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得意的小道消息,股份制工坊
听到这个问题,王崇基不由得得意了起来。
作为王珪信任的大儿子,他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考虑还是非常全面的。
当他在南市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和父亲王珪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随即,几天前他想起了几天前听到的一个小道消息。
现在,李佑的做法无疑坐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一想到这两条消息相互印证的结果,王崇基不由得都开始佩服起自己来。
现在被王珪一问,他自然是献宝一样地开口道:“父亲这个问题如果问其他人,或许都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又或者会被嗤之以鼻。”
“毕竟,神策府的吸金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孩儿却是能够回答父亲,燕王最近的确是很缺钱。”
面对儿子的回答,王珪也是一阵吃惊:“什么情况,快仔细说说吧。”
王崇基也不敢太卖关子,立刻解释起来:“父亲可还记得当年新宫修建的时候,陛下下达的命令。”
“新宫修建的钱不够的时候,便由神策府补上。”
“最近新宫的第一期工程即将结束了。根据孩儿收到的信息,这个新宫相当的华丽。”
“虽然只是第一期,但是成本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第一期不是要结束了么,想来燕王正在筹钱准备第二期呢。要开展如此浩大的工程,怎么可能不缺钱。”
王崇基讲得言之凿凿,王珪便也是跟着点了点头。
关于新宫,他也听到了不少的传闻,虽然不如儿子这般确定,但是对于新宫的华丽他也是略有耳闻的。
现在听到儿子这样说,他顿时心生一计。
“现在陛下讲究节俭,这新宫虽然是为了太上皇建造,稍微建造精美一些,也是表示陛下的孝心。但是如此穷奢极欲,却也是不妥当的。”
“结合南市现在的情况,看为父到时候不参他一本。”
“到时候,说不定能将南市换成其他的人管理。”
“儿啊,如果为父的计划真的能完成,你要做好准备啊!”
就在此刻,一个针对李佑的计划已经在王珪的心中出现了。
对于南市一楼的火爆生意他们没有好的办法,但是二楼和三楼的萧条便是他的机会。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李佑会没有办法么。
别忘记了,他还为南市准备了一期杂志了。
接着南市一楼的火爆,李佑在下一期的杂志上,详细的介绍了南市的情况。
顿时,一个全心全意为商家服务的市场形象便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接着,这一期的杂志中指出,李佑为大家分享了一种新的工坊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被李佑称为股份制。
作为股份制的工坊,首先会将基础投资的金额计算出来,接着以这个投资的金额为限让众人筹资,按出资的多少,进行入股。
在工坊开始运营之后,在按照入股的比例进行分红。
接着在这一期杂志中,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对股份进行保障,以及享有的各种权益。
其中,被特别标注的一条说明便是这些股份,统统可以买卖,可以交易。
而这个交易的地方便是南市三楼的证券交易所。
同时,为了推广这个模式,神策府将拿出三座工坊进行股份制改革,未来不久这些工坊的股票便会在交易所上市了。
当这一期杂志面世之后,王珪自然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
看过全部的内容之后,王珪却是出现了一丝的迷茫。
他虽然能看出来,李佑的这一招便是在为南市造势。
但是对于股份制这件事他却有些不太明白,为此王珪招来了家族的几个商行管事。
“都看看吧,然后给我说说,你们的看法。”
王珪翻出介绍股份制的文章,将杂志交给几个管事,让他们先看。
看完之后,几个管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情。
看到这个神情,王珪有些疑惑了:“来,给我说说,你们为什么如此兴奋。”
为首的管事说道:“家主,这杂志上写的这个模式的确是可以解决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
“这几年大唐国泰民安,手中有钱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那些大世家之外,通过南北贸易、草原贸易,涌现出来的富商也是不少。”
“而这些百姓和富商手中的钱多了之后,他们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之前的国债推出,才会如此地抢手。”
“但是至少依靠国债的那一点量,又怎么够呢。”
“所以我看杂志上推荐的这个工坊的模式就很适合这一类人去投资。”
管事的话让王珪更加不解道:“百姓就不说了,那些富商原本就是商人,他们自己开设工坊不好么?”
听到这话,管事却是忍住笑意,接着严肃地摇了摇头。
“家主,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隔行如隔山,即便是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想要管理好工坊那也是难上加难。”
“这开设工坊第一便是投入颇大,就那燕王的那些工坊来说,没有几十万贯根本没法开起来。”
“其二便是传统的合作模式下,开设工坊容易引起纠纷。”
“但是燕王提出的这个模式却是很好地回避了这些问题。”
“尤其是燕王说他要把神策府的工坊拿出来上市,他那些工坊的名气可是都不小啊。”
“而且他将股份和分红,直接放到了台面上,任人去购买,大家自然也是放心不少。”
“再说了,大家都去买,买的人多了,便可共同分担风险。”
“同时,如果大家都成为了股东,便是将利益和神策府绑定在了一起,为了自然也都会成为神策府的后盾,在这样基础上生意想不好都难。”
“而工坊赚了钱,这些买了股票的人自然又是大赚一笔。”
“所以在我看来,这种股份制工坊,无论是对于工坊还是对于购买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王珪听罢也是点了点头,这个管事的一番分析,让他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的优点。
不过王珪还是不甘心地问道:“我不相信会有一种如此完美的模式。凡事,有利就会有害。王管事,这模式就没有什么风险么?”
“有,当然有了。”
王管事立刻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