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中堂的贤婿 > 第四章 大国崛起

第四章 大国崛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光绪十八年四月,渤海,致远舰。

    指挥室内,邓世昌正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借着阳光静静的看着几页纸。一道海浪涌过铁甲舰,船舱一个颠簸,顿时让看得出神的他给震得站了起来。

    陈金揆和周展阶已经凑了过来:“军门,张先生到底写的什么?大人怎么看得餐饭都顾不得吃了。”

    邓世昌难得的笑着一摆手:“度臣、展阶,人才啊,人才。原来如此!写得精当、高妙,难得的人才!”邓世昌不住的拍案叫好,他手里捧着那几页纸,看得专心致志。

    “哦?难得见军门如此称赞。”陈金揆也侧过身随邓世昌一起细读起纸上的条陈。

    “确实难得,凡日本之兵制、军备,无论海陆,皆有概括,甚至连山县有朋、西乡从道等一干倭国大将的身世履历,为人处世也都有涉及。军门,若将张先生推荐给中堂,我北洋还有何虑啊!”陈金揆指着被邓世昌捧在手里的几页纸。

    “张先生被救起时身无长物,此条陈不过着几日所新作,连著书所用之笔墨纸张都是我致远所赠,度臣,单凭这等阅历和记性,这干才二字,真真当得起。我将向中堂上书,为我国朝荐此大才。”邓世昌侃侃而谈。“同治十三年倭寇进犯台湾,那时彼兵戈未备,粮秣不齐,便有如此入寇之举。如今倭寇羽翼渐丰,造炮购船,厉兵秣马,去年其国会初开,其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即发出要保护其国利益线之言论,其利益线者,朝鲜也,图我之心,已昭然若揭。然当道衮衮诸公、中堂、丁军门皆视其为疥癞之患。度臣,时不我待啊!”邓世昌说着说着眉头又蹙成一团,“正是用人之际,难得张先生的见识和学识都是极好的,更有拳拳报国之心啊。”

    “当年我北洋水师操练训令,皆与不列颠皇家海军无异,然自琅威理琅军门去后,训练已有废弛之象,我北洋诸管带将佐纷纷弃船登岸,买屋造房。堂堂右翼总兵刘步蟾刘子香,他眼里闵省籍贯是比能力操守更为重要之所在!军门,结党易营私,党同必伐异!区区方伯谦之流,只因是侯官人,是他刘子香的乡党,便能做济远管带。《北洋水师章程》是他立的,闽党的违规之举他可有稍加钳制。水师学堂,诸课成绩优异而非闵地学生者,一概不得举荐。刘子香保举学生,从来只论籍贯,不论才学。长此以往,真恐数年之后,我北洋除闵人之外,再无他人了。此非北洋之福、国家之福啊!”顺着邓世昌的话头,身为江苏人的陈金揆也愤愤然,恨恨的将对北洋水师实际操控者刘步蟾的不满一股脑倾泻了出来。

    “时不我待啊,度臣……。”难得此刻邓世昌没有像往日那般,对陈金揆这番对上官大不敬的话呵斥起来。

    “军门,形势已然如此。刘军门自用计挤走琅军门后,便在咱北洋水师里一手遮天,闽党更是无法无天,视军纪如儿戏。张先生的书里又言彼之倭寇正一日千里,长此以往,我北洋祸事不远矣。思来想去,保举张先生这等源头活水,才是正论!”一向沉默寡言周展阶也插嘴道。

    张恪这几天,就是动笔在写这本书。书名叫做《大国崛起》。满清王朝正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中央帝国前所未有的和世界局势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个时代,人们也隐约的认识到了要变革,这么多列强轮番的欺负上门。别人为什么强盛,“大清”为什么老是挨打赔款,已经成了士大夫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的人闭上眼睛当鸵鸟,仍然沉浸在中央帝国的迷梦当中,却有更多的人想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一下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说起来惭愧,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大开化时期,还有福泽谕吉这样的人物。以在欧美游历十年的经历,写下了《西事记闻》这样的大部头的向国内介绍西方的书籍。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等人物从上面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兴革国内事物。象国民教育这样的政策,基本就是从西事记闻当中直接照抄的。

    可是国内,还在几十年当中抱着魏源的《海国图志》说事,这本不仅仅是只涉及了西方的一些皮毛,大概就是船坚炮利之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谬误极多。在这十九世纪末最关键的二十年当中,中国竟然没有一本系统介绍西方,研究西方的书籍问世!

    就算有了《点石斋画报》,也就是驻英公使郭嵩焘的日记,星星点点有一些介绍西方的内容。但是也都流于表面,反而更热衷介绍那些海外奇谈类的东西。

    士大夫阶层并不是不需要这类系统的书籍,在1903年戴鸿慈那本出使欧洲九国日记就卖得洛阳纸贵。当时一位军机大臣拍着这本书发牢搔:“要是早知道,咱们怎么会向万国宣战,怎么会在东北吃日本子,吃老毛子那么大的亏?”

    当时的统治阶层也极端需要通晓洋务的能员,结果能用的,不是译书局培养的只会洋文的翻译,就是很少几个当年的留美|幼童,很难谈得上了解当时世界各国内情。连李鸿章那种虚张声势,最后再默认躺倒挨锤式的外交方式都被吹嘘成东方俾斯麦,其它的就可想而知了。

    自己既然无法走科举进入士大夫阶层的道路,也只有用这招名动公卿,一举飞黄腾达了。两年之后的甲午七月十五,就是这个帝国遭逢的前所未有之大变。

    时不我待啊。

    张恪也有信心让自己这本书名动九重。《大国崛起》本就是前世国家于2006年出版的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不列颠、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利坚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其内容大概是: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分别诠释了各大国500年的兴起史,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寻找镜鉴,意在“让历史照亮行程”。据说这部纪录片还是由中央牵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完成了对九国崛起历史的整理。其水平之高,称得上前无古人了。

    张恪凭着过人的记忆,以此纪录片为蓝本,以说明文的形式成书。避免当时的文人笔记书籍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风格。严谨的将世界当时各主要强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等层面,条缕清晰的介绍,并且将各国的历史沿革都详细的交代清楚。

    在摇摇晃晃的船舱里,他甲板都不上去了,海景也不看了,每天发疯一样写着。窗外是什么景色,是不是快到了天津港,他都没怎么在意。

    陈金揆这些天,也很老实的没有找他。偶尔吃饭的时候遇到,张恪也是嘴里念念有词,顾不得打招呼。周展阶看他动笔杆子,这个沉默寡言的驾驶二副,干脆就闪得远远儿的。按照他的话:“兄弟看见书本子笔杆子就脑仁儿疼,水师学堂里学的够够的了,我死都不怕,就怕这一出儿!邓军门都说写得好,那张先生的书自然是极好的,兄弟我就不去打扰了。”

    只有邓世昌,却对他的行为在意得很,没事就过来问他借才写好的看。只要一拿到新写的,就在自己指挥室里面整整闷了一天,也不去甲板遛他的“太阳”了,吃饭都是让水手送进去的。

    “……倭人明治开化以来,国内雄杰并起,确有振作精神之意。伊藤,井上,桂氏等人,堪称一时俊杰。政治由上而下,刷新提携,不遗余力。凡教育、经济、贸易、军事无不西规倭随。倭族本姓悍狠,僻处岛隅,百代以下,无不岌岌而不自安。西进大陆,方可解其国势之绝症。屏藩朝鲜,壬辰事变前后,倭与我朝,东海角力已开。倭人全心注此,彼以暴,我以柔。彼以速,我以迟。彼以全国西法新练之军,而我仅以庆军朽劣六营。彼以举国之精英,我以一知府衔朝鲜事务大臣漫然应之。恐萧墙之祸,不在夏后之世,而系于当代!”

    张恪看了看自己写下的文字,突然觉得把鬼子写得太好了。忙不迭的翻到前面风俗篇,恶狠狠的又添了一句话:“倭人男女yin风甚盛,花样百出,有种种名目。偏倭男又能力绝弱。识者不值一嘘……”

    才感觉到一点阿q式的胜利,就听见外面声音响起,正是周展阶的大喇叭嗓门:“天津卫到了,咱们回家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