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食盐监不管事,李佑要把盐价打下来
【就你们世家产的那些也能叫精盐!】
【真是说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劳资的食盐监又不依靠你们的盐厂,凭什么不能建立啊。】
【再说了,神策府本就拥有册封这三品官的权利,李二在那边乱封官,劳资都没说不愿意,你们几个在那边瞎哔哔什么。】
听到李佑这话,李世民也反应了过来。
神策府设置食盐监自负盈亏,其实和朝廷一点关系都没有,哪里需要批准。
“哼,都起来吧!”
李世民冷哼一声,接着开口道:“食盐监由神策府建立,并不插手朝堂任何事务,今天朕也只是通报于诸位,让吏部入籍!”
面对李世民的强势,王珪也是一怔,很快他便明白,这件事他根本没有办法阻止。
不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急。
王珪站起来之后,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是老臣鲁莽了。”
“只是这神策府虽然比照陛下的天策府建立有权利任命官员,但此一时彼一时,是否应该加以节制?”
王珪这句话说完之后,却是将头转向了长孙无忌。
王珪知道他说的这件事李世民或许不会在乎,但是长孙无忌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佑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如果任由神策府发展起来,将会对太子李承乾造成极大的威胁。
长孙无忌何尝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过在这个时候他明白自己更应该和李世民站在一起。
既然,怎么说都不太合适,长孙无忌果断地选择了沉默。
王珪也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居然沉默了,一时也有些尴尬。
【嘿嘿,尴尬了吧,王老头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不接招吧。】
【李承乾虽然不争气,但是劳资对这个太子之位没有丝毫的想法。】
【相反,为了能顺利地将太子之位传给李治,劳资还会帮帮他呢。】
【就问这样的五好儿童,长孙无忌又怎么可能为难呢。】
【再说了,如果不是李二好大喜功,走漏的风声,劳资偷偷建个工坊,把京畿地区的盐价打下来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5八一60
【你们真要惹到劳资,不出半年,劳资就让大唐盐业重新洗牌!】
李佑的笑而不语的话全部被李世民听到,如此豪言壮语让李世民又是暗自心惊。
要知道为了掌握盐业的话语权,在李世民的授意之下,李氏宗族也一直在想办法建设新的盐场,同时拉拢一些小的盐商。
努力了七八年了,却是没有丝毫的进展,反倒在盐上面亏了不少钱。
搞得现在李氏宗族之人都不想去碰和盐有关的产业。
而李佑却是扬言不到半年就能改变目前的局面,这如何不让李世民吃惊。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相信李佑真的有这种能力,他现在想做的便是想办法再火上浇油,让李佑真的开始他的计划。
很快李世民便有了主意,他开口道:“王爱卿不必多虑,食盐监不过是小孩子的玩闹之作。”
“正是如此,朕才让他舅舅过去帮他管管。”
“少年人不碰几次壁,又怎么能成长呢。”
“希望王爱卿可以体谅朕的心意,毕竟朕也是他的父亲!”
李世民的一番话说得极为诚恳,让王珪觉得李世民就是一个支持儿子想法的老父亲。
王珪道:“制盐一道,其中难点不少,倒是可以磨练楚王的性子。”
“等到他失败多次之后,这好高骛远的性子也会收敛!”
“陛下苦心让老臣感动。”
王珪先是说了一番制盐的不易,接着又顺势拍了李世民一波的马屁。
这一番话说完,文臣这边都是一阵感慨,几个刚刚一同逼宫的大臣还在犹豫要不要跟上队形,武将那边突然有些骚动。
李世民看过去,却是见到程咬金表情诡异,整个脸憋得通红。
“咬金,你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不知道程咬金已经知道食盐监制盐的内幕,所以有些疑惑地问道。
“没什么,俺老程内急!”
刚刚王珪说制盐困难,李佑会碰壁之后,程咬金心中便是想笑。
如果不是李勣在千钧一发之刻拉住了他,估计程咬金的大嘴巴就会让朝堂上的人都知道真相。
早在李佑偷偷进来的时候,他就被李勣给看见了。
李佑一直不说话,李勣觉得他是另有什么想法。
所以刚刚在发现程咬金要说话之后,李勣便将他给拦了下来。
顺着李勣的指点,程咬金也认出了李佑,自然就忍了下去。
不过王珪后来开始拍马屁之后,程咬金也差点没憋住。
昨天晚上在和苏定武比试之后,他可是好好地领教了一番李佑的手段。
现在既然李佑不开口,他可不敢再多说什么,他还想多吃点好盐呢。
有了程咬金的插科打诨,整个朝堂之上人人的脸上都多了一丝的笑意。
只有李佑的脸色有些不快。
【王珪,居然敢看不起我!你给劳资等着。】
【三天之内,劳资就要把长安的盐价打下来!】
听到李佑的心声,李世民微微点头。
‘臭小子,果然还是年轻了一点,稍微激一激就中计了。’
而此时李佑却是完全没有发觉自己中了李世民的激将法,反而在心中规划起这几天要做什么了。
李佑超强的规划能力,让李世民心中也是啧啧称奇。
将打击世家这件事交给李佑,李世民那是十分的放心。
见到朝堂上气氛不错,李世民便又宣布了魏征的晋升。
这一次,倒是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
以魏征的资历,如果不是因为之前站错了队,不要说尚书左丞,就算是当个宰相大家也不会有意见。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自然是程咬金。
“陛下英明,恭喜魏大人!”
他刚刚憋得难受,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发泄一下。
朝会便在如此皆大欢喜的情绪中结束。
满朝文武都是兴高采烈,唯独孔颖达暗自神伤。
热闹都是他们的,孔颖达什么都没有。
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找到,钱也没有要到。
此刻的孔颖达憋屈无比,甚至有回去之后便挂印离开的冲动。
但是孔颖达有有些不舍,正是因为参与其中,他深知这一次的推行拼音和启蒙教材能给大唐带来的改变,给后事带来的改变。
让他就此放弃,孔颖达觉得自己会在遗憾中度过余生,即便死去之后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长叹一声之后,孔颖达准备先回国子监,召集大儒们开会,一定要想出办法来。
实在不行,他就回山东,回家族去筹钱。
孔颖达刚出大殿不远,便被一个小宦官叫住。
“孔大人,陛下勤政殿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