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五章 矛盾
提起临洋侯,皇帝反而更郁闷了。
说郁闷也不对,应该说是心情复杂。
当年他大胆启用一介村妇做官,起先是有教化天下女子多思多想多创造的心思,但后来则是看中她的能力。
任人当才,为政大体。
他想培养一批能与世家对抗的人才,帮助他稳固皇权。
这批人多出自庶族和平民,不是经历过各种政治争斗而后落败的门第,就是历经十几或几十年寒窗才获得官职的人。
培养他们,本是想他们会更感皇恩,能踏实做事,但成效并不大,他们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巴结权贵、钻营升官之道等地方。
唯独楚清勤勤恳恳,且业绩显著,不但充盈了皇帝的钱袋子,更是给皇帝开辟了“地方包围中央”的集权思路和可能性。
只是此人过于醒目,令皇帝生出对其不好掌控的担心,以至于甚至怀疑她谋反。
可现在看看,谁的谋反可能性更大?
不是有兵权的,就是有人脉的,倒是楚清干干净净。
结果,竟把这个干干净净的人,给搞得甩剂子辞官了!
明明可以起到更大作用的!
“朕听说,临洋侯还说过‘本侯守国门’这话?”皇帝问道。
李公公:“是有此话,听说是临洋侯遭遇刺杀,侯府世子安慰雇工时当众说的。”
皇帝:“原话怎么说的?”
作为自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李公公自然知道皇帝问的是楚清的原话,而不是小宝的转述,于是回答:“临洋侯说的是‘本侯守国门,老徐搞经济’。”
答完,再补充一句:“听说是临洋侯选建府地址时对临洋知县徐光泽说的,很多人都听到了。”
皇帝点了点头——这就是了,楚清啊,不是朕不信任你、不护着你,而是你太过嚣张。
朕是有让你辅助边境驻防的意思,你却不能把自己看成驻边大将,你没权利说这话。
楚清做事总是“先斩后奏”,比如当初私自支援洪亮部队粮草、私自让密侦司参与军队情报传递等事务。
这种做法放在她那个世界尚可,毕竟都有手机断电、没信号的时候,事急却与领导联系不上,当机立断,事后与领导沟通一下便好。
即便沟通不良,大不了辞职走人,与性命无忧,只关乎收入稳定与否。
可在皇权统治的社会则不同。
确实,很多事情需要讲求速度,但在官员眼中,楚清的做法就是擅动、专断,造成各部门权限模糊。
如果有人效仿会怎样?
那就是鼓励所有人可以擅自行事,投机派将大行其道。
而且,效仿的人多了,高位者又会怎样?
他们会产生一种心态:下边的人都这么干,玩下克上,那我只能也伸手拿利益。
事若成,则利益同享;事若不成,那就你自己背锅,因为我可没给你下令如此作为。
领导者本来是制定计划、分配利益的角色,这么一搞,必然使得国家更加混乱,甚至失控,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
过去的楚清一穷二白,皇帝能够相信如此行事是她心思质朴,但随着楚清权利、地位走高,皇帝还能这样想吗?
可事实上,被“高高挂起”的临洋侯说守国门,还就做到了。
至少作为守边大将的薛正浩连饿得半死的战俘都看不住,还得是楚清给截杀的。
楚清就是这么让皇帝感到怎么做都矛盾的人。
皇帝既然并不完全放心楚清,为什么还以五万两银子的价格买“没良心炮”的图纸?
就是出于对楚清的安抚:你说图纸不白给,朕不但同意,还高价收购。
还想用着人家,还要防着人家,能不矛盾吗?
可谁让楚清对皇权、皇威认知不足呢?
她在自己的世界就没当过领导、没有经验;又是“红旗下的蛋”——头突然出来是多年的期盼,挺胸抬头叫喊是天生的遗传。
这不是适不适应社会的问题,而是三观早已稳固的问题。
她哪里懂得皇帝任用她的真正含义,是把她当枪使,对抗的是皇帝不方便掀翻的世家大族与朝臣之间过于稳固的利益链。
那对皇权是最大的威胁。
他们世代在朝廷做官,子承父业、兄弟相望,世袭传承,门第清高,联姻结网。
哪怕最初是以诗文传家的世家,为维护家族利益,族中也必定会想方设法掌握军权,以武力维护自己的崇高地位。
世家裹挟皇权,最后西风压倒东风,皇权旁落。
国家需要世家门阀支撑,却不能允许他们与皇权牵涉过深。
皇帝一直想把朝廷上下大换血,扯断世家对朝堂的牵制,可是,自古以来变法也好,革新也罢,想不血流成河都是难如登天之事。
不过误打误撞的,楚清到底是给皇帝制造机会,把薛正浩的兵权收回来了。
给楚清封爵,并把封地选在临洋县,其实是皇帝在矛盾心情下做出的决定,却也等于把楚清“束之高阁”。
可楚清又开始鼓捣东西了,她总是能鼓捣出些好东西。
皇帝又翻出楚清的“没良心炮”图纸看。
别说郑春秋觊觎,皇帝也觊觎啊!
当皇帝听说楚清工厂被盗,与工部有关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此事与郑春秋脱不开干系”,甚至内心还有些期待郑春秋能成功。
可惜,郑春秋鼻子也很灵,盗窃失败第一时间给自己脱罪,倒是不好惩戒他了。
真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糟心玩意儿!
看到皇帝看图纸,李公公多少能猜出皇帝的心思:这是又想回到郑春秋了。
贴身总管是什么人?那是比皇后还熟悉皇帝的人。
李公公边把案边的白玉茶盏放到托盘上准备收走,边说道:“皇上,过于思虑于龙体不宜,您要保重呀;
郑大人得了教训,自然惶恐,必会竭尽全力办差,以求戴罪立功,他不是说早已有采矿之法?皇上且宽心。”
郑春秋为求脱罪,说的是:“臣早已制定好开采计划,根本与临洋侯不相干,臣岂会派人行窃?臣是真的不知此事。”
一推六二五。
若非皇帝已经下旨让四皇子与郑春秋一起负责开采玉矿,是真不想再用这个工部尚书了。
只是君无戏言,话自帝王之口说出,就是圣旨,不能说改就改。
皇帝感到,自己是真的需要贴心能干之人,希望老四那孩子通过这次历练,能承担起一部分事务吧。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指望那些朝臣,不如培养自己儿子。
注:一推六二五由来:老秤一般以十六两为一斤。买卖东西时,若一件商品一元,如果对方买了一两货,便是00625元。
第一种说法:买东西过秤时,把秤砣绳子推到表示一两重的戥星,便念叨“一推六二五”,若推至二两,则念叨“二推一二五”。
后来人们将此编成歌诀,买卖东西时,便捷许多。
第二种说法:原应是“一退六二五”。
其中的“退”,本是珠算中退一档,即退个位为小数点的意思。
因为“退位”与“推倭”谐音,于是演变成了“一推六二五”,形容装糊涂、推诿责任。
我赞同第二种说法,你呢?
冷知识:为何一斤是十六两,而不取整数?
天上星宿十六颗,北斗星七颗,牵牛星三颗,太阳、月亮、地球,再加上福、禄、寿三颗星,总共十六颗星。
将“天时”融入算法,意味着买卖人做事、算账要天地良心。不能缺斤短两,否则就是瞒天过海,是会折阳寿。
“舍利取义”是人们的共识,也是社会对商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