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隆中对?容我抄袭一下
唐平抄袭的这四句话,乃是后世有名的横渠四句。
出自北宋理学家张载。
这四句话言简意宏,将读书人的理想和抱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堪为千百年来知识分子心中所向的做好诠释。
此时唐平说出来,对于这个时候的读书人绝对是炸弹级的存在。
眼前殿中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读书人,个个都是学识深厚之辈,自然能够体会到这四句话中蕴含的意义和道理。
因此,他们才更为震惊。
一是震惊这四句话充分的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二是震惊这样的四句话居然是由一个他们眼中的莽夫说出来的,这简直是对他们最大的打脸啊。
人家一个武夫读了几年书,就能悟出这样的道理。
他们这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岂不是白读了。
过了好一会,众人才平复下了心情,目光复杂的看着唐平。
唐平对于众人复杂的眼光视而不见,继续说道。
“除了这四句话之外,我在看史书的时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说到这里,唐平目光深远,似乎超越了时光,立于历史长河的上头,然后悠悠的吐出了两个字:“吃人!”
这两个字似乎带着无穷的血腥和冰冷,让人看到了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挣扎的平民百姓、奴隶士卒等等,他们的血肉组成了一幅幅的历史画卷,浮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是的,唐平这里借用了鲁迅先生的话。
他认为鲁迅先生这句话道明了历史的真谛,的确是在吃人。
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在吃人。
帝王将相,繁华衰亡,都是在吃人,吃的是平民百姓,吃的是劳苦大众。
只不过有时候吃相好看,有时候吃相难看罢了。
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唐平吃人这两个字一出,众人皆是色变。
因为不管眼前这些是寒门也好,世家大族也好,他们都是属于吃人者,既得利益阶层而已。
并没有平民百姓的代表。
所谓的仁义道德就是他们竖立起来能够方便他们吃人的一面旗帜而已。
唐平这话就是深深的刺痛了他们啊。
可是唐平并不在乎。
他又不是来争霸天下做皇帝的,他只是来获取改变度的。
短期内,只要有军队护身,就没人奈何的了他。
至于之后的事情如何,他早就滚蛋了,哪里还在乎这些。
唐平说完之后,看向众人:“不知诸位以为我悟出的这四句话和两个字如何?可还有人要给我解惑吗?”
开玩笑!
谁还能给你解惑。
就唐平这四句话,已经充分回答了读书人读书治学的追求和目标了,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而吃人两个字,更是不能说啊。
当然,你也可以站起来大骂唐平是胡说八道。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唐平说的乃是事实。
不要觉得,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傻子。
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如果没有人提出来也就罢了,可是一旦有人提出来,他们就能迅速的领悟到,唐平说的没错。
就算是再狡辩,也无法掩盖这个血淋淋的事实。
因为不管是什么年代,死的最多的都是平民百姓和劳苦大众。
因此,众人尽皆哑然。
那张种更是羞愧无比,甚至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了。
好在唐平并没有理他,直接无视了他。
唐平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因为再问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眼前这些人虽然是时代的精英,儒学大家,可是与唐平没有什么益处。
他看重的乃是钟繇、荀攸这种腹有良谋、千机百变之人物,至于做学问的大师在唐平看来还是好好做学问的好。
当下,唐平冲着天子行了一礼,便拉着钟繇和荀彧去往偏殿给他们画饼去了。
为了自己的咸鱼大业,还是的接着忽悠啊。
殿上这些人心情如何复杂难言且不说,唐平也没有兴趣知道。
他现在已经收拾好了心情,准备给眼前的两个大才上一课了。
震惊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天下局势给他们说一通,然后再说说自己的远大抱负,最后多半就能把眼前两个高级打工仔给忽悠到手了。
因此,三人来到偏殿刚一坐定。
唐平便直言道:“二位,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我单单请你们过来?”
钟繇和荀彧点点头,便是确实很疑惑。
唐平一笑:“无他,无非是看重二位之才具,殿中滚滚诸公,比得上二位者可谓寥寥无几,然则其皆已老朽,不堪共商大事也,故此我才请二位前来。”
钟繇和荀攸连连拱手称不敢。
唐平摆摆手,示意两人不必自谦。
随后,唐平便直接说道:“二位,你们如何看待如今天下之形势?”
两人闻言,均是神情慎重,并未发一言。
因为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啊,一个不好就有可能被扣上心怀不轨的名头啊。
唐平见此,知道这两个人心中心有顾忌。
所以,唐平便索性直言:“看来二位心中都有所顾忌,也罢,布就抛砖引玉,如果不妥之处,还请二位予以查漏补缺如何?”
说着,也不管二人同意不同意直接说了起来:“自桓灵以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天子蒙尘,黄巾猖獗,天下纷争,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公孙瓒、袁绍战于河北,曹孟德起于兖州已收青州黄巾百万之众,势力已成,陶谦雄踞徐州多年,袁术盘踞淮南,兵精粮足,马腾、韩遂纵横西凉,刘表在荆州带甲十数万,刘焉父子视益州为己物,扬州又有孙策猛击刘繇、王朗和严白虎,眼看有一统扬州之势,总之当今天下,群雄割据,自行征伐,均将朝廷视为无物,二位以为然否?”
唐平此言,对天下之势分析的十分透彻,两人闻言只有默然。
事实如此,诸侯征伐,已不受朝廷之令。
尤其是董卓西迁长安之后,关东诸侯更是不把天子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