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李玄奘入宗室,奉皇命西天行
却说天子李世民得了长乐公主所留书信,知祂去了西天,要与灵山大雷音寺佛祖论道。
既觉欣慰,又感异常。
佛门在东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中土,离此时已有五百多年,即便一妇孺,皆知佛祖乃是圣人。
长乐公主能够同佛祖论道,岂非亦是一圣人也?
李世民再思观世音菩萨所言,暗觉公主心思淡薄,更起了心思,欲遣人寻公主回宫。
此等神仙一流人物,又和自己有父女关系,一身惊人神通,自有用处之时。
前趟遭遇泾河龙王劫难,若非公主一路庇护,逆天改命,如何能够延寿二十年?
只是需遣何人,才能不辞艰辛,一路跋山涉水,前往十万八千里外的天竺国?
况且公主离宫出走,亦算皇室丑闻,不能为外人所知,以免惹来流言蜚语。
李世民苦思冥想,不得其意,只得请来徐茂公商议,应该以何种名义前往西天?
徐茂公他本是道教中人,和佛教天然对立,如何愿意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禁不住李世民以天子之尊,却苦苦哀求,只好捏着鼻子,向天子进言道,“陛下。”
“佛教虽是外道,亦有千年时日,经典浩瀚,不知有几许,中土定未能尽传。”
“且大凡经典,于传颂之间,定然会不知不觉中,脱离原意,甚至变得南辕北辙。”
徐茂公此话当然是正理。
佛教传入中土后,既有诸多西域高僧,如鸠摩罗什,安世高等,前来中原,为传播而奋力。
亦有那中土的博学高士,如释道安,慧远等人,以中土汉学,重新解释佛教经义。
甚至如菩提达摩,真谛三藏,原是天竺僧,听说中土繁盛,为发扬光大佛学,东渡中土传经。
常言道,世间无一般两片树叶,天竺人,西域高僧同中土大德,因授业与见识不同。
对于佛教经典阐述,自然亦有不同,人人皆有自家理解,僧僧都有自家道理。
往往一句话中,你有你说法,我有我意思,各派不同僧人间,因为各自意见不同,也彼此攻讦。
此学问中的龌蹉,古今中外一脉相承。
否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如何在其涅槃之后,便一分为二,化作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皆自认佛祖嫡传?
便是儒家,传子思,传孟轲,所述重点有所不同;传至荀况,乃至教出韩非和李斯等法家之徒……
徐茂公一语道破如今佛学,同佛祖初立,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话里有话道,“陛下,不防遣一僧人朝圣。”
李世民闻言暗自思索,顿觉徐茂公此言极善。
西天乃佛门圣地,便是中土之僧人,亦不能外,皆欲了解,佛门本来面目。
东晋时,有僧人名法显者,因彼时中土佛学,已陷入顿困,便不辞艰辛,遂和情投意合僧人,一同前往西天取经。
或曰,西天取经者,如何不是唐三藏,怎的在唐三藏前,便已有中土僧人前往灵山取经?
诸位看官,你没有看错,唐三藏之前,便已有僧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为何却没有求得真经?
许是时机未到,因此佛祖不愿送出真经;又许是那法显,并非佛祖亲传弟子金蝉子转世?
其中详情,兴许只有佛祖心里自知。
徐茂公同天子细说佛门故事,心头只觉腻味,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继续道,“陛下不妨,广邀天下诸僧人。”
“选出一个高僧大德,资助他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闻言便知,那僧人到了灵山大雷音寺中,便有机会,遇见长乐公主。
因此徐茂公之策,甚得圣心,便着徐茂公,带着萧瑀,张道源,一同主持选拔之事。
徐茂公无可奈何,领了《西游记》原著里头,本属于魏征的差事,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
终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
你道他能是谁?
便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出生便遭遇劫难,父亲被杀母亲屈身事贼,自己落水,被金山寺和尚搭救。
懵懵懂懂时,就是僧人的陈玄奘,后因取经途中,总是自称“贫僧乃中土大唐来的和尚……”
因此又叫做唐三藏的唐僧。
这唐三藏既是佛祖弟子转世,自然身具慧根,年纪轻轻,就已熟知佛门真义。
听得天子召唤,入宫见了圣驾,然后恭听天子吩咐。
天子先询问玄奘家中情况,因玄奘父亲陈光蕊,便是当年遭遇贼子截杀,后又被龙王藏下尸身。
等到玄奘寻得仇人复仇后,龙王便将陈光蕊重新复活,送归他一家人团聚。
陈光蕊之妻,陈玄奘之母乃丞相殷开山女儿,当年陈光蕊中得状元跨马游街之时,恰好出阁,抛下绣球砸中了陈光蕊,因此两人便成亲做了夫妻。
玄奘能够报仇,亦是先和殷丞相相认,再启奏了天子李世民,天子才派兵捉了杀害陈光蕊的贼人。
因此天子亦认得陈玄奘。
两人在殿上,先谈了一会家常,然后天子一声叹气,说起自己前段时间重病,幸得观世音菩萨出手搭救,才能痊愈。
玄奘便念了一声“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慈悲”,问起天子征召自己入宫,所为何事?
天子便道,“朕欲遣人,前往西天灵山大雷音寺朝佛,求取真经,普度众生。”
“不知法师可愿往?”
咦。
天子只一句话,便让陈玄奘浑身轻颤,不由自主一个激灵,颂念“阿弥陀佛”不止。
他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本就是为了让《三藏真经》,能够传回中土,而转世脱胎中土。
虽未觉醒胎中之迷,不知自己使命,却隐隐觉察,去西天取经乃自己命中注定,必须完成之事。
因此便不假思索答复天子道,“贫僧谨遵陛下圣旨,愿意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李世民大喜过望,便将陈玄奘入了宗室,改姓一“李”字,将他唤作“御弟圣僧”。
却让徐茂公,魏征两人,差点儿气炸了肺。
因观世音菩萨入宫,为天子治病时,这两人曾说过,“李氏乃太上后人,如何能够入了佛门为僧”的话。
不想短短时间,李世民为了拉拢陈玄奘,恩赐他为宗室,并且改陈为李姓。
对徐茂公,魏征两人而言,天子此举,几乎等同于“打人打脸,揭人揭短”。
只是天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徐魏两人做为臣子,又能如何,只能咽下这番苦果。
次早天子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为李玄奘送行。
又选两个长行的从者,银駔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还有一个紫金钵盂送玄奘途中化斋用。
李玄奘大喜,即便谢了君恩,领了所有物事,再与自家徒弟辞别,更无留滞之意。
离别前,天子又取了一杯御酒,递予李玄奘道,“御弟此去,不自何时才能重新返回中土见面。”
“饮此一杯御酒,以尽朕奉饯之意。”
李玄奘推辞道,“陛下厚意,贫僧本不应该拒绝,只是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乃出家人,因此不能饮酒。”
天子便道,“今日之行,比他事大不相同,况且此酒乃是素酒,御弟饮之无妨。”
李玄奘闻言不敢不受,便举起双手接过天子所赐素酒,方待要饮,只见天子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李玄奘不解其意,李世民微微笑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李玄奘才知天子捻土之意,再次谢恩以后,举起酒杯一口饮尽杯中酒水。
尔后辞谢天子,满朝文武,还有自家父母,以及婆婆,外祖父外祖母一家人,出关而去,踏上取经路途。
头一日行了大约二十余里路,经过一段人烟罕见所在时,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位衣裳华丽,巧笑若兮的女童,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上,等待李玄奘到来。
女童看见李玄奘身影,举起手向他示意,打了一声招呼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来了?”
李玄奘和两个长随,都不知祂是何人,小心翼翼询问道,“不知小娘子是谁?”
“为何在此地等候贫僧?”
女童便掩唇嫣然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身份道,“本宫便是当今天子的长女,长乐公主是也。”
“听说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佛学昌盛,便欲往西天一行,要同释迦摩尼论道一番。”
李玄奘听长乐公主提起如来佛祖,只是当做寻常人,并无任何尊重之意,心头顿觉纳闷不已。
他乃是佛门僧人,对佛祖自然敬仰至极,只是生性纯良,因此无法开口训斥公主。
两个长随知道长乐公主身份,只觉欣喜若狂。
他们乃是天子精挑细选,送予李玄奘,要和他一同西行去那灵山大雷音寺,寻找长乐公主踪迹的人选。
两人在出发前,早已得上峰秘旨,知道自己此行目的,本以为要到达灵山以后,才能见到公主。
哪知公主根本没有远行,还在大唐境内,便是离长安城,也不过二十余里路程。
当下向公主行礼道,“卑职见过公主,陛下有命,一旦遇见公主,便让公主启程回宫……”
李玄奘见两长随态度,还在不明所以之时,长乐公主已不悦道,“本公主尚未到达灵山大雷音寺,和如来一同论道。”
“如何能够回宫?”
两人还欲问时,被长乐公主轻轻吹了一口气,便鬼迷心窍,扔下李玄奘,回转长安城中。
李玄奘无法阻止两长随离开,只能在路旁唉声叹气,为自己出师不利倍感委屈。
长乐公主暗觉好笑,说出一番话来。
正是,“命中注定取经,谁知伊始受挫。”
不知长乐公主说了什么话,能否激励李玄奘西行,且听下回分解。
。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