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血色妖丹
见郝哥突然有些激动,姜老板忙道:“我的好大哥,你小点声行不!”
“为啥要小声?我郝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知道轩辕仙宗的入口,不服来战啊!”他指着门口,大叫了一声。
老板听他这么一嚷嚷,紧张得立马开门,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人听见,这才松了口气。他回来酒桌前,使劲拍了下郝哥的后脑,郝哥立马就晕了过去。
柏舟不知道老板为何如此,刚要问,就听老板道:“他今天喝多了,咱就到这吧。你们也早些回房休息,这事明日大伙都清醒了再说。”
老板说罢,叫来两小二,搀扶起郝大哥,下楼去了。
柏舟抱起项右右,见她还一直嚷嚷着要碰杯,忽然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刚才老板那紧张的感觉,像是会要出事啊!他思量着,赶忙带着她回到了屋里。
翌日中午,四人又去了那雅座,这次老板没有准备酒水。刚开吃不久,就听见郝哥尴尬地说道:“对不起啊,昨晚我喝多了,吓到二位了吧。”
项右右昨个喝得有点断片,今早醒来,才听说起昨晚的事。眼下,郝哥主动向他们道歉,她也立马回了一个。
郝哥看向柏舟道:“兄弟昨夜问我的事,很重要吗?”
“跟命一样重要。”柏舟回道。
项右右与老板,一同望向郝哥。只见他沉思了片刻后道:“这样,明日上午你们随老姜一道来我家,我再同你们细细说来。”
“多谢二位!”
项右右一听,立马起身,向郝哥与老板二人行了个大大的鞠礼。柏舟也一道随礼。
终于能打听到无穷山的入口了,我们离火弦又进了一步。她与柏舟对望了一眼,相视而笑,这十几日的等待终于没有白费。
午饭后,郝哥便动身打道回府了。项右右与柏舟决定去街上买些礼物,明日一道给他们夫妻二人送过去,礼多人不怪嘛。
两人逛了一下午,先后买了两大袋水果和禽蛋肉,还买了些梅干蜜饯给郝夫人,又准备了些婴儿用品给他俩即将出生的宝宝。第二日,他们便随着老板一道,乘了一驾马车,去往郝哥家的那片林子。
到了林子外,三人下了车,步行入了林子,又行了不到半个小时,便来到了他们家的院子外。
姜老板先砰砰地敲响了郝哥家的大门,半晌后,还不见有人前来开门。老板有些诧异,便又冲着门里大叫道:“郝哥,开门啊,你兄弟来了!”
忽然,众人头顶传来“嘎吱”一声怪叫,一个黑影“嗖”一下从屋顶上方飞了出去,待几人反应过来时,那黑影已经消失了。
“不好!”老板大叫一声,一脚踹开院门,立马冲了进去。
他二人也放下手中礼物,快速跟了进去。只见院子里,原本排列齐整的东西,都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像是刚搏斗过。
老板环顾了四周,跑到一堆黑色的东西面前,弯下腰去仔细查看起来。项右右瞧着郝哥他们夫妻二人的房门上,有些爪痕与血迹。顺着血迹,他们看到屋门底下的地上,有一颗红色半透明的珠子,还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个是……”项右右觉得这东西有些眼熟,突然反应过来。
“人化妖的妖丹!”她与柏舟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
项右右脑中若璃的记忆中,对这东西可是痛彻心扉。因为就在建木遭遇劫难之前,若璃与当时来建木学习琴艺的锦昱,还有同门的兄弟姐妹们一道去齐州为百姓赠医施药那次,他们就遇到了“人化妖”的事件。
当时若璃与锦昱,还有大师兄荣珲三人一组,在城南医仙庙门前起桌挂幡,到日暮时分,正要收摊打道回府时,忽然人群窜出一只一丈来高的青毛妖,挥舞着利爪,弄伤了好些百姓。
若璃见状,即刻飞身至妖兽旁欲阻止,荣珲、锦昱见她这般冲动,无奈只能紧随其后。三人先用法术困住了这妖的四肢,使它无法再行破坏之势。
只是这妖比平日他们所降都要强大,普通术法对它无效。妖怪挣脱了控制,猛地伸出利爪向他们刺去。三人奋力往后躲避,顺势召唤出各自琴器,施五行灵力,方才将其制服。
没多会,这妖便化作一摊腥臭的黑烟消散而去,只在地上留下一颗鲜红色的妖丹。三人将妖丹收好,去约定的地点与其他同门汇合。待见到大师姐芃瑛时,发现她也受了伤,原来师姐他们也遇到了同样有着血色妖单的妖兽。
几人回到建木峦,便将此事禀于遂尹仙尊与长老们,并呈上各自拾得的妖丹,皆是鲜红色。尊长们接过妖丹仔细查验了一番后,便判定这是人中了邪术所化而成的妖。
当时若璃就万分的不解,怎么还会有人化妖这种事呢?草木虫鱼化妖后的妖丹是绿色的,而飞禽走兽化妖后的妖丹是暗红色的。以前她跟着长老与师兄师姐们,所降服过的妖的妖丹都是这两种颜色的,而这种鲜红如血的,从未见过。
遂尹仙尊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定是有人暗中对齐州百姓下了邪术,才让普通的人化成了妖。当时他们都没想到,这整件事都是若璃的魔族舅舅——魔尊,在幕后捣的鬼。以至于后来,整个建木与齐州都遭了劫。
人化妖的事件之后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好几起,若璃对锦昱的感情,也是在这期间建立起来的。当初锦昱听皇叔的话,在成年礼后去到建木学习,多少存了一些想与若璃交好的心思。
只因为,成年礼上那件事,闹得很大,以致于若璃对锦昱一直存有偏见。但两人在齐州城,多次齐心协力、除妖为民,锦昱还曾经为了救若璃连命都不要了。终于,他打动了她,二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
虽然那会柏舟也在,但他还是只小白蛇,当时他啥也不懂,就知道吃仙草,趴在《百草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