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中堂的贤婿 > 第六章 父女

第六章 父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浩然,我还以为水师的人在咱们武备学堂里藏了个什么宝贝?原来是这么一个惫懒货色……”,在北洋武备学堂为学生研究天文而建的观星台上,一个眉目灵动,个子高瘦,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学员正用原本应当用来夜观天象的进口西洋天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张恪的一举一动。

    “我来瞧瞧”,站在他身边是个神情严肃,英俊挺拔的青年。眉毛浓黑如漆,眼睛中的那种锐利逼人,如锥处囊中,像是随时都在提醒别人,这双眼睛的主人的锐气似的。

    “模样是真周正,一副小白脸的样子,比我张鑫杰也不遑多让,不像个经常出海的样子啊”,高个学员操着一口带着明显上海口音的官话说道,“不过年纪也太轻了吧?我看他的年纪,也就是20出头。”

    旁边的那个冷峻军官,眉毛挑都没挑一下。动也不动,似乎没听见他的话儿一样。

    “真不知道这一次,咱们北洋又来了个什么人物?”,张鑫杰看着那张恪所在的院子,灵动的脸上流露出一个颇为诡异的微笑。

    直隶总督衙门,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保定府。《南京条约》后,随着五口通商,直隶总督就必然的有北洋通商大臣的头衔。外事日多,加上还要控制藩国朝鲜,直隶总督就常驻天津。

    大清伯爵,同光中兴四臣中最后一个,天下督抚第一,提督直隶省军务粮饷,管理河道事宜,行巡抚事,兼领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李中堂。更是常驻天津,让保定那个衙门成为了摆设。

    北洋,如今已经成了地方势力的代名词。自太平天国之后,满清高层再没拿得出手的武力震慑地方,汉人地方督抚随即崛起,北洋几乎尾大不掉,再不可制。这里拥有大清帝国最多的近代化军队——淮军,最多的矿山机器局。一支有相当规模的近代舰队,有培养陆军军官的北洋武备学堂,有培养海军军官的天津水师学堂。势力涵盖直鲁豫三省,遍及关外,还有袁世凯的六营庆军驻守藩国朝鲜。这个北洋还代行一部分国家外交职能。天津海关的收入也由北洋亲自掌握。

    人才济济,场面阔大。一度这里是中国自强洋务运动的中心和希望。是清帝国面向世界,缓慢自身进行变革的的窗口。再加上李鸿章的亲自坐镇,说是权倾天下,并不为过。甲午之战,几乎可以看作是李鸿章和倭国之间的战争!

    北洋,在张恪所来的那个历史当中,李鸿章之后的袁世凯,再到袁世凯死后的内部混战。更是影响了整个国家五十年之久。而现在,就是张恪眼前活生生的庞然大物。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只这鏖兵江水犹然热,好教俺心惨切,这也不是江水,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关防森严的北洋总督后衙内,一个婉转低柔的声音悠悠而唱。却是一个如花般黄装少女,眉弯唇淡,肤色莹白如玉。眼睛细细长长的,说话间眼波流转,自有一种风韵。

    墙角的西洋自鸣钟悄然鸣响了十二下,布置的颇为西洋化的小客厅内,少女正蹙着眉头认真地看着摆放在玻璃茶几上条陈。那条陈,赫然就是邓世昌自张恪处抄写的《大国崛起》。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是旗人汉人的纠缠不清爽。至于怎么强这个国,天下有这样大见识的人物么?如果有,我倒真的想见见。父亲,邓正卿这次出海,怕是还真捡了个宝。”仔细地将条陈合上后,少女不由得出声称赞。

    “嗯。”听到少女的赞叹,端坐在沙发上的那名额大面方的白发老人只是从鼻孔中哼了一声,却不置可否。

    “据邓正卿所言,此书日本篇中所写其兵制、军备,甚至连如山县有朋、西乡从道等一干倭酋的身世履历、为人行事也都颇为精当。得才若此,父亲还有何虑啊?”少女指着摊放在茶几上那本装订简陋的书籍,微笑着说道,对老人的冷淡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人才?”老人长垂的白眉微微一挑,“慈儿,此子所献者不过一书而已,何以见得是人才?”

    “一书洋洋十万言,洋人列强之军政皆包罗其中!自道光之后,我国朝与洋人每起边衅争端,无不折戟。有此书在此,虽不能说从此彼于我再无秘辛,但我于彼之情势,却也再非瞎子摸象。”

    那少女继续侃侃而谈道,“且据邓正卿所言,此子在致远铁甲舰从海上救起时已是身无长物,此书系其在海上到天津这段时日的新作,连著书所用之笔墨纸张都是邓正卿所赠。父亲,单凭这等阅历和记性,这干才二字总还是当得的吧?”

    老人并没有急着作答,只是慈爱的看着少女。只是又仔细看了看面前的书籍,良久才道:“虽有些才干,却还尚算用心。”

    “爹爹何以刻薄至此?”少女似乎已经有些微微不悦了,向老人娇嗔道:“爹爹近来时常感叹北洋人才凋零,如今此等璞玉在前,爹爹却视而不见,难道爹爹真的老糊涂了吗?”

    少女突然拿起茶几上的一份名单,生气道:“爹爹,看看这份刘步蟾刘子香所拟参加北洋阅操的水师学堂学生名单吧!驾驶科学生3人、管轮科学生3人……均是闽籍!”

    “嗯?”老人还是那副似睡非睡表情,只是静待下文。

    “我也调阅了刘子香所选这些学生在学堂这几年的课业单子,堂课凡英文、地舆、图说、算术、几何、三角、驾驶诸法、测量、天象、重学、化学、格致等,均不过中等;此次随致远舰出海所习船上诸艺,举大炮、洋枪、刀剑、操法、药弹、上桅接线、用帆诸法等,亦不过尔尔!回津后却由他刘子香一并报了把总候补,而其余非闽地学生中虽成绩卓异却一概不得推举……”

    少女的语气中虽已微微添上了几分怒意,声音却也十分清脆好听。“如此做派?岂不让水师学堂中的非闽地学子人人寒心?水师学堂里的学生多是寒门子弟,虽爹爹在光绪十三年已经上奏,让水师学堂诸生教习中有秀才功名者可就近在直隶参加乡试,但数次秋闺下来,中举者寥寥无几!科场即如此蹉跎,北洋的保举就是这些学生入仕的唯一途径,可刘子香于此却只论籍贯,不论才学……”

    “爹爹,长此以往,这北洋水师是他刘子香的还是爹爹你的!”

    而老人的反应却让她有些目瞪口呆——就在他的面前,大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协办大臣、海军衙门协办大臣、总督直隶军政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竟毫无形象的大笑出声。

    “吾家有女初长成!”实在是端了太久的架子,李鸿章终于忍俊不禁,“言谈举止,不失清流风骨!仗义执言,针砭时弊,慈儿,你比男人强啊。”

    “爹爹!”少女娇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自己的父亲大人虽已年近七旬,但骨子里的诙廓性却还不时跳出来作祟——类似今日这种为激励后辈而拿人开涮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之举,李小姐已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不过,只要知道父亲大人对那位献书的张姓学子的真实态度并不像他刚才所表现的那般冷漠,那即便是被老头子耍了,也无伤大雅!

    这女子闺名念慈,并非李鸿章原配所出,乃是他的小妾赵小莲所生的老幺。此女自幼丧母,因此老来得女的李鸿章对她分外怜惜,乃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没有古代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于这个不爱针织女红却从小喜欢参与朝政的小女儿喜爱超乎寻常,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也允许她在自己办公的小客厅里参赞机宜。

    按说这李家小姐如今已二九年华,早到了出阁的年纪。可一是李鸿章对这个从小就“世事洞明”的女儿格外看重,常对左右亲随言没几个人能配得上他这女儿。二是念慈小姐也生的心高气傲,她自幼聪慧且人情练达,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对北洋体系内的名臣猛将都不大看得上,常言父亲手下都是“守门之犬”,恨自己不是个男人,不能为父亲建功立业。一来二去,也没人敢去总督府保媒拉纤,李小姐年岁渐长,可婚事却也耽搁了下来。

    “不知父亲打算何时见这个张恪?”既然事有可为,那李念慈便索性趁热打铁。

    “此事不急。”李鸿章的回答依旧有些出乎张佩纶的意料,“再等等看。”

    “父亲”,李小姐却并不似李鸿章那般成竹在胸,“时不我待啊!”

    “哦?”,李鸿章又讶异的挑了挑眉。

    “同治十三年倭寇进犯台湾,当时父亲既有言——日本久必为中国心腹之患。”李念慈淡淡道,“其时彼兵戈未备,粮秣不兴,便已有如此入寇之举。如今日本已羽翼渐丰,购炮造船,厉兵秣马,去年其国会初开,所谓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者既发出要保护其国‘利益线’之言论,而其‘利益线’者,朝鲜而,由山县之言,其欲图我之心,已昭然若揭!”

    李念慈的眉头已紧紧地蹙成了一团:“爹爹,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啊!”

    “此子的见识和学识都是好的,最难得的是做事肯用心思。可他能为我北洋所用吗?”李鸿章却有些答非所问。

    “那爹爹的意思?此子还不可用?”李小姐虽没有出言反对,但眉宇间的不愉却已展露无遗。

    “是不可不慎用!”李鸿章丝毫没有把李念慈明显流露出的不悦之色放在心上,他又伸出手指敲了敲茶几上的《大国崛起》,“邓世昌不是说这个张恪想出书吗?通知杨士骧,咱们北洋给他出这个钱,印这个书,先结个香火情,再慢慢看他想干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