抉择,都是印象深远,而且是落子无悔的。

    翁万达内心之中并非没有惭愧。只是已经落子无悔了。他此刻想什么都没有用了。在他决定接受严嵩的好意,他今后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决定了。

    只是让他无端的想起王廷相的话:“一失足为千古恨。”

    随即摇摇头,只觉得不吉利。

    他再次提起笔,忽然忘记了自己想要写些什么了?

    只能再次放下笔,将一边的文书拿了过来。只是他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

    这文书说的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新任大同总兵的人选。

    大同镇直面丰州滩,可以说正当敌锋,所有大同镇非常重要,镇守大同人选更重要。周尚文在的时候,自然不会为这一件事情操心。但是周尚文而今不在了。大同镇总兵,就成为兵部尚书需要斟酌的一个重点了。

    这封文书是严党的人发过来的。

    他们提议的人选是咸宁侯仇鸾。

    仇鸾作为严党的亲密战友,又很早之前就给严世蕃说了这一件事情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毕竟调周尚文离开大同,这一件事情,很多都不支持,包括他的舅舅欧阳必进。

    毕竟不管周尚文脾气多臭,但是在打仗这一块上,整个大明都是首屈一指的。将大同放在周尚文手中,很多人都放心,包括嘉靖皇帝。

    严世蕃发现低估了这一件事情难度。

    不过,周尚文不在了,这一件事情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不一纸文书就送到翁万达这里了。

    说实话,翁万达对仇鸾这个人选,并不满意。

    因为翁万达与仇鸾这个人共过事。那是十几年前征安南之役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翁万达还没有发达,乃是梧州知府,并负责征安南大军的粮草,当时征安南大军的主将就是仇鸾。

    这一战最后不了了之。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安南莫氏识时务。早早的将台阶给朝廷送了过来,什么称臣,自称安南都指挥使,不称王。更不要说皇帝。那态度都贴着地了,姿态低下到了无以加复了。弄得人都不好意思打了。

    另外一个就是征安南大军的内耗。

    大明朝廷上将领大臣,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仁义君子。

    只要能建功立业,就算是安南莫氏将老婆送上来。该打还是会打的。只要能打下来。安南的不都是朝廷的了。实惠和面子都有了。

    只是很快前线将领意思到安南大概打不下来。

    主要就是仇鸾所过之处贪得无厌。从广西东部去征安南,需要经过几个土司的地盘。他硬生生的逼得这些土司起兵造反。弄得征安南的大军,要先平定土司之乱。本来原本军事计划之中,这些土司兵是作为大军前锋,为大军开路的。结果他们硬生生逼反了。

    不仅仅是土司的问题,仇鸾在军饷上,还有很多地方都动了手脚,搞得军中怨声载道。

    这样一来,很多明白人都看出来。真要打安南,胜少负多。

    当安南给足了朝廷面子,又是称臣又是纳贡。朝廷上的大臣终于点头答应了。这才罢安南之征,反正从地图上来看,安南就是大明安南都指挥司,没有什么安南国。

    甚至翁万达是怎么发家的?

    怎么从一个区区地方知府,梧州知府平步青云成为边臣之首,就是因为他在协助征南大军处理粮草,军务上有很大的功劳,才被朝廷看重有军务之才。

    从这一点上,翁万达还要感谢仇鸾,如果没有仇鸾将事情搞的一团糟糕。翁万达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为大军供应粮草,没有给仇鸾擦屁股的话。他的升迁路线,也未必会被纳入边臣之中。

    没有这个机遇,也不过之后十几年,从巡抚而总督,从总督而兵部尚书。

    只是将仇鸾放在大同如此重要的位置?真的合适?

    翁万达不知道,他毕竟十几年没有与仇鸾共事了。也不知道而今的仇鸾比之当初有多少长进?只是他知道一件事情。作为严党的一员,他不能拒绝严党打的招呼。而且是第一个招呼。

    他迟疑了片刻。终于还是批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