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锅
应宝珍转头看向应窈,放下心。
“儿啊,”胡氏不停抹泪:“你怎么那么想不开啊,赌坊的人是好相与的吗?”
她不敢同这些泼皮无赖计较,只想着每月定期还一些,不招惹事端。
“娘,这也是无奈之举。”应宝珍仔细同她解释:“赌坊之人难缠,他们收不回债款,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来饭馆纠缠。他们杵在门前,来吃食的客人不敢来,饭馆又无进项,不只给不了债款,连自家生计也护不住。”
她昨日便明晓应家如今情况,只有一处饭馆经营作为生计来源,其余便是几亩只够糊口的薄田,再没有其他。
没有钱还债,打手就要上门捣乱。上门捣乱打搅生意,更没有余钱。
“可是……”胡氏知晓其中厉害,犹豫道:“你父亲欠了整整一百两,家里哪里拿得出来啊。”
青州城里并不富裕,大多自给自足,二十两银子能让一户五口之家吃饱喝足了。
应宝珍笑了笑,她昨日就想到了这个:“母亲不必担心,我房里还有压箱底的几副头面,去当铺当了也能得不少银钱,能还得上。”
几副头面不算什么,以后还能再买,但赌坊的债是一定要还的。
“你这是做甚么,”胡氏哑口无言:“再不济还有你舅舅伯伯帮着想办法,怎么能让你去当头面。”
“珍娘,”李柔娘听及此处,想明白那几副头面是应家父亲还在世的时候特意给她打的嫁妆,抹泪劝道:“那是你压箱底的嫁妆啊,怎么能当出去?”
应宝珍知道胡家的舅舅伯伯也只是务农的人家,拿不出这笔钱。应家也没什么亲戚,李柔娘的亲戚更是指望不上。
更有一点,应家父亲死前便给她打了妆匣头面,打算给她许人家。她还不想被胡氏和长辈张罗着嫁出去,连应窈都接触不到。
她笑着安抚胡氏和李柔娘:“母亲和嫂子不必担心,今日我们生意大好,等攒下钱我再去赎回来便是。”
胡氏已然泪流满面:“都怪你那个早死的爹啊。”
应窈有些恍惚地站在熟悉的应家饭馆里,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听着邻里街坊的吆喝声,只感觉恍如隔世。
不对,应窈定了定神,自己的确重生了,在经历被卖做婢女,随意责骂鞭挞的悲苦日子之后。回到了被赶出家门之前,母亲也没有被带走。
而害她和母亲分离,落得惨死下场的小姑和祖母也还在家中。
应窈看到熟悉的秀丽面庞,可就是那张殷红的唇瓣吐露出来的恶毒话语,让她被迫颠沛流离,是她上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原来在小姑和祖母眼里,她的命只值三两银子。
应窈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怨恨,她看着依旧温柔的母亲,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她走得远远的,和父亲会和,再也不要回到这里。
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小姑会突然为她和母亲说话,但她只当小姑又憋着什么坏心思。
应宝珍并不能听见应窈在想什么,但是她一看好感度几百几百刷刷掉,她就知道应窈还在想她。
她只得感慨黑化主角不好养,所幸好感度再低也低不过负无限了。
安慰完胡氏和李柔娘,应宝珍便开始继续准备夕食。
美食能抚慰人心,她希望至少应窈吃了她做的饭,看出她的用心。
若是等应窈不再那么排斥她,她再送应窈去镇上的书塾继续读书,看看能不能把歪掉的性格掰回来。
镇上人家大多一日只吃两餐,午时饭馆生意并不好,只零星几个人来点一碗素面。
应宝珍应付完客人,便思忖着晚上能做什么新鲜玩意。
卤串和手抓饼固然美味,但吃多了亦让人厌烦,加之不适宜当主食,偶尔解解馋还行。
至于下一步要做什么,面饼子?盖浇面?还是把餐具改造一下做火锅吃?
街上自然有专门卖面条馄饨,面点饼子的店铺,几代相传,做这些生意自然比不过别家,倒不如做她熟悉的火锅。
应宝珍便清点这饭馆里的余货,巧的是的确有几尊打边炉。形状肖似后世的火锅,底下中空便于燃火烹煮食物。
不过此时的打边炉锅底大多是海鲜汤,亦要配些菌菇之类清淡的补品。而火锅是现吃现烫,口味辛辣,更适合青州城的口味。因而应家饭馆的打边炉并不算受欢迎。
试想,劳碌了一天,能酣畅淋漓地吃上热腾腾的火锅,谁不爱呢?
火锅店还是她的本职行业,自然比旁人知道更多的注意点,譬如什么食材更适合在火锅中烫着吃,如何调配酱料。
应宝珍仔细斟酌一番,同胡氏和李柔娘说了自己的想法,便打算出去采买食材。
李柔娘叫住了她,让她带着窈娘一起去,也算有个帮手。
应窈作为本土居民肯定比她更了解市集,应宝珍便眨了眨眼睛看向她。
一脸苦大仇深的应窈便先她一步走到前面,看她久久不跟过去还瞥她两眼。
应宝珍笑了笑,挎上竹篮便走出去了。
正值日中,市集上热闹得很,面点子香气四溢,做糖人的老头面前围了一群幼童,叽叽喳喳笑闹着。
应宝珍看着被糖葫芦吸引住走不动路的应窈,问道:“这糖球甜得很,你可要来一根?”
应窈盯着她看了好一会,才说出第一句话:“不要。”
应宝珍笑了笑,应窈就差凑上去了,眼珠子一直盯着糖葫芦,“那我便给自己买一串,六叔,给我来一串糖葫芦。”
“来嘞~”六叔给她挑了串大的,用油纸包好递给她。
“谢谢六叔。”应宝珍付了钱,笑眯眯咬下一口:“哇,糖衣好甜,山楂也不苦,酸酸甜甜的。”
在她孜孜不倦的浮夸评价下,应窈紧紧咬住下唇,眼底蒙上一层水雾。
她重生之前就只有十几岁,如今更是小孩子心性,情绪大起大落。在她眼泪要掉下来之前,一根用油纸包好的糖葫芦伸到她面前。
“吃罢,我买了两根。”罪魁祸首如是解释道。
应窈一言不发接过糖葫芦咬下去,酸酸甜甜的味道在舌尖绽放。
耳边的应宝珍还在絮絮叨叨,她想,小姑还是那个净会捉弄人的坏人。
逗完了苦大仇深的应窈,应宝珍心情甚好地去肉铺割了几斤猪肉,几段骨棒。
羊肉牛肉和新鲜蔬菜也买了一些,份量不多,应宝珍又去药铺买了八角、香叶、桂皮之类的佐料。
她打算做红汤锅底和麻辣锅底,青州城人口味重,熬好的骨汤加入爆炒的辣椒葱姜,更入味。
采买完食材,应宝珍便赶回饭馆准备。
她熟练地起锅烧油,热油滚后下姜末炒香,再放入干辣椒,葱段翻炒。可惜这里还没有花椒,不然锅底味道更加辛辣。
红汤锅底味道淡些,八角、桂皮和香叶中和了辣味,又有草木香,更适合不善吃辣的客人。
骨汤也在一旁咕嘟咕嘟冒着气,李柔娘和胡氏站照看着汤锅,应窈则被她支取研磨佐料。
肉类切薄装盘,蔬菜也摆成花朵状,上面还留着水珠,新鲜得很。
应宝珍沿袭火锅店的做法,让客人自己调味,准备好的辣椒粉、辣椒粉、秋油、香油、芫荽等物放进小碟子里自行添加。
碗筷也在热水里滚过擦净,放在入口处的柜子里等待取用。
到了晚上,果真许多来买卤串和手抓饼的客人都来了,柳书生进门第一句便问:“今晚上可有什么新鲜吃食?”
“今日有火锅,红汤和麻辣锅底的,掌柜的想要哪个?”应宝珍笑道。
“火锅?”柳书生在桌前坐定,“有什么不一样的?”
应宝珍解释:“同打边炉一样,随煮随吃,里面可以涮煮肉片和蔬菜,有猪肉片、羊肉片和牛肉片。那里还有佐料台,可以按照喜好调配酱料。”
柳书生一看果真如此,爽快道:“那便给我来一锅红汤的,来三碟子猪肉和一碟子蔬菜。”
李柔娘把菜端上,汤底添上,熟练地给炉子生火。
中空的炉子燃起火焰,肉片滑入飘着红油的骨汤汤底,辣味扑面而来,肉片鲜红似晚霞。他又尝试了应宝珍推荐的调料,只需把肉片往碟子里一蘸,裹上辣椒面和葱姜粉,味道更是美味。
蔬菜也入锅涮煮,不多时便煮好。还能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这火锅可谓是一绝。惹得柳书生惊叹:“原来火锅是此意,正所谓‘浪涌晴江雪,风帆照晚霞啊’。”
“够味!”亦有不同文墨的客人直白赞道。
点了麻辣汤底的客人没吃几口便出了汗,吹着凉津津的夜风,爽快地喝下一大口酒。
不仅肉片新鲜,菜蔬也管饱,来往的店员更是勤快,端着菜盘子在桌子之间穿梭,帮着调配酱料生火起锅,笑脸迎人,让他们心情舒畅不少。
更别提这入味的骨汤,辛辣调料,和干净整洁的碗筷,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
暂时没等到炉子的也不必担心,主家还备好了从酒坊打来的几坛子酒,并几副叶子戏,可以边喝边等。
“珍娘,再来两碟子牛肉!”
“这里还要一碟子蔬菜和平菇!”
应宝珍应接不暇!端着胡氏刚清洗切好的菜碟子在饭馆里穿梭,李柔娘也忙得满头是汗。
就连不需要干活的应窈,也跑来跑去给客人打酒。
灯火通明的应家饭馆里热闹得很,吃得尽兴地客人喝酒划拳,笑闹声不断。
引得街上同样开铺子的都好奇,今日应家饭馆生意怎么如此好,早上卖卤串和手抓饼,晚上又热热闹闹搞起了甚么火锅。
直到夜幕沉沉,肉片和蔬菜都卖光之后,客人才憾然离去。
胡氏打着算盘清点着今日的进账,惊叹道:“一碟猪肉片二十文,一碟羊肉牛肉片三十五文,一碟蔬菜十文……珍娘,今日竟卖出了足足十两银子!”
要知道,原先丈夫在时饭馆生意也没有这么好,更别提桌子爆满,还需要客人在旁边等了。
胡氏笑得牙不见眼,应宝珍心情也好:“娘,这才是个开始,以后天天都有的忙呢。”
李柔娘也笑了,她们不怕忙,只怕生意不景气。
应宝珍收拾一片狼藉地桌子,心道过几日还是要多去打几副桌椅,不能总让客人在旁边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