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掠仙台 > 第六十三章 蓍草卦

第六十三章 蓍草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见那只百灵小鸟一直在他身边飞来飞去,口中叽叽喳喳不停的叫着,似在引起他人的注意。最终飞向了身旁不一草堂的墙根底下,落在了墙角一株看似不起眼的小草上。

    “嘶……”叶不一觉得哪里好似不对,忙起身朝着墙根走了过去……

    “啊!?蓍草?!”叶不一大惊。这十几年里,这个瑶池山他不知道走了多少遍,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处见过有蓍草出现,竟然还是这么大片!最不可思议的居然还是就生长在他的房子周围,从墙根一直延伸到房后!

    那灰绿色的叶片,开着密集成复伞房状的黄色小花,没错,这便就是传说中的蓍草了。

    蓍草的长相很平凡,有一点点像艾蒿的模样,长着一身锯齿形的叶子,像是一丛鸟类的羽毛,也像是某种多足纲的虫子。所以在民间它还有很多种诨号,比如“锯齿草”、“羽毛草”、“蜈蚣草”等等。它开一种白色的小花,不好看也不能算丑,平凡而已。

    它喜欢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林缘、路旁及灌丛间。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解毒利湿,活血止痛,对蛇虫咬伤也有奇效。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便是:“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可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

    传说“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就是说蓍草能活到一千岁也不是什么问题,但用它的老茎,就可用来占卜人的吉凶。

    因此,它秋后采割的干枯棱柱形茎秆。由于其长得又直又硬,而且不太容易折断,实在是用作占卜的上好材料。

    所以自春秋时代,使用蓍草算命就悄悄兴起了。因为孔夫子的推崇,它被捧上了神坛,成为一种神圣无比的植物,但由于卜卦方式繁琐,真正会用的人几乎很少,可偏偏叶不一恰巧自小在跟爷爷学习奇门遁甲的时候学过这个占卜方法,只不过后来这种药草越来越难找,加之他会的占卜方式很多,于是他也。就渐渐把这个蓍草卦给淡忘了。

    而眼下突然见到房前的大片蓍草,叶不一速度激动的心中暗涌,自己刚刚想到九儿小姐的宿命,就有飞鸟落草,难道这是天意暗示我要我重起蓍草卦?这是不是里面尚有什么转机?叶家的生门是不是也是在这里?!

    嗯,就是这样,唯一的转机应该就是九儿姑娘,为了她,我要重开蓍草卦!

    想到此,叶不一二话不说,俯下身去,利落的将几株已经成熟变黄的草杆径直折断,捧了一小捧就快步走回了石桌前。

    叶不一将草杆折成一样长短的小段,把石桌清理干净,用五十根蓍草,先抽去一根,象征太极,始终不用。

    剩下的四十九根信手分成两份,象征两仪,左边代表天,右边代表地,左边代表阳,右边代表阴。

    从右边抽出一根放在下方,代表三才中的人,也就是九儿。

    将左边的蓍草四根一组进行分组,最后的余数等于四或小于四时,放在下边代表“人”的那一根蓍草左半部。四根一组象征四季,余数象征闰月。

    用同样的方法将右边代表“地”的蓍草,四根一组分组,余数草根将其放在下边代表“人”的蓍草的右半部。将下方的蓍草收拢在一起,得到的根数将它们放在一旁,同时收拢上边剩余蓍草,这时就完成了第一变。

    将剩余的蓍草在信手分成两份,重复第一变的动作,得出第二变第二变两次余数加上代表人的那一根所得出一个数值。

    将第一变和第二变动作完成后剩余的蓍草,再按第一变的动作重复一次,得到第三变的数值。

    蓍草经过三次演变之后所得数值是二十一,除去象征太极的那一根,还剩二十八根。二十八除以四得数是七,所以,最后的卦象第一爻就是七。六、七、八、九。六和八是偶数,属阴,六是老阴,八是少阴;七和九是奇数,属阳,九是老阳,七是少阳。

    因此,按照推演,得出第一爻便是:少阳。

    三变出一爻,一卦有六爻,所以叶不一接下来还要再来六次共十八变,而杀问天早已在他旁边看傻了眼,自动自觉静静的站到远处,大气都不敢出。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不觉早已暗了下来,叶不一已然额头渗出密密地汗珠却全然不顾。终于,十有八变而成卦。

    “成了。”叶不一长呼一口气,双手轻轻颤抖着将五十根蓍草全部收拢,闭上眼睛沉默了许久。一盏茶的时间过后,他终于睁开了眼,默默的起身拿起桌上的草杆颤颤巍巍的在地上慢慢地写出了一个字:

    “生!”

    “先生这是何意?”杀问天凑上前看到后不知道何解,忙问道。

    叶不一轻叹一口气:“杀爷请回吧,至于此字何解,相信杀爷不久便会知晓了。”

    沉默了片刻,叶不一继续说道:“今日乃是我为杀爷起的最后一卦,从今起,你我缘分已尽,请爷以后也不要再来寻我,此瑶池山也将从此封山,世上再无叶不一。”

    杀问天大惊,忙想问其缘由,叶不一却不肯再透露一句,只是一抬手止住他的问话:“我已为杀爷泄漏天机太多了,分别在际,我最后送您一句话吧:”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