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沈游此次川蜀之行, 原本就是为了解决降将一事而来。一旦顺理解决,她即刻轻装简行,带人直奔临川府。
三日之后, 沈游快马加鞭刚到临川府城门口。
“刘将军、赵将军”,沈游唤道,“劳烦二位随我先去府衙交了此行公文, 然后再去往军营报道”。
当然, 这话主要是对赵识以及他身后的李可之、曾英、唐志学等人说的。
此次川蜀一行, 她成功将大量的降将从川蜀弄了出来, 防止他们在当地扎根勾连,以至于尾大不掉。
“嗯”,赵识应了一声。
他现在已经平复了心情,没那么怀疑人生了。
这一路赶来, 平坦开阔的官道用大量的水泥铸就, 有效的缩短了车马行进的时间。官道如同输送血液的血管, 将各地物资、人马源源不断的输送往不同的州县。
赵识的军事本能告诉他, 这种通畅的地利条件对于军事后勤运输是极大的加成。怪不得皂衣军的物资、士卒运送极其之快。
与此同时,皂衣军素来就有剿匪的惯例。一则用作小型练兵, 二则也为了保境安民。
没有了那些山贼匪寇拦路, 道路上又有了诸多驿站。安全性获得了保障后, 伴随着这些官道的延伸, 商业迅速繁华起来。
跑商的商人们沿着这些道路,不断的开拓市场。南来北往之下,这些一年前才纳入皂衣军麾下的州县迅速复生。
赵识不止一次的在路上见到赶路的各色商人。有农人进城贩卖菜蔬鸡子的, 有大型客商从苏杭来的商户前来贩卖绸缎,还有行商从南边来贩卖新鲜水果,荔枝椰子, 上面用厚厚的冰镇着。
荔枝这玩意儿运输不易,便颇为昂贵,等闲人吃不起。赵识曾有幸尝过半盘,一口咬下,汁水四溢。其丰润甘美的滋味,堪称一句齿颊留香。
若不是正在赶路,军纪约束之下,他势必要买上一盘的。
是的,买。
因为赵识向沈游打听荔枝是否为贡品。沈游却笑着说,他们没有进贡这种说法。这荔枝应当是商户自己运去贩卖的。
赵识心下叹气。缴纳贡品,官府只会支付少量的财货,甚至根本不付钱。没了贡品,也算是替百姓减负。
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上缴给皇帝的贡品一旦打出了名头,总会有达官显贵想去试试的。商户们打出了货物的名头,或许可以覆盖掉缴纳贡品产生的损失。
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更多的,是像采珠人那样,被皇帝圈禁,辛辛苦苦采来的珍珠不仅不能温饱,年年还得固定上缴一定的珍珠。要么,逃跑失败或者交不上珠子活活被打死,要么就为得一珍珠,葬身鱼腹间。
去了贡品制度,也没了太监们为了剥骨吸髓而开设的“皇店”,无论如何,总是利大于弊的。
等到赵识赶到临川府城时,才发现城内已然是一片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之态,竟看不出半分被战乱、天灾损毁的断壁残垣。
他们这一行人,因为不是紧急行动,故而不允许在城内纵马疾驰,只好下马之后,牵着马匹乖乖的往府衙走。
赵识正惊异于府城内道路之宽阔,人流如潮水。周围的一众降将们也面露惊叹,探头探脑,四处张望。而李可之却越看越心惊。
距离上一次来,也不过大半个月,这地方似乎更为繁华了。大街小巷,到处都穿行着各色人群,熙熙攘攘的叫卖声、小孩打闹声、妇人们的谈笑之声,细细听去,甚至还能听到绣楼里隐隐的机杼声和县学里的读书声。
各式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那是极鲜活的场景。
更有意思的是,周围百姓似乎视皂衣军如无物,完全不像普通老百姓那般,见了士卒便慌里慌张地想逃跑或是磕头。他们就这样任由皂衣军穿过在大街小巷。
唐志学颇有点不适应,这还是他第一次没有被人用那种畏惧的眼光看着。
他甚至还能听到有胆子大的小孩在旁呼喊,“皂衣军!快看!是皂衣军!”
唐志学在小屁孩们艳羡的目光中,忍不住清了清嗓子,昂首挺胸的跟在了赵识的背后往前走。
一路走来,赵识忍不住左右张望。他几乎一眼就看到了人群最为拥挤的地方。
那地方其实是用茅草、木头简易搭建的棚户。棚户搭的宽阔,几乎把府衙前的整个中心广场都给占住了。
赵识随意一数,这棚户竟有几百间之多,看上去竟像是一片小型聚居地,挤挤挨挨的全是人。
这些人都在各个棚户之间穿行,时不时大声说话。外头甚至还有往来穿行的皂衣军安全科人员四处巡逻以及维持秩序。
他拧巴起眉毛,这景象,简直古里古怪。
要说是卖货的吧,可为何会在府衙前的中心广场前卖货?难不成是官府为了方便抽商税?
可要说不是卖货的吧,这地方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各色群体齐聚。棚户内的案几上还放着各式各样的货物。
有人一身麻衣,典型的农人打扮,有人穿着行商的短打,有的却绸缎满身,里头甚至还有皂衣军人员穿行其间。
赵识目力极好,他轻易就能看见那波皂衣军身上穿的衣服,上面的标志是户科的。
官府的人也来买东西?
赵识看了半天,实在忍不住问道,“那是什么?”
沈游正要登上府衙的台阶,乍然听闻赵识的问话,她笑道,“临川府展会”。
“赵将军可还记得我们路上提过的贡品问题”,沈游干脆驻足道。
今日天暖气清,惠风和畅,她今日心情也颇好。
半日以前,她在路上收到了周恪的信件。周恪已经出发前去扫平各地的残余势力,大概还需要两到三个月左右才能归来。
即使没能来得及告别,但好歹大业有望,沈游自然高兴。所以她也不吝于多费些口水,与赵识解释两句。
“去除贡品制度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它极大的、有效的去除了百姓的负担”。
“但与此同时,皇帝用的贡品由于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会让达官显贵们趋之若鹜。很多东西由于成为了贡品,其价格便水涨船高了。如今没了贡品,许多好东西便如同明珠蒙尘”。
“所以我们便开办了这展会”,沈游笑起来,“临川的展会半年一次,专门展销临川等州县的特色产品、改良产品,以及许多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以供各地的行商们挑选。分为各大板块,布匹绸缎、皮货毛料、山货药材、器具用品……无所不包,无所不展”。
“若有谈成的,即刻可由官府作见证,双方成就契约,一式三份,各自保存”。
“于百姓而言,倒是个善政”,赵识愣了愣,不禁赞叹,又问道,“这展会可是各地都有的?”
沈游笑着点头,“琼州的展会已经办了快十几届了”。
神应港内,年年都有大量的优质商品在展会上展出,引得南来北往的各地客商云集琼州,甚至还出现了自海外来的客商。甚至有时候官府会在展会上下达订单,借助官府的船队去做海贸生意。
沈游笑道,“展会上展出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各类改良的器械,匠科有时候也会吸收部分改良器械的优质工匠。”
“上一年有个小娘子自己研发改进了织机,临川的绣楼秀坊即刻付了钱购买了其技术”,刚好巡视完展会区域,正打算回府衙的商业司司长潘素凑趣道,“那位小娘子眨眼之间从一个贫家女成了千金女”。
李可之这些日子面对大量的女性同僚,终于习惯了。他也没多打听,反正以后总要认识的。他只是奇道,“这改良东西,也得付钱?”
“自然要付,否则谁还肯出力改良乃至于研发器具用品?”
薛明远一出府衙便听见此言,这可是匠科的业务范围,他自然敏感,即刻反驳道,“有了财物的支持或是精神的鼓励,才能激励匠人们奋发”。
沈游也知道这玩意儿有许多空子可钻,可有了知识产权保护,好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工匠们创新,那便已经极好了。毕竟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这位是薛明远,匠科之长。这位是潘素,属于吏科商业司司长”,沈游对着赵识等人介绍道。
众人也习惯这么多女性同僚了,于是纷纷行礼。
薛明远也向沈游等人拱手一礼,沈游回礼后,侧开身子,让他过去。
薛明远是来充当流动教师的,临川学院刚刚成立,他得先去顶一段时间的匠科课程。直到确保这里的匠科教学制度建立起来了,他才能返回琼州。
行礼刚毕,他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潘素也是,对着众人行了个礼便急匆匆自行进了府衙。
此等行径,直看得赵识等人目瞪口呆。
虽说早就知道皂衣军并却太明确的尊卑之分,只有职级之别,甚至绝大部分以同僚相称。可这种把上峰扔在府衙外,自行其是的行径,基本可以统称为“不想干了”。
或者说,“不想活了”。
李可之恍恍惚惚,只觉三观又裂了一次。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