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谕旨
“听说,你跑到我儿子那里去了?”
南汉,洛中二十一年,八月二十。
深夜,万家灯火,禁内自然也是通明。
人静,除了空中飞过的几只鸟的啼鸣,再也没有了什么声响。
这种静,是一种安宁的静,感受不到一点危急。
先前,就是八月十八那天,徐子墨向赵安请求回山修炼的事,当时赵安先是万般不准,答应徐子墨只可准他十五天的期限,但是在徐子墨的一再坚持下,赵安也有些心软了,便告诉徐子墨容他考虑再三,等到八月二十一这天答复徐子墨。
所以现在,徐子墨便早早换上了一身常服,就是那身下山时的衣服,恭敬地跪在赵安寝宫的大殿之外,等待着子时的到来。
大殿之内,赵安正襟危坐,一身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看着殿外跪着的徐子墨。
君臣二人,就这么隔着一道宫门。
却仿佛隔着两个世界一般。
赵安也不宣徐子墨进殿,徐子墨也不高声向赵安请安。
仿佛这二人谁都没有看见谁一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既像是斗气,又像是尊敬。
斗气与彼此的所作所为,尊敬于各自的身份选择。
在徐子墨眼里,赵安就像是一个沉着阴狠的棋手,每一步都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着深层次的利害权益。而在棋手的手中,就只有棋子,在棋手的眼中,也只有两个字。
摆布。
摆布身边亲信,摆布朝中臣子,摆布天下局势。
每一天,都让徐子墨提心吊胆。
每一步,都让徐子墨胆战心惊。
自从下山之后,徐子墨感觉自己仿佛就像存活在阴影之中,不得光明,却又四处碰壁。
再看看周围的人,顾怀楼被下狱削权,三贤王被猜疑算计,平阳王被冷落监视。长孙洛依受伤,赵景玄旁落,纪峰郁郁不得其志。剑门关的驻军如同行尸走肉,大汉的臣子却又在忍受饥寒匪官……
天下之大,装得下山川秀丽,装得下日月辉光。
天下之小,容不得温饱富足,容不得忠信礼义。
所以徐子墨甘愿放弃这一百二十两白银的年俸,放弃这佣兵两千的重权,放弃着位极人臣的显赫,放弃着誉满京都的名声。也要去寻那一处偏安宁静,顿悟一生。
这,便是徐子墨回山的意图。
而在赵安的眼里,徐子墨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一块外裹顽石的美玉。最外面的孤傲与放纵,便是这顽石,它一文不值。而内裹的才华与潜力,却是价值连城。
现如今,天下纷争,北唐崛起而南汉式微,朝中内外皆是结党营私混吃等死之徒,在这些所谓的“朝廷命官”眼里,只有每日高歌圣明以换取官位功名的把戏,而没有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眼光。
面对北唐的虎视眈眈,还有南明的口蜜腹剑,南汉需要一大批文臣武将,来安抚域内,震慑边关。
公孙琦算一个,韩成雁算一个。
但是,除了这两个武夫,还有他们麾下所属的大小家臣,赵安再想不到任何可以辅佐自己大业的人选。
直到徐子墨的出现,这才让赵安心中稍稍有了一丝慰藉。
与公孙琦韩成雁不同,徐子墨在蜀山时便博览群书,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兵法武功,都有着很好的基础。
缺少的,是一种磨炼。
只有足够的磨练,才能将徐子墨这块美玉雕琢出来,震惊天下之人。
所以,当时还在策划“妖祸之乱”铲除异己的赵安便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成就了徐子墨。
紧接着,藏计大内城,兵出剑门关。都是为了继续磨练徐子墨。
无论是徐子墨的意志,还是徐子墨的才能。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时候,用千万个蝼蚁,成就这么一只雄鸡,也是值得的。
这,便是赵安所作一切的最终目的。
只是现在,君臣二人却都沉默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安坐在龙椅之上,竟也觉得自己有些太高高在上了,忍不住使劲低着头,望向徐子墨。
而在一旁,小德张恭敬地侍候着,也是一言不发。
小德张现在,真想一个箭步上前,伸手撕碎了徐子墨。
因为自己曾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徐子墨千万别说回山的事。
就算想说,也要等些时日再说,何必在赵安对未来最有憧憬与信心的时候给他这么当头一棒。
就如同你一盆冷水,浇在了一个满怀希望之人的脸上。
但是,小德张也不敢说话。
因为小德张知道,自己终归也是个奴才,只能替赵安着想。
不能去干涉。
所以,此时此刻的君臣奴三人,都在等待着子时的到来。
渐渐地,天色也越发沉暗,百姓各家也纷纷吹灭了灯火,开始休息。
直到最后,整个京城,只有禁内的几处灯光,与星辰辉映。
分外的静,没有一点声音。
就连烛焰地摇曳,也仿佛被这份宁静衬托出了声音。
过了许久,这才响起打更太监高声喊着子时。
远处,也清晰地传来那几声铜锣的清响。
赵安:“听说,你跑到我儿子那里去了?”
赵安的声音不大,但是在徐子墨和小德张的耳朵里却很清晰。
徐子墨回答道:“臣,确实到过太子殿下那里。”
赵安笑了笑:“哟,终于能好好地说一声‘臣’了。”
徐子墨也赔笑道:“陛下也终于能好好地说这一声‘儿子’。”
赵安听罢,仰头哈哈一笑。
笑完,也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赵安:“是啊,朕想了很久。”
赵安:“却是要好好做这个父亲。”
徐子墨:“臣也相信,陛下也能做好天下人的父君。”
赵安默默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赵安:“朕像你这般大时,先帝那时过得苦,一家子人挤在三间茅草屋里过活。”
赵安:“吃不饱,穿不暖,就像寻常人家一样的清苦。”
赵安:“但是如今想起,朕却觉得那个时候是最难忘的时候。”
赵安:“你猜猜为什么。”
徐子墨:“因为有情。”
徐子墨:“有情,人虽穷,却彼此着想照应,这便是天下最难得的。”
赵安点了点头:“对,有情。”
赵安:“所以朕想过了。”
赵安:“准你回蜀山。”
赵安:“但是朕还要你帮朕对付那些无情之人,所以这次回山,两个月内必须回京,不可延误。”
听完,徐子墨坚定地说道。
徐子墨:“臣遵旨。”
赵安:“对了,你不能一个人独自回去。”
赵安:“路上带个人照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