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268 吴楚俊彦求功禄(上)

268 吴楚俊彦求功禄(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荀贞问刘备,说道:“玄德,你是有什么事,想要与我说么?”笑道,“你我之间,尽可直言,不必遮遮掩掩。有什么,你就说。”

    刘备应了声“是”,说道:“明公,备确是有一件事,敢冒昧求教明公。”

    “向我求教?”荀贞抚颔下短髭,笑问说道,“是何事也?”

    刘备说道:“明公,便是袁术。”

    “袁术?”

    刘备说道:“正是,不敢隐瞒明公,备其实早就想讨教一下明公,不知明公对袁术是何计议?”

    “对袁术如何计议?……玄德,你觉得我宜当对他如何计议?”

    ——至迟明年春后讨伐袁术此事,如前所述,荀贞只和戏志才、荀彧、郭嘉、陈群等寥寥数人有过讨论,并未与刘备言及过。

    刘备说道:“明公,远的不提,只圣上和朝廷迁到许县以来,袁公路就已数违圣旨,一再抗命,不肯来朝觐见,并藏匿凶贼郭汜,其不庭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他窃据南阳,拥兵数万,复先后收吕布、郭汜为爪牙,距许县近在咫尺,犹如虎狼之在侧也,备之愚见,朝廷宜讨之。”

    “讨之么?……玄德,你说的不错,袁公路怀不轨之图,他如果一直抗拒朝廷,的确会是朝廷的一个威胁,我对此也有担忧,但如若讨之,你以为何时讨之为宜?”

    刘备说道:“备敢为明公计:明公若已有讨袁术之意,则袁本初就不可不虑,却从适才鲜於银、阎志、尾敦三人与明公的对答中,可以判断得出,将来明公讨袁术之时,幽州已足可为明公制袁本初矣,是明公讨袁术之胜算,已占多成;而又明公,圣上和朝廷迁到许县,至今已近半年,圣上和朝中的各方面都已稳定下来,故备之愚见,是不是现已可计议进伐袁术?”

    荀贞如似沉吟,稍顷,没有就刘备“是不是现已可计议进伐袁术”的试探作出回答,反作询问,开玩笑似地说道:“玄德,你忽然提起此事,必有所图,你想图什么?直言答我!”

    “备岂敢有图!不过确是有个小小的私念。”

    荀贞笑道:“你说。”

    “即是候讨袁术之时……。”刘备说到这里,悄悄抬眼,去看荀贞的神色。

    荀贞正在看他,两人目光相对。

    刘备慌忙低下头来,下拜於地。

    荀贞含笑问道:“候讨袁术之时怎样?”

    “明公,备以粗陋之资,幸为明公不弃,前竟表用备为颍川太守。备在颍川任上虽不甚久,然於期间,却因袁术此前犯颍川之故,对南阳颇多留心,曾多遣细作,深入南阳,探查袁术所部之虚实;并及备还曾与陈公道等君,与袁术所部之雷薄、陈兰等将数战,自问之,对袁术所部兵士的战力也算是较为了解,因候明公讨伐袁术之时,备斗胆,敢请为明公先锋!”

    却原来刘备是想向荀贞请战,做将来荀贞讨伐袁术时的先锋。

    要说起来,这刘备的政治敏感性确实很强。

    今天他不过是作为一个被荀贞召来的陪客,旁听了荀贞与鲜於银三人的对谈而已,但他却就能从中看出,鲜於银等对袁绍实已有提防之心,这还不算是特别令人惊奇,最主要的是,他还能由此而延伸想到讨伐袁术这件事,这就有那么一点非常人能及了。

    对他在政治上的这个敏感性和善於寻找机会,以求出头的这个能力,荀贞颇是赞叹,但面上并未将此感想流露出来。

    “想在刘协和朝中群臣眼前立下功劳么”的念头在荀贞脑中转了一转,荀贞从容笑与刘备道:“玄德,颍川太守此事,我一直都想找你说一说,但又一直太忙,没有机会,正好今天你提起了这件事,我也就顺便和你说说罢。我且问你,我之前表了你为颍川太守,却圣上与朝廷迁到许县后,我却又表了元龙替任你出为颍川太守,你对此可有怨言?”

    刘备惶恐说道:“明公!无论是为政之能,抑或名望,备悉不及陈君远甚!以前大约尚好,在韩暨、陈公道诸君的扶助下,备勉强还能备位,可现下圣上和朝廷迁到了许县,圣上聪明威严,朝中诸公俱是德高望重,以备斗筲之才,微薄之名,显就不足以再任颍川太守此职!倘有疏漏,犯下错来,备失职受罚事小,牵累到明公,使朝野以为明公无识人之明,此乃事大!故而实话实说,明公用陈君代备,备委实是如释重负!知道明公这是在体谅备,感恩且来不及,又怎么会敢有怨言?”

    “玄德,你我之间,不打诳语,这是你的真心话么?”

    最早投到荀贞帐下时,只觉荀贞温文可亲,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刘备先是感到荀贞待他,似乎并非是真如表面上的那么亲近,实际上却好像是有着隔阂,又到近年,於每次见到荀贞之时,更总是不由自主地都会感到荀贞的不怒自威,便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他的头上,令他无时无刻都觉得自己被笼罩於他的阴影之下。刘备也尝思之,这就是“喜怒难测”么?

    刚刚起身来的刘备,闻得荀贞此话,情不自禁,又下拜在地,俯首说道:“明公面前,备焉敢说假话?备之所言,字字句句,出自肺腑!”

    好一会儿没有听到荀贞说话,刘备不知为何,心头忐忑起来。

    他因是俯首在地,却自是没有看到,主座上的荀贞这会儿正居高临下,若有所思地俯瞰着他。

    堂中的安静,好在没有持续太久,要不然这刘备恐怕得要汗出如浆了。

    他终於听到荀贞悠悠然,应该是带着笑的,说了一句:“玄德,你不必把尊臀撅得那么高。”

    刘备愕然过后,登觉尴尬,慌忙把高高翘起的屁股,往下压了一压。

    紧接着,他又听荀贞说道:“你起身来。”

    刘备压住乱糟糟的思绪,恭敬地站起身来,手抱胸前,垂首躬身。

    荀贞说道:“玄德,你刚才说,候我讨袁术时,你想做先锋。”

    “回明公的话,此备冒昧之所请,也不知合适不合适。明公若觉不当,备唯明公之令是从。”

    荀贞问道:“玄德,我方才问你,你觉得我何时讨伐袁术为宜?你只是说现下似已到可计议此事的时候,却还没有回答我,你以为何时讨伐为宜?”

    刘备迟疑了下,回答说道:“以备愚见,圣上与朝廷现既在许县安定下来,又且已得幽州可制袁本初,则讨伐袁术,现在如果开始计议、做准备的话,於明年春后似便可以用兵矣。”

    “明年春后。”

    刘备从荀贞的话里听不出荀贞的心意,陪着小心,说道:“明公,这都是备的愚见,至於是否适当,一切都还得由明公定夺。”

    堂中再度陷入安静。

    讨伐袁术的打算,荀贞没和刘备说过,具体的用兵准备放到明年开春后的计划,刘备当然自也不会知道,但刘备这个时候却说出了明年开春后,似乎就能讨伐袁术的话来,这也就是说,荀贞大概会在明年春后讨伐袁术这件事,如今很有可能,已经是许县朝中,包括外州一些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此,则袁术那边会不会也已经有人看到了这一点?

    而如果袁术那边,已有人看到了这一点,则又袁术会不会已经在就此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又如果袁术已在戒备,等到明年开春后,用兵南阳之际,又会不会遇到比设料中要大的阻力?

    此际,荀贞在考虑的是因刘备之此话,而让他联想到的这些东西。

    刘备不知道荀贞在想什么,却这再度安静的气氛,使得他再次的渐渐不安起来。

    他想要抬眼再去偷窥荀贞表情,想起刚才的正好与荀贞目光相对,遂又把这冲动忍住,尽力保持弯腰躬身的姿态,支楞起耳朵,敛声屏气,倾听主座上荀贞的动静。

    “玄德,袁术不臣,他如执意妄为,将来必是要讨伐他的,然具体何时伐之,我现下尚无决定。不过,你求做先锋这事儿,我已知道,这样吧,待到来日,我果然用兵南阳,为朝廷伐不臣之时,咱们再来说此事,如何?”

    刘备松了口气,赶紧应诺,说道:“备谨从明公之意!”

    “我昨天派人给鲜於银等送去的那几坛酒,系张扬前时遣吏给我送来的,是中/山佳酿,且言是狄家之千日醉也。玄德,自你我离赵国、魏郡,多少年没喝过正经的中/山清酒了,更遑论狄家之千日醉!今晚我欲在家中设宴,请志才、文若、长文、还有公仁都来,尝上一尝,你晚上也来,咱们不醉不休。”

    酒分清浊,酒水清澈者为上品,中/山清酒是当今有名海内的名酒,狄家的千日醉则又是中/山清酒中的绝品,号称“酒之美矣,致醉千日”。刘备昔从荀贞在赵国、魏郡时,跟着荀贞喝过这酒,不过如荀贞所说,自从离开赵国、魏郡后,此酒他们确是许久未尝再有饮过。

    刘备又应了声诺,笑道:“果真是千日醉么?明公,此酒之味,备到现在不能忘也!”

    荀贞笑道:“那晚上你就多喝几杯!”

    已经判断可知,幽州能够为自己牵制袁绍,那么这件事,就很有必要尽早地让戏志才等人知晓,所以荀贞乃有今晚於家中设宴的打算,饮酒其次,主要是想把这事儿与戏志才等说说。

    两人又聊了几句闲篇,刘备拜辞。

    拜罢将走,荀贞把他叫住。

    刘备急忙定住脚,恭谨问道:“敢问明公,还有什么吩咐?”

    荀贞起身离席,从坐上下来,取了条毛巾,穿过大堂,步至已到门口的刘备身前,把刘备脑袋上的武冠向上推了推,亲手帮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将毛巾塞到刘备手中,笑道:“玄德,天气热,你再来见我时,无需穿的这般整齐,如宪和即可,随意些,你也凉快。”

    简雍生性倨傲跌宕,向来不为礼仪所拘,他刚才与刘备虽是同来,但衣装与刘备的袍带整齐迥然不同,只裹帻常服而已。

    刘备恭谨应诺。

    目送刘备拿着毛巾离开后,荀贞令廊上的侍吏去找诸葛瑾,叫诸葛瑾亲去分别请戏志才等晚上来家中赴宴。

    今日虽是休沐,但荀贞现领掌三府,军政政务实在繁多,还是不能休息,午饭过后,就在堂后的室内略微午休了会儿,便还堂上,命取没有处理完的公文案牍过来,进行批阅处理。

    不知不觉,日头西移,天色将暮时分,诸葛瑾从外进来。

    荀贞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抬头问道:“可是志才他们来了?”

    诸葛瑾说道:“回君侯的话,不是戏君他们,是孔德求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