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不想上梁山 > 第146章 我想买块地(上)

第146章 我想买块地(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出名,王伦曾经在短时间内想法强烈,他甚至也动过以词名而被推荐做官的幻想,所以“不情不愿”地推出三首词,只是反响比较滞后。

    但是当找着肥皂这条生计之后,他的这个想法就渐渐平息。这是个混乱的朝代、看着花团锦簇实则如烈火烹油一点即燃,这个官不好做。

    关键是皇帝不是做皇帝的料,宋徽宗在历史上就是和南唐后主一个货色的亡国之君,王伦不想把大好的青春放在拯救这个即将落幕的王朝上。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没有治国甚至治理一个企业的经验,那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说法完全是放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做不到达,那就只能泛而小之,在善其身上下功夫。再说,娶很多很多美女,赚很多很多银子,能做到这样,也是人生大赢家啊!

    所以他答应得很干脆:“小可忙着赚钱都来不及,哪有那个时间去参加什么诗赛?”

    为了一个虚名去和如日中天的蔡京叫板,脑袋被驴踢了吗!

    李师师选择了相信,她笑着说:“如此甚好,那奴家就签了这个代言----不知道官人让奴家怎么做?”

    现在才进入正题,这也是王伦此来的用意。

    “好让娘子得知,小可尚未完全形成草案,且再商量。但是有一条现成的可用,那就是从明日起,小可将会免费供应矾楼一批香皂,那就需要娘子在矾楼为小可造出声势来。

    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只需娘子在合适的时机肯定它的效用即可----当然它们也是极好的。我想只要矾楼带头,小可再适时地放出风去,各大青楼跟风不是问题。”

    东京最盛时号称有万家青楼,从业及往来的客人数不胜数。以矾楼的号召力,只要它率先使用,不管是跟风也好,充门面也罢,这香皂的普及将是大概率之数。对此,连李师师都不怀疑。

    并且,矾楼不单单是青楼,其实它的主要功能还是几座有名的酒楼。这香皂和肥皂的去污性能都是一流的,价格在王伦看来也很“公道”。

    无论是消费的客人还是店中的伙计,总要洗手,这是一个大市场,只要传播开来,不但更多的酒楼会效仿,还能在客人的家中普及开来,这才是让李师师代言的最终意义:打入千家万户。

    只是,她有个疑问:“官人,便是这香皂和肥皂都是消耗品,红玉买来的奴家也用过,果然是好。只是一旦用开,如官人所说,那将是一年数十上百万的数量,官人从南洋买货,能跟得上吗?”

    她还是相信王伦的宣传,即这些是“南洋”的东西。

    这才是敬业的代言人!不单单为自己的钱着想,还关心代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在长久来说,两者利益是一体的。王伦得利,她的收入会源源不断;王伦垮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拿人钱财,她还是希望王伦能好好的。

    “小可其实也虑着这一层,先前已出巨资将生产的技艺买到手,这样货源就不会成问题。只是眼下有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小可敢保证,这货物不但可以充分供应东京城,还能远销其它州县!”

    “哦,山水郎有什么困难了?”李师师笑起来的样子更好看,通俗地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不过王伦想着心事,不能十分欣赏她的美。

    “便是生产肥皂需要用地,小可想在汴河边买下一块地建作坊,这样运输都方便,只是苦于没有门路。”他作难说,但主要还是给李师师看的。

    来的路上,他已经在心里想过这个问题。诚如宋万所言,既然城外有许多土地,大宋又可以买卖土地,是不是能够通过李师师的关系划出一块地来做工厂?

    东门的汴河是东西交通要道,距京城亦不远,如果能在那边建厂,不但供应东京无忧,将来生意做大时还可以沿河把货物行销到淮河以至到江南去。要知道,在王伦的构思中,肥皂只是一个开始。

    本来想着直接到官府去买地,但是听宋万说了地契的隐患后明智地停止了。天下乌鸦一般黑,从铺兵和之前巡兵的嘴脸可知,官府对捞钱是认真的,难保在自己兴旺发达后不借故出幺蛾子。怕是不怕,但是烦啊!

    李师师既然是蔡京的人----或许谈不上,如果只要一块不大的地的话,她应该会有些门路吧?哪怕多给她一点钱去打点----她出面肯定比自己出面有用得多。

    这样,有李师师的关系,当地的官绅谁也不敢乱打主意吧?

    签了代言,就要把她的价值榨到极致啊!

    “原来是这个事!这并不困难啊,直接到当地官府去买就好----我记得有个‘西城所’就是管土地交易的吧?”

    大宋买地确实不难。

    宋代以前,农民失地会酿成巨祸,是因为农民没有其他获取财富的渠道,全社会是单一的小农经济制度。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土地改为私有制。由于土地兼并,农民失地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这并没有造成社会问题,反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已经不是唯的财产形态了,店铺、货物、资金都是财产。

    农民们虽然没了土地,但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掌柜、商人、手工业者,他们的财产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当卖掉土地后,他们可以去城里打工,自己做小生意,经营各种店铺,等等。

    因为这些经营的利润远比土地收成要高,农民的收入是更多的,社会反而更加稳定。

    由于宋朝征税不像唐朝以前那样按“人头”,而是按“资产”征税,国家税收也随之增长,不会像汉唐时期那样因人口流失而瓦解了税基,反而国库越来越充实宋朝皇帝说“田主是为国守财”,便是赋予了商人大地主的合法地位,这个过程,也就是产权制度确立的过程。

    王伦想买地,只要有钱,可以放肆地买,没有人干涉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