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现在的茶楼,二楼多是雅座,咱们既然要安排说书,那二楼听着就不大清楚了。”
站在马秀明买下的邻街铺子里,冯绍荣环顾了一周,指出了问题。
“话是这样,可愿意花钱坐雅座的就是不想让人打扰,要是在一楼那人来人往的,可不是更不清静?”马秀疑惑地问他。
马秀明买下的这二个铺子,一家原是卖糕点的,生意不太好就把铺子卖了。一家是粮铺,和马家换了铺面搬走了。
这二间铺子加一起也就比县城里的茶楼大四五尺宽。因是相邻的铺子,大小进深差不多。二间铺子合一起倒差不多成了近似正方形的房子。
“我也去那二家茶楼见过,他们楼里搭了戏台。台上唱戏,在二楼也能听得清楚。”马秀明说。
绍荣对他们解释“唱戏和说书发声不一样,说书先生的声音不能像唱戏似的那么大。
再说人家那戏台也是特别做的,可以将声音放大。”
马秀明一脸好奇“戏台子还有这用处?”
绍荣肯定地点头道“当然,这些戏台下方是空的,在戏台下面放些水缸,就能将声音扩大。”
戏台的建造王北知道,但是在台下放水缸也是第一次听说。
“这也只将声音放大,若是想让在二楼的人也能听清楚,房顶也要改。”
马秀明诧异地问“房顶也要改?那得多少时间?”
绍荣无奈道“没办法,若是现成的茶馆还能省点时间。现在这二间铺子肯定是要大改的。我的想法是把戏台建在中间,让来客环绕戏台坐。”
圆环形的设计可以增强声音的响度和强度。“这样够地放吗?”马秀明问他。
“咱们这里又不唱戏,台子就不需要太大,长宽各一丈一尺。就建在这里,台下四角各放一个水缸”绍荣将戏台地点放房子的中心。
将戏台的位置确认了后,他指着二楼“从正门进来后,左右各建楼梯上楼,后门相同的位置也建二座。
后面二座楼梯,不让客走。平时留着让伙计从后厨送茶点。若是有什么事,疏散起来较快,也更安全。”
对于这个问题,得到马秀明的认可。“到时给店里安排八个伙计。
楼上安排四个侍侯,楼下大堂安排二个,还有二个专门给雅座的客人引路。”
王北一听乖乖,这就已经安排八个人了。
绍荣想一下,没反对,到时候楼上成一圆环形,前后左右大概可以改成二十四间包厢,一个伙计看六间。
“楼下靠近戏台的最好的位置,设十二个雅座,其余位置就放些条凳,和长条形的几案”
王北问他“房顶是怎么改动?”绍荣原本想做藻井,不过这对工匠的技术要求较高。
“做成穹顶的,屋顶不用拆,就直接在内里加建。”这也是为了达到扩音效果,而且穹顶相对来说制作快,工艺简单些。
“就按照这样建造,承重的地方要是需要打通的,就用柱子加固。”
等建成了从外观上看,就是在一幢正方形的建筑里,搭建了一座有穹顶的圆形土楼的样式。
“小舅,这个除了木工活给你,其余的得找瓦匠,你能帮咱们找个手艺好能靠得住的工头吗?”
他们做木匠的和建房造园的都有些交情,王北自是答应帮忙找人。
“还有内部的桌椅装饰,我先将这些款式确定下来,可以先做出来,等茶楼一改建好,就可以直接布置。”
马秀明当然希望越快越好“小舅,这样一来,你能不能忙过来?”
毕竟工作量大,现在又都是纯手工,没有机器光靠人,肯定需要时间。
“加上茶楼里的木活,时间就紧了。我想找我师傅过来,他经验老道,茶楼的穹顶还需要他来参详。
再加上我三个舅子,我们五个大工,带着人速度快的话,二个月后茶楼就能开业。”王北提议道。
马秀明一听需要二个月,这个时间他还能接受。他正好在这二个月时间里招人手,采买茶具和茶叶。
还要找个说书先生,将要说的本子交给他,也需要时间练练。
“绍荣,我去办这些事,茶楼改建的事就交给你盯着了。要是工匠遇到问题,正好和你商量。”
二个月的时间转眼过去……
“诶,这是在干嘛,这么热闹?”霹雳叭啦地炮竹声中,有人问道。
“各位乡亲父老,今日小店开业,所有茶点多有优惠,请大家多多捧场。”马秀明站在门外,一挥手,将盖着的红布拽下。
露出牌匾上的字,“绘声茶楼”。人群里有人议论,不就是多家茶楼,有什么好新奇。没有多久人群就渐渐散去了。
过了一二个时辰,也没见人进来“绍荣,你说怎么没人来呢?”马秀明渐渐焦急起来。
绍荣也没什么办法,要是搁他以前,花点钱打点广告,再搞点什么团购。过个一两月搞出名气了,就能拉动人流。现在是没这些条件了,好在他有后手。
开业前,他就拜访了马家,和小明一起邀请了马家各位,到开业那天来捧场。到时一切消费全免,就当是他们感谢之前马家的顶力相助。
又给万卷堂的掌柜递了请帖,请秦掌柜有空来喝茶。也给亲家林家发了帖子,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爹娘和外公。这样一算,也有些人气了。
到了未时,马家和冯永昌一行人先到了茶楼。“爹,叔!春哥秋哥,请请请!”马秀明的爹和叔叔,带着二个哥哥一起来了。
还没来得及给绍荣引见,冯永昌也带人来到了茶楼。绍荣告罪一声,忙去招呼家人。
绍荣带着他爹一道走向雅座。“爷爷,爹,二叔,你们看,这个台子是给说书先生准备的。等人上的差不多了,就会让说书先生上来说书。”
绍荣没想到他爹把他爷爷和二叔一起叫来了。永昌想着巧娘到茶楼不方便,他一人来又显不出冯家对此事的看中。
一琢磨,得!把他爹带上,请他上茶楼喝喝茶,听听书,也是他和绍荣的孝心。请都请了,就把永安也带上了。
在台子正对说书人的方位放了二排,共十二个靠背椅子。
椅背用榆木做成圈背,靠背用竹条竖着榫进木头里,椅面用竹片嵌进木头卡槽。
又找了做针线的,做了椅垫靠枕放在腰后。椅前有个二尺不到的竹茶几,入座后可以在上面摆放茶水点心。
雅座二边以及背对着说书人的位置,摆了几排木边框竹长凳。
一张长凳可以坐二人,在两张长凳之间放了一个同款茶几。
原本想在长凳前放几案,实际摆放后,发现一边只能放二排。换成现在的放法可以放三排,三面就可以坐五十四人。
看了楼下又来到包厢,楼上一个方位分成六个包厢。包厢之间用竹制的隔挡间隔。
如果一次来的人多,想一起听书,可以把隔挡拉开。每三个包厢收起隔挡可以变成一个大包厢。
包厢外的走道边,每隔几步,或放了竹制的花架,放几盆花。
或是放个竹制的几案,摆放一些茶杯茶壶装饰。
或是挂个竹制的壁挂式的小博古架,放些竹雕的小物件。
“好好”冯有名听地高兴。他早年颠沛流离,逃荒来到夹江镇,在这里安定下来后,每日除了干活就是做事。
好不容易成亲生子,又要养家糊口。等到儿女大了,又要婚嫁进学。一辈子辛苦,在儿子中举后终于开始享福。
那也是天天窝在村子里,今天终于出村了,不是为了找工挣钱,不是为了别人,只为了自己好好享受一下。
等他们都逛过了,就又回到一楼,第一次听书,冯老头想离得近些。
绍荣安排了伙计照顾,上了茶水点心后,又出去照应,马家人来了,他还没去打招呼。
“绍荣,刚才叔他们来了,我正想去招呼声呢。”马家人先从包厢参观,这会又从楼下上来,坐到包厢里了。
绍荣进去和他们打招呼“二位伯父和世兄,绍荣来迟了,这些茶水和点心,给大家尝尝合不合味口。”
马顺年笑着对他说“你爹也来了?坐在哪个包厢?我们过去一起热闹热闹。”
绍荣对他们说“我爷爷也来了,他老人家想坐在雅座,我爹和叔叔陪着。”
马顺年一听老爷子也在正想下楼,就被绍荣劝住了。
“伯父不用客气,只管在这休息,这会楼下人多不方便,小明说他下去招呼。等听完了书,再一起说说话。”
马顺年听完,就同意小儿子代表去招呼。
“季冬说过会带几个朋友来,要是去楼下,位置许是不够,你和你爷爷他们说说。下次我再请他老人家一起喝茶。”
季冬邀请了一些朋友还有他妻家舅子,有冯老爷子在,怕他们没的话聊,反倒拘束。
绍荣一听,就觉得还是冬哥给力,这都开始拉人捧场了。
马秀明嘻嘻笑着“夏哥不是说也要带人来吗?怎么还没到?”马顺年瞟他一眼“你还不快去给你冯叔他们问好?”
二人来到楼下,和冯家人一翻寒暄,便听到又有人来了。绍荣看到秦掌柜时愣了一下,他给秦掌柜送帖子时,并没想到他会来。
秦掌柜一行来了四人,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看上去三十几岁,面白短须,身量略高。
中年人身后还跟着二人,一个十八九岁,一个十五六岁。
年龄大些的那位,身高已经赶上中年人,高眉星目,挺鼻丹唇,嘴角含谑。长身玉立在那,随便来一个人都能看出他气质非凡。
另一个年纪小些的,虽然板着脸,也不难看出容貌昳丽,眉如翠羽,要不是看到他有喉结,绍荣都要怀疑他是女扮男装。
看秦掌柜的神态,这行人的身份不难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