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 > 第204章 第 204 章

第204章 第 204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花精起初生怕乾元帝犯了王莽的错误, 看着他不是上来就提没收隐田,稍稍安心。

    王莽改制若是成功,似乎可以实现天下大同, 兼顾天大百姓的利益。

    可惜不切实际, 反而把天下搞乱, 受苦的还是百姓。

    太平年间,百姓的力量似乎是微乎其微,一旦激起民愤, 那就是汹汹火海,能够烧毁一切。

    小花精把皇宫的宫务这些芝麻绿豆的事,都交给大小周氏协理, 自己一门心思掌管皇宫的侍卫,日日操练兵马。

    十月中旬,新进的女侍卫基本掌握了格斗擒拿这些巷战技击。

    小花精把侍卫分作四个卫队, 每个郎队八十人,分别由紫苏紫芽、紫竹紫薇四人为侍卫长。

    每个卫队下设八个女官,手下统领十人。

    一个卫队归入宫正司由寇宫正管理, 专门协助寇宫正, 处理日常事物。

    一个卫队负责东西十二宫的安全。

    一个卫队充任慈宁宫、坤宁宫、乾清宫的殿前女官。

    小花精制定了轮班制度, 每个卫队又分作两班,一班轮值, 另外一班训练。

    云雀等八个丫头充任女卫教头。

    小花精这边逐渐完善女卫的体制, 朝堂上却有出事儿了。

    冬月初, 乾元帝收奏折, 山西甘肃辽东三地发生雪灾。

    房屋倒塌, 百姓死伤惨重, 牲口死亡过数。

    许多百姓无家可归, 外出逃荒。

    希望朝廷拨款救灾。

    乾元帝很暴躁。

    他正得意今年风调雨顺却遇到雪灾。

    他从嘉和帝嘴里抠出二百万银子。

    这是十王叛乱抄家所得,给皇子们安家之后所剩的全部资产。

    他准备组建战舰,干死倭寇,这一下子全部泡汤了。

    他不得不搁置战船的建造,挪用军费。

    史鼎那边传来消息,二百万只剩下一百万,其余买了木材,已是半成品。

    木材是他用了关防大印赊借,没银子商家收回木材就赔本了。

    乾元帝不舍得被人抢了战船,跟王子腾商议,预支一年的红利给宝船司。

    王子腾心里万马奔腾。

    市舶司组建,乾元帝只给提举的空名,一个子儿也没拨。

    他是把市舶司一年的港口使用权卖了才筹到银子。

    如今正在修建衙门与码头,结果陛下不给钱反向他伸手。

    海贸来钱快,到底不是河海湖泊的水,取之不竭啊。

    王子腾不敢不给,却把银子的来路都给乾元帝说清楚了:银子是提前拍卖了港口使用权。

    如今两年内,市舶司没有入息了。

    而且,王子腾只有五十万。

    王家的海船出海了,明年春才会返航。

    乾元帝只好暂时停止小火炮的研制,将军费挪借赈济灾民。

    三个行省每省拨给五十万,余下让当地父母官自筹。

    腊月初,三省同时告急:银子不足。

    乾元帝原本就因为军费挪借,停顿强军的步伐不悦。顿时恼了,五十万银子还不够?

    这是修建高楼大厦,吃得琼浆玉液?

    乾元帝派遣安乐王、安平王、北静郡王前往三地督查:地方官到底在干什么,这些银子都不足?

    这一查可是不得了,地方官不仅没有筹措半两银子,还克扣振灾银子。

    五十万银子从总督府出来,布政使衙门就只收到四十万。

    四十万是可着山西有四个州府受灾。

    布政使衙门,拨给州府就只剩下八万银子。

    州府官员雁过拔毛,八万银子顶多下拨六万。

    有些凶残的只拨出五万四万。

    一个州府下面多的有□□个穷县,少的也有五六个县。

    每个县只分几千银子。

    县令还要刮一层,剩下的才会给老百姓修房子,买衣服粮食。

    三王回报的奏折之意,乾元帝给的有银子有点少,地方官不作为还贪婪。

    而且,地方官都哭出一番道理:他们都是在替前任填补亏空。

    有些是欠了百姓的钱粮,有些是欠了富户的银子。

    至于县衙的官仓与民仓,全部都空了。

    什么时候空了,大家都不知道。

    乾元帝额上青筋爆綻。

    一个个跟他打擂台来了。

    贪官污吏贪,他迟早斩尽杀绝。

    眼下却不能发作,还得依靠这些贪官安抚百姓。

    各州府已经死了上千人。

    乾元帝八百里加急,命州府开仓放粮。

    乾元帝明旨通令各督抚衙门,自圣旨下达日,再有百姓冻饿而死,追究督抚的责任。

    不能胜任者,允许就地向钦差请辞。

    这意思很明白,别跟朕再说什么官仓民仓空虚,官仓民仓空虚,你就是贪官,就是颟顸无能。

    德不配位,你就退位让贤。让能干的人来干。

    这日已经腊月初七,圣母皇太后的忌日。

    乾元帝却在召集智囊十三与张阁老议事。

    他是跳脚骂娘,受灾三地的奏折丢了一地。

    乾元帝指天画地:“个个都是高枕软卧的老太爷,丰收年好吃好喝不纳税,受灾了就跟朕伸手,什么东西?

    这样做官猪狗都会,朕要他们何用?”

    十三与张阁老不好插话。

    千百年来,为官者都是这般,有事了要么向上伸手,要么不管不顾。

    真正替百姓担忧的官员,实在少。

    乾元帝见两人不做声,十三只是默默的把奏折一个个捡起来。

    他有些不好意思:“朕急躁了,这些胡吃海喝的官大爷实在让人生气。”

    张阁老这时禀奏道:“启禀陛下,论理,陛下登基,应该开恩科。”

    十三把奏折归位:“总督布政使这一级别,在下面就是土皇帝,没有谁敢跟他们争锋。

    即便有人看不惯他们,奏折也不能出省府。

    臣弟以为,既然这些人不听话,您为何不另外设立一套班子,与之抗衡?

    这般,一来可以互相监督,而来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张阁老到:“十三爷的想法是不错,总督与布政使按察使原本就有相互监督之意,只不过理念跟现实有很大的差异。

    微臣以为,关键在人,而不在衙门官职。

    再有,为了避免官官相互,微臣以为,得加强通政司的作用。

    这些年,因为锦衣卫的强势,通政司已经成了摆设了。”

    乾元帝挑眉,通政司其实不是摆设,只是,嘉和帝年纪老迈,总是狠不下心来处置那些违法乱纪之人。

    这也不怪嘉和帝。

    嘉和帝血腥登基,朝局不稳,鞑子扣边,西域入侵。

    嘉和帝刚登基的十年,几乎在马背上治理天下,跟许多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些老臣有些多年征战,有些舍命相救。

    嘉和帝欠了许多人的性命。

    忠顺王就是债主之一。

    故而,嘉和帝心里,这些人跟他君臣相得,就是他的老兄弟。

    他活着,绝不会对这些人动手。

    这些老臣如今看乾元帝就是个儿皇帝,他们有上皇撑腰呢。

    乾元帝眼里,这些人颟顸无能,却尾大不掉。

    然而,他刚刚搞掉了那么些老王府,马上又针对这些封疆大吏,只怕上皇会有想法。

    乾元帝权宜之下,决定开恩科 ,用自己的铁杆心腹,慢慢挤兑老皇权这些搞不掉用不动的遗老。

    小花精得知嘉和帝的处理方法,不胜其解:“这些人贪污赈灾款项,无异谋杀,是欺君之罪。

    陛下应马上下旨缉拿,何必这么忍耐?”

    乾元帝叹息:“你这个性子到跟十三有一比,嫉恶如仇。

    梓童不知道,他们节流这个银子说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小花精莫名其妙:“节流赈灾款还有道理?”

    乾元帝颔首:“去年圣母皇太后仙逝,朕减免西北的赋税,只是这赋税他们已然提前上交了。

    论理户部应该退回,户部的银子那就是进了老鼠洞了。”

    小花精道:“那也不是他们抢夺百姓的救命钱的理由,可以减免今年的赋税?”

    乾元帝道;“这三省份闹灾荒,原本今年的赋税就要减免。

    不能处置他们最主要的是,这些银子他们没有进腰包,而是填补了各自前任的亏空。

    这一追查下去,上上下下都没有干净的人,就是朕全部抓起来,最终还要过上皇那一关。不如暂时忍耐,等他日一起算总账。”

    小花精面色讪讪:“竟然有这么多弯弯绕啊,臣妾活打嘴了,惭愧。”

    乾元帝温和一笑:“朕知瑗儿心疼朕心疼百姓。”

    小花精心里其实知道如何解决乾元帝的难题:派人把那些不合作、拖后腿的总督布政使,挨个儿查一遍。

    从家里查到家外,从原籍查到任所。

    做官者没有不贪,总会露出马脚。

    然后,再把通政司与锦衣卫的档案拿出来对比一下,只要你做了,就会留下痕迹。

    然后抄家拿脏,把证据与浮财摆在上皇面前。

    上皇能够保他性命,也保不住他们的官职钱财。

    这样子,官职空出来了,银子也有了。

    不然,你就是年年开恩科,没有位置安放,做个主簿县令这些小萝卜头的官职,能干什么?

    小花精当晚就向祖父请教:能不能效法当年祖父惩治义忠郡王的办法,在这三省挖出一个大贪作为爆破点,让上皇自己撸掉那些贪腐的蛀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