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尚书
“那你有去看看国库吗?”尚书大人冷笑,他从怀里颤颤巍巍的拿出一本账本,甩在那人身上,“国库从来都是赤字!你们收税都交给国库了吗?没有!如今有一个机会摆在你们面前,让你们赎罪,那便是今日!你们从百姓身上敛的财,都将还回去!否则,国破家亡,你们的府邸会被南疆铁骑践踏!你们的家人会被南疆人屠杀!那时,再多的钱财,再多的权利又有何用?”
云霓公主站起身来,她鼓掌道:“大禹若是多些尚书大人这样的人,恐怕也不会如此。”
说罢,云霓公主用余光瞟了一眼太后。
太后若有所思,瞧不清神色。
文状元紧跟其后,他朗声道:“臣不过是个芝麻官,没有那么多钱财,但臣愿意奔赴南疆,亲手斩杀入侵者。”
“啧,你一个文官起什么哄。”武状元开口道。
他粗犷一站,拱手作揖道:“太后,臣请愿,就算不给臣一兵一卒,哪怕战死沙场,也要亲手将南疆那群畜牲赶出去!”
文武状元已经开了口,也有些摇摆不定的人纷纷表达意见,决定出一份力。但这毕竟还是少数,这些声音在偌大的金銮殿上此起彼伏,却最终不是主旋律。
“太后!如今抵抗南疆的都是地方的士兵将领,大禹重文轻武,合格的将军不多,关系国家存亡,派遣毫无经验的人前去还是得三思,否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文官朗声道。
他的话一出,便令所有人安静下来,屏息凝神去听他接下来的话。
那文官得到反馈,顿时得意起来,他转过身去,面朝文武百官朗声道:“尚书大人不过是怒急攻心,说了些气话。但带兵打仗一事岂是儿戏?我们这些肩不能抗腿不能跑的人去了战场不过是白白丧命。而如今地方的士兵已经被消耗殆尽了,臣建议将所有士兵调往京都,只要留存财力与兵力,死守京都,南疆也对我们毫无办法。”
“你守得了一年两年,你能保证第三年吗?”云霓怒了,此人竟然没有丝毫反思,竟然依然想要保全自己。
“都怪顾庭光芒过甚,我们连将军都没有。只要京都还在大禹就还在,我们选择保全京都才是最优解。”那文官嘲笑道。
“你可真能怪别人!”云霓紧握成拳,若非这是朝堂,她早就扇他一巴掌了,“你们养尊处优这么多年,从未想过敌国能踏入大禹的城池,这些全因为顾庭南征北战,大杀四方,而你们不仅不心存感激,甚至设计迫害,如此哪能让大禹长久。而且,只有京都一城,被围困数年早晚弹尽粮绝,如何维持万人生计?你是想让百姓们饿得吃人吗?”5八一60
“公主殿下不过是女流之辈,有何资格评判。”那文官又道,他倒是丝毫不惧,甚至游刃有余。因为他是太后的人,无论如何太后都能保全他。
云霓忍无可忍,她撸起袖子,就要往那文官脸上招呼。
“太后也是女流之辈,你此番话,是在瞧不起太后?”文状元朗声道,他悄悄的拽住公主的衣袖,示意公主莫要冲动。
太后心力憔悴,她揉了揉鼻梁,沉声下令道:“哀家知晓了,先退下吧。”
宫外,骚乱从未停止。
尽管没有税收,但百姓逃不出京都,也依然没有银钱去买粮食,他们被围困十几日,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祈求一个奇迹的到来。
碧溪与陈贤轩是眼睁睁的瞧见这一幕是如何出现的,他们在京都这么久,感受到了渐渐聚集起来的绝望,也目睹了百姓们眼里的希望是如何消失的。
碧溪不忍心,在客栈几日都不敢出门。
陈贤轩终于叩响了碧溪的房门。
“怎么了?”碧溪擦了擦眼泪,打开门不耐烦道。
她是在责怪自己无用,大难当头只能护己。
“你想帮他们吗?”陈贤轩杵在门口开门见山道。
“你有办法?”碧溪眼眸一亮,抓着陈贤轩的胳膊道。
“顾将军还未回来,我也不敢擅作主张。只是新晋南平侯早已奔赴北方,我们可以潜入南平候府取点粮食出来。”陈贤轩将这个大胆的想法说了出来。
碧溪诧异的望着他:“这不算偷盗吗?”
“只取粮食。”陈贤轩语气平平,“白庆那东西带着士兵逃窜去了北方,回来也不知道猴年马月,粮食坏了就得不偿失了。我们不过是将资源利用避免浪费。”
碧溪咽了咽口水。
尽管南平候府曾经是她的家,回自己家拿东西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她的良心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她可从未做过偷鸡摸狗之事。
陈贤轩反手抓住她的胳膊便往客栈外走:“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你将地址告诉我,我去将粮食取出来,到时候熬成粥分给他们。如今京都封城,他们得不到别的救助的。”
说罢,陈贤轩也忍不住垂下眼眸,加大了握着碧溪手腕的力度。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哪怕违背道义。
碧溪走出客栈,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流落街头的惨淡百姓。对比客栈二楼酒肉声显得格外刺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阵寒风刮来,碧溪拢了拢衣领,她突然坚定的走到陈贤轩跟前:“走吧,我带你去。”
“活菩萨来了!活菩萨来了!”他们饿了几日,终于闻见了米香,百姓们挣扎着从冰凉的地上爬了起来,奔向了发放粮食的南平候府。
“多谢活菩萨,多谢活菩萨!要是没有你们……”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在这吃人的京都里,竟然也有人会顾及他们的死活。
碧溪不仅拿了粮食,还拿了避寒用的衣裳。
虽说这些物资远远不够庇用他们,但能救一个算一个。幸好南平候府平日节俭,粮食显得有些富余。那些取粮取物的百姓终于有了勉强的笑意,碧溪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希望。
京都的百姓终于在这个冬天苟延残喘起来。
那些在朝堂上大放厥词的权臣,依然无动于衷。反倒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芝麻官,不约而同的组织起来,无论文武,都驻守在城楼上,与士兵们同吃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