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人间疾苦
云霓决绝的转身离开。
京都已然被太后包围,云霓一出现在街道上,便被太后的人挟持回去。她的确没有性命之忧,但若是太后一时兴起,也根本不在乎一个公主的性命。
总之,他们得尽快平息这场叛乱。
“如今既然见不到陛下,你们想要名正言顺的与太后宣战,就得另寻蹊径。”陈贤轩分析道,他已经通过这几日对京都的了解,拼凑出了局势。
“还有其余的法子吗?”秦苏苏皱眉问道。
“有。”顾庭凝视着秦苏苏道。
顾庭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件,信件外画着的图案秦苏苏觉得很眼熟,顾庭拆开道:“这是北狄拓跋恒交给我的信件,至于信上的内容我们是否要信,就得看看拓跋恒是否真心了。”
秦苏苏将信件夺了过来,粗略的看了一遍后,交给碧溪。
碧溪哪里认得那么多字,如同烫手山芋般丢向陈贤轩。
“拓跋恒要与我们联手,对他有什么好处?”顾庭沉声道。
“这封信是翕月主笔,上面的字迹有她的刻意标记,而标记的意思是,可以相信。”秦苏苏朗声道,“拓跋恒要求我被太后送往南疆,半路我就会被拦截,南疆便以此进攻中原,太后要么让白庆再战一次,要么便只能让顾庭参战了。到时候顾庭不仅会有兵权,还有足够的理由去威胁太后。”
“很理想。”陈贤轩点评道,“不过我觉得计划有可行之处,至于太后到底会用什么方法抵御南疆,得看太后自己的选择了。我倒是觉得顾将军拿回兵权没有那么容易。”
“如今内忧外患,太后为了保全内政,必须得将外敌稳住。或许不会派遣我,但若是白庆再失败一次,太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大禹了。”顾庭沉声道。
看来三人的意思趋同,这封信或许有些风险,但有着可以尝试的机会。
如今全城警戒,秦苏苏要想被逮住轻而易举。她在外面稍微晃了晃,便被五花大绑的丢到了金銮殿。
对此,太后却高兴不起来。
秦苏苏哪会如此听话的回来,其中必定有诈!罢了,眼不见心为静,太后决定速战速决,将秦苏苏连夜丢往南疆,以解心头之恨。
这倒是正中秦苏苏下怀。
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着,秦苏苏被拓跋恒的人半路劫持下来,安顿妥当了。便开始向太后发难,太后听说送去南疆的人丢了,差点气晕过去。
此事本该顺利的解决,怎么尽出些幺蛾子。
而南疆很显然不打算给太后过多的时间思考,眨眼便奇袭大禹,连夺五座城。
无奈之下,太后只能上朝,听取众人意见。
尽管她清楚秦苏苏失踪一事有诈,但大禹被南疆来犯之事才是头等大事。
朝堂寂静无声,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南疆已经冒犯了大禹,作为大禹的子民,应当替大禹解决这个心头大恨,而不是缩在朝堂上当个乌龟!”太后宛若跳梁小丑般,在朝堂上大喊大叫。
她需要一个自荐者,否则只能派遣白庆了。
但白庆的实力也是众人有目共睹的……
而其余之人,虽然满腔怒意,但是在云霓公主的特意嘱咐下,也没人接下这个任务。
如今太后孤立无援。
云霓公主端坐在一旁,嗤笑道:“太后,新晋的南平侯既然有了这个头衔,就应当承受这份责任。不如,让南平侯再试一次?”
太后怒视云霓,压低声音道:“哀家留你一条命,你可莫要得寸进尺。”
“我若是死了,皇兄想必也不会安稳养病,太后可不要节外生枝啊。”云霓公主气势更甚,她朗声道。
“太后,臣……臣不想去南疆。”白庆见状,连忙跪下央求。
他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还葬送了四几万兵马,如今他可再也没胆子踏上前线了。
但如今太后正是气头上,既然没有人可以派遣,那就让白庆再上一次!
“白庆!哀家给你五万!五万兵马,你务必将南疆赶出大禹!若是没有,你也不要回来了!”太后一拍椅把,歇息底里道。
白庆吓得直哆嗦,却没胆子反驳太后,他唯唯诺诺的点了点头:“臣……遵……遵旨。”
他再次被赶鸭子上架,领着太后给的五万兵马,哭笑不得。
对他而言,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在边境,要么处死在京都。于是,迫于压力的白庆做了此生最为慎重且大胆的决定。
他带着太后给的五万兵马,一路北上……跑了。
此刻,顾庭进京的消息席卷而来。
迷茫无辜的百姓听说后,无不大喜。
一次战败,一次逃跑,令大禹颜面尽失,终于,真正的南平候府回来了。
顾庭一步一步走上金銮殿,如今的金銮殿上的人已经不再是景文帝景元帝了,而是早已雪鬓霜鬟的太后。多日未见,太后愈发憔悴了。5八一60
她坐在龙椅上,眼眸混浊。
“这便是你想看到的?”太后开门见山。
今日的局面对谁有利,便是谁的计谋。很显然,顾庭是大赢家。
“臣参见太后。”顾庭并未回答,他行了一个大礼,“臣此番归来,便是要驱逐南疆。”
“来人!把此人丢出京都!既然你已经乞骸骨,就不该出现在京都!”太后大喝。
她管不了大禹的江山,也管不了除京都外的地方,既然她管不到,那索性就让给南疆,她只需要京都城即可。
而顾庭,无论他有什么目的,她都不会让顾庭好过!
顾庭任由侍卫拉着他一步一步走出金銮殿。
他望着龙椅上的女人,只觉得可悲。
她以为权利能带给她无数的快感,殊不知无上的权利最终会吞噬她,令她成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污点。
顾庭被太后赶出了宫,在出城的路上却被义愤填膺的百姓们阻挠。百姓不理解,顾庭是大禹的英雄,怎么能受如此不公的待遇,一时间,太后成为了众矢之的。
民间开始出现诋毁太后的歌谣,朝堂权臣愈发变本加厉的敛财,百姓苦不堪言,背井离乡,整个大禹变得岌岌可危。
而住在深宫的太后看不见这份人间疾苦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