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孰能不朽 > 447、第十章辛筝

447、第十章辛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写到一半时辛筝忽的反应过来安澜有一段时间没开口, 不由抬头看了眼,发现安澜拿着一卷线装的册子在看,看得非常入神。“看什么呢?”

    安澜从书中回神。“啊?你说这个?是书。”

    “我知道是书,我的意思这是什么书?让你出门都不忘带着。”辛筝道。

    “我跟同学借的, 是新出的书, 叫《鯈子》, 你要看吗?”安澜将书递了递。

    辛筝眉头为这个名字跳了跳,最近几百年人族著书后给书起名大多是用作者的名字后面加个子,以此达到名留青史的目的。

    鯈这个字笔画太多, 又有点生僻, 用这个字做名字的人真的不多。

    辛筝伸手接过递来的书瞅了瞅,内容都很眼熟,想起自己让鯈参与官序编纂教材的事, 但书里全是鯈编的小故事, 教材不可能通篇都只用一个人的作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为官序编教材的人已经都快突破千位了, 这还是全职的, 没将兼职编教材的先生们给算上,如此多的人翻阅各种典籍寻找合适的文章, 甚至自己上手写, 不可能出现一卷教材全是一个人作品的情况。

    不是教材,便是只能自己著书了。

    “那小子发财了呀。”辛筝道。

    著书不仅要有真才实料, 还要有钱。

    书箸好后还要抄写, 抄写的前提是会写字, 书法也得过关,这便决定了一部书著出来后要流传到广为人知没个几百年根本做不到,因为需要很多感兴趣的有钱人接力抄写, 不仅要感兴趣和有钱,还得有关系,不然别人不借,想抄也抄不了。

    一般来说,一部书著出来后作者少则抄个几十份多则抄个几百份。

    例外的肯定有,比如《羲和书》,为了在短时间将它推广,帝国国库掏钱出材料找人抄,但这样的书真的不多,大部分书还是正常风格,少则几十,多则几百,著书者自掏腰包。

    人族写书抄书用的材料有两种,一为缣帛二为羊皮三为处理过的木简,拿缣帛写书奢侈得不像话,一两卷还行,几十几百

    卷,哪怕是人王都干不出这么败家的事。

    羊皮虽然没缣帛败家,在人族研究出给竹简杀青的技术前著书主要用的便是羊皮,一只羊从羊羔长成成羊需要的时间并不短,能得到的皮还少,除非是畜牧国,不然拿羊皮著书就是烧钱,家里没矿烧不起。

    竹简的技术出来后倒没羊皮那么烧钱了,但也只是相对羊皮而言,还是那句话,没钱不配著书。

    也正因为著书的成本太高,著书的人才会都是非常有才的名人兼大贵族(如果自己不是大贵族,背后必定有大贵族支持),因为他们著书不担心没人买,只要书卖得出去,那就不至于血本无归。

    百家的兴起对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为了推广自家学说,每家都众筹著书,将自家的学说著书,再抄成千上万份散播整个帝国。

    也因为是众筹,哪怕最终血本无归,也因为是成千上万人分担的缘故,损失还真不大。

    这也是为何百家学说里不乏限制甚至轻慢王权的,却没人能将它们怎么的,不是没发现思潮在冲击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做不到。

    那么多书,散播整个帝国,哪怕是人王也没法都收集起来烧掉。

    望舒改良了纸后著书的成本更进一步降低了,不需要家里有座铜山,只要有小贵族的优渥家境都能著书,当然,著了能不能卖出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造纸用的是竹、麻、芦苇等随处可见的材料制的,成本很低。但一卷书需要的纸并不少,几百卷书耗费的纸更不是小数目,最终也不是一笔小钱。

    若是旁人倒也罢了,但鯈,辛筝是知道他的,那是真穷。

    从鯈的食性也不难看出他是一直都很穷,进食只要是熟的就完全没讲究,哪怕是长霉了的食物他都能面不改色的吃下去。虽然所有氓庶都如此,食物长霉并不妨碍吃进嘴里,但贵族绝对没这种食性,氓庶也没鯈那百无禁忌的消化能力。

    不论吃了什么,鯈最多肚子难受一段时间,很快就能生龙活虎,辛筝怀疑他哪怕是饮鸩都死不了。

    能够练出这样

    的胃,鯈这辈子的财缘可想而知。

    辛国识字率高,找人抄书不难,但雇佣的人工费和纸钱加起来至少也得几百枚三铢钱。

    哪来的钱?

    辛筝心中疑惑,将书还给了安澜。“喜欢看吗?”

    “喜欢。”安澜道。“它写得很有趣,也很有意思,感觉很有道理。”

    辛筝哦了声,问:“你说给官序增加些课外书如何?”

    安澜有种不太好的感觉,但还是保持冷静的道:“官序本来就有书楼呀。”

    “不一样,官序书楼里的书虽然给学生看,也鼓励学生看,但学生若是懒惰,也可以不去看。”辛筝道。

    “所以?”

    辛筝道:“我想给每个年纪的学生安排一些课外书,看完后顺便写篇读后感。教材虽然也很好,但纯粹靠教材开拓眼界还是不够的。”

    安澜很想问辛筝和稚童是不是有仇。“那样的话要买很多书吧,你有那么多钱?”

    辛筝道:“不一定要买那么多书,每卷书买一两份就够了。”

    安澜努力打消辛筝的想法。“一两份要如何保证所有孩童都能阅读?一部分阅读了,一部分阅读不了,未免不公平。”

    “那有什么难的。”辛筝不以为然。“和教材一样,官序出纸,学生自己抄一份。”

    官序有很多学生,每一科目的教材都要保证对应年级的学生人手一份,对于官序而言极难,但官序还是做到了,那群混蛋大人将成本转移给了稚童。

    官序出纸,每个学生每回开学的头几天要做的事不是上课,而是抄书,抄自己新一年的教材。不仅要抄得快,还要抄得好,至少不能自己都认不出来是什么字,官序虽然免费提供学生纸,却并非无限制的供应,只给了非常少的余量,写废的纸太多,那学生就自己掏钱去买纸回来继续抄。

    为了省钱,也为了日后拿着教材却不认识教材上的字,学生通常会先在沙盘上反复练习,练熟了才往纸上落笔。

    虽然成品只有一遍,实际上抄了却不止一遍,以至于课还没上,教材就已经先背下来,充分证明眼过千遍真

    的不如手过一遍。

    也就一年级好点,因为刚入学,都不识字,因而官序也没法压榨,便让高年纪的学生抄了再发给一年级学生,因为是给别人抄的,不用自己用,官序也会给酬劳,不是加鸡腿便是一些铜锱。

    辛筝觉得这想法很有创意,也很有用。

    安澜艰难道:“但每年抄教材已经很累了。”

    “课外书不要求几天内一股脑抄完,上学期间再抄课外书也容易分心,就放在休沐时吧,休沐结束前抄完并交上读后感就行。”辛筝道。

    辛筝都考虑得如此缜密了,安澜思考了又思考,想不到什么说服辛筝的理由,只能问:“那你准备让学生读多少课外书?”

    “休沐时间是三个月。”辛筝心里算了算。“五到十卷吧。”

    安澜有一瞬的沉默。“可休沐时还要做工呢。”

    辛筝不以为然。“白天做工,晚上阅读便是。”

    “先生你真不是人。”

    “谢谢夸赞。”

    安澜:“”我真不是在夸你。

    蹴鞠结束的时候辛筝已运笔如飞的写完了厚厚一摞纸,书法虽惨不忍睹,但书写速度辛筝着实难有人企及。

    安澜见了,突然觉得学生们也不是最可怜的,最可怜的应该是官吏才对。

    辛筝写的只是比赛比什么,大概放在哪个月份,其中哪些是国府需要的,真的落实这点东西显然是不够的,还有得完善,而完善和落实,并做出辛筝想要的结果来自然全靠官吏们。

    典型的辛筝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日子至少也得持续三五年,甚至更久,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辛筝在未来的三五年里会不会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帮辛筝收拾东西时安澜问:“明天还来看吗?”

    “你想来?”辛筝问。

    安澜摇头。“除非坐在下面的三层,不然不来。”

    蹴鞠比不上龙伯的叼狼大会精彩,但辛人将蹴鞠玩得花样百出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看不太清。

    “你要有空可以自己来的。”辛筝道。“你是大孩子又不是

    奶娃子,这点自主权还是有的。”

    安澜想了想自己每天的学习量。“看情况吧。”

    有自主权她也不能为此就耽搁学习,夏为什么会让她来人族社会她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随你自己做主。”辛筝很开明的道。

    对安澜开明不代表对别人也开明温和,至少对待官吏们辛筝毫无怜惜之情。

    回毕方台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写了一天的东西甩给了臣子,让臣子按着各自的职责分配工作,两年之内给她从纸面落实到现实。

    百官一看那厚度便眼角直跳,却还是迫于辛筝的淫威不得不一一传阅。

    传阅许久终于有人问辛筝:“大君,若两年之内做到这些,再加上之前安排的事,怕是未来三五年国中都无暇分心对外征战。”

    辛国的人口并不少,两百多万,冀州的大国们也就四五百万人口,兖州比之冀州底蕴不足,因而两三百万人口的国便足以称之为大国。

    这么多人口可以做很多事了,奈何辛筝想干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最无奈的是她不是一件一件的来,而是同时上马大量的工程,这就很祸害了。

    若非辛筝没有多征徭役,预定的三年徭役也是一开始就说好了的,服完三年徭役,这辈子都不用再服役,且服役时伙食很好,不仅管饱还有肉。不是徭役的话,除了食物还会给钱,辛筝甚至在辛律里规定了必须给酬劳,并且标明了最低工钱,可以高,不能低,若是低了,雇工可以告雇佣者,要求十倍赔偿。

    还有那被戏称为养老爵位的爵位制度。

    若非这种种,辛筝大抵会成为传奇,被驱逐后还能再归国的国君不多,而归国后没几个月又被驱逐的国君那就更不多了。

    但就算不需要担心民怨沸腾也不代表辛筝可以为所欲为了——两百多万人口根本不够她挥霍。

    到了此刻,所有人都能理解辛筝为何干掉所有贵族并且抗拒分封了,分封的话意味着一部分土地和人口不受她控制。但现有的所有人口都不够她用的,怎可能还分给别人?

    “

    征战啊?”辛筝闻言怔了下,道:“战争对人口的杀伤太大了,孤爱好和平。”

    百官:“”怎么那么想吐呢?

    你爱好和平,那你派虞去穷桑国干什么?吃饱了撑的?

    内心腹诽绵绵不绝却无一人敢说出口,千言万语最终只能融成一句:她是大君,她说了算。

    大君要干,臣子也只能埋头苦干,将辛筝连计划都谈不上的想法给变成现实。

    然而,现实永远都能证明辛筝的幺蛾子没完没了。

    在官员们接受了辛筝想将蹴鞠场给充分利用起来的安排后,辛筝又谈起了著书的问题。

    官员们俱是不解,历史上著书的国君也不是没有,但大君你若想效仿,是不是应该先对自己的文采有点数?

    辛筝自然是没有著书想法的,她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下辛国这些年著书的人多不多。

    纸让著书的成本下降。

    识字率的提高提高了可能著书之人的基数。

    看到鯈的书时辛筝便意识到这一点,若著书成本还是原来那种,那鯈便是倾家荡产甚至卖了自己都出不了书。

    百官不解辛筝怎会突然关心这个问题来了,但不约而同的看向司学,司学负责管理所有官序,以及编纂教材,为了编纂教材,司学大概是帝国除了巫即殿以外对书籍种类数量最了解的部门。

    司学想了想,问辛筝:“大君,教材算不算著书?”

    “不算。”辛筝摇头。

    官序的教材每年都在改,和书的定义差得有点大。

    “那著书者少之又少。”司学回答。

    辛筝不解。“为何?国中那么多识字的人难道就没几个著书的?”

    司学无语道:“识字与著书并非一回事,著书除了需要钱,还需有身份有名望。”

    辛筝扫盲只是让人识字了,并没有给予足以著书的身份与名望。

    辛筝蹙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常识错误,著书还得有人买,不然哪怕写了点什么也只会做为手稿一代代往下传,期盼不要哪一代突然就失传了,不是不想传给更多人,而是没人买那就是纯粹的

    烧钱。

    除了败家子和不惜一切只图名的奇葩,正常人不会做这种赌博,赌赢了固然能青史留名却不一定赚得到钱,赌输了那就真的饭都吃不上了。

    但这不是辛筝想要的。

    要搞宗教就得先解决宗教振臂一呼,愚民从者甚的危险。

    思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如果人族学会了思考神是什么这种问题,那么她搞巫宗时面对的阻力无疑会很小。

    而思考的前提是温饱,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正常人都不会思考温饱以外的事情。

    要形成思潮,像百家争鸣一样冲击旧有的秩序就必须有足够的人参与。

    辛筝思考着道:“设立一个新的部门,负责甄选庶人著的书,只要写得好,那么国府会花一大笔钱将书买下,然后推广,书卖出去赚了是国府的,卖不出去也是国府承担损失。”

    这年头著书的都是为了扬名,能赚到钱很好,赚不到钱也没什么,现在不仅能扬名还能赚到钱,哪怕书卖不出去也不用自己承担损失,肯定能增加著书人的基数。

    闻言掌管税赋的治粟内吏第一个跳了出来:“大君,国库没钱了。”

    怕辛筝不相信,治粟内吏还噼里啪啦的给辛筝算了算账。

    修路,修水利,铸造农具还有最重要的,人口不够,鼓励生育太慢,辛筝让人去南方买人。

    林林总总一大串加起来,辛筝现在还没破产应该感谢辛国被抄家的旧贵族们,这些年靠着贩卖牛马他们赚得钵满盆满,在他们被清算后这些钱全都归了辛筝。

    即便如此,辛筝的钱也不够了,抵得上国库几十年税赋的钱根本不禁花。

    辛筝道:“著书也是有利润的,只要书卖得出去,便会有源源不断的钱。”

    治粟内吏道:“但别人自己抄了再卖得比我们更便宜些国府又何来利益?”

    辛筝恍然了下。“你提醒孤了,辛律里要加上几条禁止未经允许抄别人的书从事买卖的法令。”

    “初期的钱不够。”治粟内吏努力将话题拉回来。

    辛

    筝理所当然道:“你是孤的治粟内吏,这是你应该解决的问题。”

    治粟内吏很努力控制自己不冲上去揍人,倒不是怕失礼,着实是打不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