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穿越:2014 > 第202章 风起赫尔辛基(1)

第202章 风起赫尔辛基(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坑的方面在于该技术总给人一种很容易突破的感觉。

    总之步态识别林灰觉得用来坑人很不错。

    除了步态识别之外,林灰还知道很多适合坑人的技术。

    比如说……

    这些技术用于坑谁以及具体怎么坑,林灰还没想好。

    不过这些技术林灰肯定是会物尽其用的。

    当然这些麻烦事以及容易引发争议的事还是找歪果公司做比较好。

    歪果公司在林灰眼中更多扮演的是工具人的角色。

    核心技术还是要有国内的公司或技术团队来负责。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林灰还是明白的。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国人想收购外国公司注定是麻烦的。

    再麻烦也无所谓,只要有相应的价值就应该去做。

    而deepmind这样的人工智能方面现成的公司更是有很大的价值。

    虽然这个时空deepmind这家公司混得很惨。

    但所谓的惨是跟这家公司的前世相对比。

    横向对比的话这个公司起码比国内在人工智能这方面要先行一步。

    这无关于国内的技术研究水平如何如何。

    只是因为这个时间民用方面兔子似乎依旧习惯摸着鹰酱过河。

    但这次林灰却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兔子。

    在技术领域要比鹰酱更先行一步了。

    短时间来看林灰要做的还是人工智能。

    重生以来林灰对人工智能领域倾注了很多心血。

    虽然林灰重生那会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似乎是遇到了瓶颈一般举步维艰。

    但林灰觉得在2014这个时间节点,依旧是有必要推动人工智能的。

    毕竟人工智能对互联网的影响不啻为一次革命。

    哪怕这次革命还没完全成功,但也为互联网注入了新的血液。

    使得互联网这个上世纪的产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且人工智能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

    而在于人工智能开枝散叶的能力。

    人工智能很容易与其他的领域发生一些交集。

    这对于以点带面促进各行业整合是十分有帮助的。

    前世在人工智能兴起的热潮之下。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倾向于去做很多传统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改造。

    林灰并不是很认同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

    少即是多,比起大包大揽,林灰觉得专注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尽管人工智能能够促进各行业的整合。

    但未来林灰真正打算做的也只有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医疗。

    为什么做工业?

    因为工业才是强国之基石。

    而且涉足到工业行业,此时恰逢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

    涉足工业方面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为什么做医疗?

    作为一个19年之后重生的人不在医疗方面未雨绸缪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有多余的精力,林灰可能还做一下人工智能+教育。

    再多的人工智能衍生领域林灰就没打算涉足了。

    事实上能对工业、医疗这两个行业产生正面作用就很不错了。

    在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林灰做好“领跑者”和“务实者”就已经足够了。

    做领跑者,自然没问题,有前世信息的情况下,林灰觉得领跑个几年问题不大。

    反倒是务实,很考验企业管理者性情和企业文化。

    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交给时间了。

    等搞定人工智能之后,林灰便可以向别的领域迅速推进。

    推进诸如人脸识别技术、fuchsia os之类这些林灰之前早就思考过的技术。

    除此之外林灰还想到了物联网、云和大数据。

    云和大数据在这个时空前几年都被疯狂炒作过了。

    现在热度已经消散很多了。

    但热度的消散不等于价值的消散。

    林灰觉得云和大数据依旧是有很大价值的。

    只是这个时空的人们打开方式不对。

    云、大数据得跟人工智能、物联网搭配在一块才能碰撞出奇妙的反应。

    虽然前世物联网方面的呼声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那种。

    但物联网丝毫不容小觑。

    反正林灰觉得物联网至少比元宇宙要靠谱的多!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这些有机相结合蕴含着超级大的市场。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很容易。

    无非就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

    而后将这些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云)。

    再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初步分析得到概率的结论。

    之后再用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几个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将这些东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这些东西的有机结合。

    最终追求的是形成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

    在该体系内,实现了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融互通,万物互融。

    而且之前涉及fuchsia os的时候。

    林灰就想过生态的重要性。

    通过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和大数据的有机结合构筑生态。

    对于林灰以后对fuchsia os的生态建设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fuchsia os 又是一款面向多平台的操作系统,它的载体不仅是智能手机,还有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可穿戴设备。

    也就是说fuchsia os将来又会反哺依靠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和大数据所构筑起来的生态。

    在此之后又可以将触手伸向别的互联网巨头。

    一时之间,林灰脑海中的关于未来的规划渐渐清晰了起来。

    尽管规划的很清晰。

    但想将这个闭环完成打造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而且这样宏伟的蓝图只依靠林灰一个人依旧是很有困难的。

    林灰还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或员工。

    仅仅以人工智能行业来说,就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组织。

    拿一个人工智能行业的产品部门的组织来说:

    首先肯定是需要产品经理的。

    产品经理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小项目的ceo。

    这个产品经理既需要有人工智能的背景又需要有传统it行业的背景。

    产品经理既需要懂行业,也要懂技术。

    其次要有首席技术官,人工智能行业的首席技术官技能点要相当之高。

    要能够把软件、硬件算法整体来看。

    此外还需要caio,也就是往后几年所说的首席人工智能官。

    这些人要在算法上有很深的造诣。

    最起码也应该能对算法可行性进行评估。

    这个人可能不少那么懂行业,但对技术一定要擅长。

    此外,还需要有cmo首席营销官。

    首席营销官才是真正帮助产品推向市场的人。

    对首席营销官的要求是:

    这个人可能不是很擅长人工智能技术本身。

    但一定要非常懂行业。

    除了这些“头头”之外。

    还需要大量的包括算法工程师在内的各种程序猿。

    这些人即便是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也应该有技术洞察力。

    最重要的是要谦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谦虚有助于团队合作,强大的学习能力能非常快速地学习行业知识,与时俱进。

    往后几年的话,三条腿的蛤蟆可能不好找。

    但往中关村随便丢块砖头,估计都能砸死好几个搞人工智能的。

    前世林灰刚穿那会想凑够这些人并不难。

    但在现在这个人工智能尚未兴起的时刻想凑够这些人多多少少有点麻烦。

    现在这个时空这个时间节点,整个中国搞人工智能的估计也没几个人。

    这种情况下想找些队友属实不容易。

    而且一家即将成为一个超级庞然大物的企业。

    林灰也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找人才。

    一个一个的去招揽人才那是hr应该去负责的事情。

    从林灰的角度思考的话,比较适合林灰的是自上而下的进行设计。

    把足够牛比的人工智能方面的奆老招揽至身边,委任一些重要的职务。

    很容易就可以快速吸引起一堆志同道合的人。

    想到自上而下的设计。

    林灰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andrew ng,华裔美国人。

    关于此人太详细的介绍林灰也不记得太清楚。

    不过林灰记得前世2011年,此人在谷歌创建了谷歌大脑项目。

    在2014年5月16日,加入摆渡,负责“摆渡大脑”计划,并担任摆渡公司首席科学家。

    2017年3月20日,从摆渡辞职。

    虽然此人在摆渡只待了短短三年。

    但前世摆渡在体量远不及阿狸和鹅厂的情况下,在人工智能却能够跻身bat前列。

    可以说跟此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过这个时空此人并没有去摆渡就职。

    莫非此人还在谷歌不成?

    这样的人才如果有可能倒是可以挖过来。

    不过似乎很有难度啊。

    虽然这个时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前世。

    但此人依旧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

    而有本事的大老基本都是有性格的。

    想挖过来貌似很难。

    不过即便如此,起码不能被竞争对手挖走。

    不然没来由增添很多麻烦。

    再之后,林灰又陆陆续续想了很多事情。

    将来要做的事情林灰已然有了腹稿。

    之前那种不安的情绪也澹澹消失了。

    不知不觉,窗外居然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伴随着雨声,林灰渐渐进入了梦乡。

    ……

    在林灰睡熟的时候,地球上还要很多人依旧处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芬/兰首都郝尔辛基时间比帝都时间慢5个小时,此时刚刚晚上8点。

    赫尔辛基郊区一处不起眼的小楼此时正灯火通明。

    虽然这栋建筑物不是很起眼,但游戏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却无不对此处心向往之。

    原因无它,大名鼎鼎的超级细胞总部就坐落在这里。

    作为一个游戏开发厂商,虽然超级细胞这家公司很年轻。

    但自2010年创立至今,该公司已经创造太多的奇迹了。

    虽然这家公司员工只有两百人不到,但从人均营业额的角度出发。

    超级细胞,这是一家人均营业额超过五百万美元的公司。

    (ps:……没夸张,仅仅是《部落冲突》一款游戏就差不多每年营业额超过十亿美元那种)

    人均营业额几乎等同于每员工创造价值。

    每员工创造价值超过五百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此时的苹果虽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每员工创造价值也不过才五十万美元不到。

    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

    什么苹果啊、谷歌啊之类的超级巨头在超级细胞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面前都low爆了。

    作为超级细胞这家公司总裁兼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帕纳宁一向深受各方的赞誉。

    而此时帕纳宁却正在遭受着质疑。

    “尊敬的帕纳宁先生,你最好能向监事会方面解释一下。

    为什么你决定要动用超过一亿美元去收购一款休闲向手机游戏呢?”

    什么叫向监事会解释分明就是向软/银那些资方解释罢了。

    发出质疑的三上未久,在超级细胞任监事。

    什么狗屁监事,这个资方指派的监事只给帕纳宁一种“监视”的意味。

    看着眼前这个模样还算周正的东方女性。

    帕纳宁不是很屑于同此人解释。

    帕纳宁知道的眼前这个三上未久也算是职场精英了,履历很出彩。

    什么普华永道、高盛都有过任职经历。

    这些也都是世界范围内不错的公司。

    然而这些公司跟游戏没有半毛钱关系。

    软/银方面哪怕指派一个稍微懂点游戏的人来超级细胞监事也不错。

    偏偏派一个跟游戏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当什么监事。

    一个只会从冰冷的数据上看待问题的花瓶。

    懂个继而的游戏?

    帕纳宁不是很懂软/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决定。

    帕纳宁生硬地回复道:“我记得当初我们超级细胞在接受软/银方面的投资时。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软/银方面不会对超级细胞的正常运营指手画脚。

    三上未久女士,请恕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你会就这桩并不违反先前协定的游戏收购发出质疑?”

    三上未久欠身道了句抱歉。

    之后接着回应道:“尊敬的帕纳宁先生,我不是质疑您先前的协定。

    我只是想向您详细询问一下,我不会连询问的权利都没有吧。

    我知道当时签署了相应的协议,但您应该也清楚,协议同时规定了一些大额收购董事会方面有权过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