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品寒士 > 第996章 七郎的好消息

第996章 七郎的好消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广州城的大都督府。

    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带着几个晚辈在做甜点,小赵婉睡在软榻上,由仆妇照看。

    “先把姜汁榨出来,分在每一个碗中,再把加了糖的牛乳倒入碗里……先别搅拌!再等一等!”

    董月明认真地教,新城长公主乖巧地学。

    虽然年纪差不多,但董月明是长公主的婶娘,名副其实的长辈!

    公主好奇地问:“这叫‘姜撞奶’?是婶娘自己琢磨出来的?”

    董月明笑道:“是阿全想的,他就是会一些新鲜的东西。”

    新城长公主更惊讶。

    嫁进赵家之前,她对大名鼎鼎的赵子逊没什么了解……大唐英雄辈出,比赵子逊声望高的不在少数。

    没想到,被岭南百姓称颂的赵大都督,竟然研究美食?

    说话之间,姜撞奶就在深秋的凉风中凝固了。

    轻轻一碰,就晃得很可爱。

    赵平虏、赵琴的孩子丁宁、骆宾王的孩子都围过来,一人拿着一个小碗,用小勺子挖着吃。

    “有奶香又有姜的香味,真好吃!”赵平虏微微眯着眼睛,像一只满足的小狸奴。

    在岭南真好,可以吃到娘亲手做的点心。

    他再也不要进长安陪太子读书啦~~

    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也一人端着一碗,坐在廊下边吃边说笑。

    秋风飒飒,庭中的芭蕉树依旧青翠欲滴,院墙边菊花开得灿烂,正是人间好时候。

    七郎这个时候走进来,笑道:“你们做好吃的,怎么不叫我?”

    说着,又向新城长公主行礼。

    公主回了家礼,客气地说:“叔父好。”

    七郎看着谦恭的新城长公主,心中畅快……四舍五入就是皇帝喊他“叔父”,哈哈~~

    贴心的小棉袄赵禧端了一碗姜撞奶过来,“爹爹,这是给你留着的!爹爹满脸笑容,是有什么好事吗?”

    七郎接过碗,高兴地说:“喜儿真聪明!你们猜一猜?”

    赵禧说:“是船坞造了新的宝船?”

    爹爹说要造一种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的大型宝船,莫非已经造好?

    七郎摇了摇头:“不是这个事,你们再猜?”

    赵正说:“那必然是波斯的阿史那可汗又托人传信来了?”

    七郎:“……莫得这回事。”

    小孩子们一人一句,提到枯莫离、圆真、圆通大师,七郎纷纷摇头,都说不对。

    新城长公主好奇地听着,原来七叔有这么多的莫逆之交!

    “好了,别卖关子!”董月明放下瓷碗,催促。

    “娘子就是心急。”七郎笑了笑,神色一肃:“派去安南的人回禀,李桢父子找到了汉伏波将军马援立的铜柱!”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岭南悉平,再至交趾,设立铜柱。

    上书:“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其中铭文有“铜柱折、交趾灭”。

    这根铜柱,是交趾为我朝固有领土的象征!

    时过境迁,铜柱早已消失在交趾的丛林中,没想到如今重新出现!

    “果真?”董月明和新城长公主同时站起。

    七郎笑道:“当然是真的!李文、李武去安南支教,既教百姓识字,又给他们送药、讲历史典故,赢得百姓爱戴……”

    “其中一个老人想起年幼时在密林深处见到的神秘大柱子,就像典故中的铜柱,带着他们去寻!”

    李文、李武去安南之后,好久都没有音讯,七郎还担心他们跑路了……没想到是给他带来一个大惊喜!

    新城长公主问:“那与庶人李桢有何关系?”

    ……李桢,是她同父异母的兄长。虽然没什么感情,公主也乐意拉这个倒霉哥哥一把。

    七郎说:“本来是没有关系。”

    新城长公主一怔,随即说:“我懂了。”

    本来是没有关系,但可以把这个功劳安在李桢头上,不求翻案恢复爵位,能赦免“罪人”身份,就已经很不错。

    “铜柱折、交趾灭!石碑倒,爪哇沉!”小娃娃们兴致盎然地编了一首儿歌,脆生生地唱着。

    七郎微微笑着,“这几年岭南有钱,我一直令各刺史修路。现在,我决定修一条从岭南西道往安南的直道!”

    秦朝时修直道、驰道通往全国,沟通天下,加强朝廷对四方的统治。

    始皇帝告诉后人,要统一,先修路。

    “现在从广州前往安南,主要靠坐船,这不利于朝廷对安南的统治。铜柱可以重新立起,也可以再次消失。”

    “修一条直通安南的大道,便于兵马运输。安南无忧矣!”

    这些事情,新城长公主没有研究,但她还是听出七郎对大唐江山的牵挂。

    朝廷有这样的臣子,是李唐皇室的幸运。

    七郎写了奏折,将重新立铜柱、修直道的事禀报朝廷。

    接着,他又写了一封信,让亲随送往昆明,给侄女婿昆明刺史黑齿常之。

    ……历史上,唐玄宗时琼州出过一个很遮奢的人物——何履光,这位黎僚出身的节度使平定南诏,学马援一般立了一根铜柱。

    现在,就让常之在六诏立一根“铜柱折,六诏亡”!

    董月明送客人出门,回到书房,见七郎嘴角的笑意还没停下。

    “就只有这一个好消息,没有别的?”董月明问。

    七郎一把拉着董月明到自己怀里,笑道:“有啊!不过不是什么大事……李义府流放扶桑,去教扶桑人识字,这算不算好事?”

    董月明松了口气:“终于把此奸贼拿下了!”

    凡是弹劾七郎的,必然是奸贼!

    七郎摸了摸娘子黑油油的长发,目光淡然:“我从来没把他当作对手。在我心里,他还没有六诏的一个首领重要。”

    “但他既然张牙舞爪对我下手,我也不能不回击。”

    官场上有一种说法,朝官天然比地方官占优势。

    因为朝官就在皇帝身边,可以随时讨好皇帝。而地方官,天高皇帝远,一个不好就会犯忌讳。

    但七郎嘛……人不在长安,长安何时少了他的传说?

    区区一个李义府,都不用他动手,侄子和弟子们就可以解决。

    李义府这样的人才没有被流放岭南,得知消息的许敬宗很失落……还以为可以他乡遇故知呢!

    “看来赵都督比较厌恶李义府,才让他流放到扶桑啊!”

    七郎纠正:“不是我厌恶他,是他罪大恶极!看看朝廷的邸报,他多行不法、杀害同僚、卖官敛财……流放扶桑,都是陛下仁慈!”藲夿尛裞網

    谁说不是呢?

    长安城的人对李义府获罪流放一事无不称庆,甚至有人写了一篇《大理寺清官狄仁杰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交通要道上。

    而此时,在洛阳宫的皇帝,收到了七郎送来的奏折。

    当别的人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时,赵子逊一如既往,在为边疆国事而操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