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一叶障目
“多谢康祆正美意。”
木幽子像是听见了什么有趣的话,满眼的兴味:“只是,康祆正这又是何必?”
康昆仑垂眸,眼帘遮住湛蓝眸光。
“当年是师叔为我疗伤,救我性命;后又助我一臂之力,让我得入神祠,谋得今日之位。师叔大恩,我一直没机会回报。此次权当小小心意。”
木幽子却垂下眼帘去。
“大可不必。”
康昆仑挑眸望来,“师叔难道还与我客气?难得师叔下山,想做生意,那我自当帮师叔寻一个更佳的铺面。”
木幽子神态悠然,“康祆正又误会了。我并非客气,实则无功不必受禄。”
“——当年为康祆正治伤,并非受康祆正所托。”
康昆仑剑眉倏挑,嘴角的笑意却更加深。
“师叔是说,当年全是受她所托。故此,师叔也只记她的情面。”
木幽子对康昆仑这样的通透颇为满意,冲他含笑眨眨眼,“嗯。”
“康祆正不看好这个铺面。可是对我而言,这却是天下最好的位置。”
康昆仑不由得眯起蓝眸来,“师叔的意思是……?”
木幽子扬眉,“这天下除了她身边,我别无想要的去处。”
康昆仑无声笑了。
木幽子黑瞳里涌起一股子淘气,“康祆正可知晓我这障眼法所用何名?”
木幽子忽然问这样一个问题,康昆仑也颇感意外。
“还请师叔赐教。”○
木幽子像是与他分享秘密,促狭低眉敛声。
“……它叫‘一叶障目’。”
叶青鸾回来的时候,恰好听见这句。
她在门外就看见康昆仑站在她师叔柜台前,她一颗心揪紧一下,不过旋即又放松下来。
康昆仑看出来就看出来吧。
毕竟康昆仑不比旁人,他也是她捡回来的小孩儿。他们之间的情分,跟她当年把她师叔从死人堆里捡上山,异曲同工。
故此她也把康昆仑当成半个家人。
便有些事她瞒着外人,却不大瞒着他。他知道木幽子和她的关系,他也大致知道她师门的过往。
她走上来笑着拍他肩膀,“康康,你终于出现啦!这些日子你忙什么去了,怎地好些天没见?”
康昆仑便也收拾神色,回眸望住她微笑,“奉旨出京办了点事。”
他蓝眸柔软:“你……记挂我了?”
叶青鸾嗓子眼儿突然有点痒痒,她赶紧咳嗽两声,目光在两人面上兜了一圈儿。
“啊那个什么,差事办得可还顺当?”
她下意识想把话题给岔开。
“自然。”康昆仑也不恼,依旧笑得温柔,“因急着回京,在外多一日都不愿耽搁,故此办差便格外专心,这便缩短了日程。”
叶青鸾本能觉着这个天儿不应该继续往下聊了。
她便打了个哈哈,又转头去看她师叔。
“刚刚您老人家说啥?一叶障目?”她傻笑两声,“下边一句我会!——不见泰山,是不是?”
她冲着东边使劲张望,“这是西望长安,泰山在山东,中间隔着半个中国呢,可不是看不见嘛!”
她师叔却慢悠悠怼她一句,“我不是老人家。怎忘了,我比你还小些。”
叶青鸾有点咳嗽。
不过转念想,倒也是。她现在毕竟扮成喜娘子啊,是装老的,而她师叔一看就是二十岁的年轻郎君。况且近来还颇有逆生长的趋势,语气神色什么的越发有少年的淘气。
而康昆仑呢,虽说是她半个家人,可是她也没刻意叫他看见过她的真面目。
在康昆仑看来,她应该就是眼前这副“感人”的容貌才是。
那她可不是得必须承认她师叔比她小才行嘛。
她便堆一脸的笑,“是是是,师叔您说得对。您就是辈分比我大,实则您年轻着呢!”
木幽子这才满意了。然而又怼一句:“我想见的,也并非泰山。”
她:……
那他想看什么山?
她心里想的是,她师叔怕是想念月山了。
倒是康昆仑微笑打断,“崔家三郎如何了?”
叶青鸾回神,“对,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儿。”
她再自然不过地转身,扯一把康昆仑的衣袖,带他回自己铺子说话去。
这生意上的事儿,她师叔也听不懂。她也没想叫她师叔知晓。
康昆仑由着她扯着,走到门口还缓缓回眸,冲木幽子浅浅一笑。
叶青鸾找康昆仑是真的要问正经的事。
回到自己喜铺,她赶忙问:“崔家三郎成婚,朝中可有动静?”
崔虔没死,还醒过来了,她担心朝廷不会善罢甘休。
康昆仑也是面色一整,“有。”
他只说一个字,便不说了。
叶青鸾的心反倒揪起来了。
康昆仑不肯多说,不是没事,其实这反倒说明朝廷里闹的动静很大。
他是不想叫她担心。
她不想表现出担心来,但还是一不小心,指甲在几案上刮了一下,漆面上留下一道痕迹。
康昆仑伸手过来,覆住她的手。
“你别急,事情已有转机。”
叶青鸾忙问,“是么?什么转机?”
康昆仑含笑凝视她眼睛,“凉州商胡民乱,刺史崔公平乱有功。”
叶青鸾高兴得想拍手,顺势抽回手来。“说的是崔家的家主崔恒?”
康昆仑只浅浅扫过一眼自己已经空了的手。
仿佛并不在意,他面上依旧挂着微笑,“正是。”
崔恒这平乱之功来得不早也不晚,恰好足够救他崔家这一次的抗旨私婚。
叶青鸾心下放松,这才回味起康昆仑话里的一个重点。
“商胡生乱?”
参参诗云:“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足见汇聚在凉州的胡人之多。故此凉州胡人一旦生乱,便是大麻烦。
康昆仑点头。
也不说话,只一双蓝眸熠熠地凝视着她。
她心下便一动,“你此番奉旨出京……莫非,就是与此有关?”
以康昆仑祆正的身份,在胡人之中极有威望,他所到之处,胡人无不慑服。
康昆仑终是含笑点头,“我也算立了一小功。”
“崔公身先士卒,是保其子;而我此去,心无旁骛,只为——护得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