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

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臧俊带的兵马比赵宠带的多些,与孙策的部曲相当,约两千来人。

    到底冤句是济阴郡的属县,吴资对孙策侵犯此县之事,自是会比陈留郡的张邈上心和重视得多。故是,尽管定陶县中的郡兵已经不多了,他还是一咬牙,分出了半数之众交与臧俊。

    臧俊和杨章不一样,他的官职尽管比杨章低些,但与吴资的亲密程度却胜过杨章,这是因为,他与吴资是老乡。藏家与吴家同居一县,彼此联姻,论起来,吴资还是臧俊的从姑父。

    臧俊到了冤句外,大老远地就看到了孙策的部队,他没有立即驱部上前邀战,而是绕了一圈,从城西而过,到了城南,与赵宠所率的陈留兵会合到了一起。

    臧俊、赵宠两人早就认识。

    彼此见面,互相行礼。

    礼罢,臧俊询问敌情和城中的情况。

    赵宠说道:“君是从城北过来的,正经过孙伯符的阵营,豫州兵情形如何,想必不需我说,君也应该已然看清。我亦是才到冤句不久,还没有与孙伯符交战。至於城中,我之前遣了军吏至城下,希望能与城中的守卒合力,共击孙伯符,城中没有给我答话。君是济阴军中的上将,不妨可再遣人赴城下,问城中意见,或许城中会答应出兵,与你我合力作战。”

    臧俊听出了赵宠的不满。

    也难怪赵宠不满。

    他是陈留郡兵的军官,本来好端端的在汝阳待着,吃着佳肴,喝着美酒,看着美婢歌舞,也算是於此场的徐、兖大战中,独得一片自在,要非是奉了张邈的命令,怎会领兵出城,跑来济阴郡,在冤句城下与孙策对垒?

    他巴巴地跑来救援冤句,然而不曾料到,冤句城中却竟对他“共击孙伯符”的建议置之不理!

    这就好比热脸贴到冷屁股上,赵宠当然会心中不快。

    臧俊也不多话,带了四五骑兵,亲自驰至城下,仰脸朝城头,大声说道:“吾乃司马臧俊,县中县君何在?”

    城头上探出一个人头,半截眉毛,酒糟鼻子,嘴巴不大,胡须稀疏。

    这人就是那个奉县令之命,来城头观看情况的县吏。县吏名叫梁逵,是县寺的门下游徼。游徼,主盗贼事,职在捕盗。乡有游徼,县寺也有游徼。也正是因了梁逵职在捕盗,所以冤句县令才会打发他出来打探消息。毕竟凡侵犯县土者,皆可称贼寇。

    梁逵答道:“本县县君率引壮士百人,正在守卫内城。”

    臧俊皱起眉头,说道:“外城还没开仗,哪来的守卫内城?”

    “未雨绸缪是也。”

    臧俊啐了一口,心道:“怕死便是怕死!还未雨绸缪。”当此形势,不好发怒,按下怒气,说道,“现下守城者何人?”

    城头上又探出一个人头,须髯满面,状貌魁梧。

    这人即是冤句的县尉李象。

    李象答道:“是我。”

    臧俊认识他,知他是本县县尉,便问道:“城中守卒多少?”

    李象答道:“县兵四百,临时征募了壮丁五百。”

    臧俊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质问说道:“我记得前次各县上计,贵县明明说有县兵八百,如今怎只剩下了四百人?”

    李象欲言又止,唉声叹气,挤眉弄眼的,半晌说不出来话,似有难言之苦衷,末了,回了一句:“下官虽是县尉,今年方才上任,什么都不熟悉,县中事务,一应由我县县君做主。为何八百人变成了四百人?下官也不知道。反正下官来时,就已是这么些兵卒了。”

    臧俊顿时明了,想道:“是了,这定是冤句县令谎报兵额!从中渔利。”他生性正直,立时怒不可遏,心道,“待击退了孙伯符,我一定要上报县君,斩了这个狗县令!”

    臧俊勉强再把怒气按下,说道,“今我率兵两千余、赵司马率兵千余,同来驰援冤句。我两部合兵三千余,已比孙伯符的部曲为众。你们县中的守卒既然不多,也就不需你们出城协战了,好生守住城池就是!”

    李象听不叫他出兵参战了,松了口气,大声应道:“诺!”

    臧俊带着从骑,转马回去,见着赵宠,说道:“县中的守卒不多,难堪大用。於下之计,俊窃以为,你我两部合兵,在城南筑营,与城中成掎角之势,以退孙伯符,似为上策。”

    孙坚才以八百破三千,在陈留郡打了一个胜仗,把圉县几乎给烧成了白地。赵宠畏惧豫州兵的战斗力,打心底里说,他是不愿意与孙策交战的,闻得臧俊此言,大喜说道:“司马所言,当真是为上策!”

    两人议定,便在城南筑营。

    孙策也不来攻,亦在城北筑营。

    如此,相持一日。

    第二天上午,陈留、济阴联军的斥候慌里慌张地从营外赶回报告,说孙策部有兵出营了。

    臧俊和赵宠赶紧一边备战,一边带着亲兵,骑马出到高处,远眺孙策的营地。

    发现孙策部的营垒搭建的甚是粗疏,这且不说,果有大约七八百人的豫州兵,络绎从营中出去,但没有带攻城的器械,也没有往南边来,看样子不像是要攻城、或来进攻陈留、济阴的联军。出了营后,这七八百的豫州兵士,分作三四股,散往北、西而去。

    臧俊疑惑地问道:“孙伯符这是要做什么?”

    赵宠想了一想,猜出了孙策的意图,说道:“十之八九,是派兵掳掠周近乡野去了。”

    “掳掠乡野?”

    赵宠说道:“是啊。”瞧了下臧俊,说道,“你没注意到么?孙伯符部随军携带的辎重不多,要想在此地与你我长久相持,他必得给部队寻找粮秣的补充才行。”指向出营的豫州兵士,“你瞧那出营散去的豫州兵士,许多人都夹着麻袋,还推着车,不是掳掠,又能干什么去?”

    臧俊默然不语,眺望视之,过了片刻,说道:“赵司马,你说,咱们能不能偷袭他们一下子?”

    “偷袭?”

    “把那出营的数百豫州兵士截击於半道,先大败他们一场!”

    赵宠的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说道:“不可,不可。”

    “为何不可?”

    “焉知其中是否有诈?万一此为孙伯符之计,为的就是诱你我去攻,咱们岂不就上了他的当了么?”

    赵宠说的不无道理。

    臧俊也就罢了心思。

    到的傍晚,斥候复来禀报,说出去的那些豫州兵归营了。

    臧俊与赵宠再次出营,登高观望。

    但见豫州兵士三三两两,四五成群,或扛着装满的麻袋,或推着堆满粮食等物的车子,有那兵卒,且赶着牛羊猪鸡等畜禽,隔着几里地,隐约可闻羊叫鸡鸣,如溪流汇入湖泊,他们分别从之前去往的方向返回,陆陆续续地回向营中。

    这些粮食、牛羊猪鸡,除了是由周边的乡邑掠夺而来,不会是由别处而得的。

    营里的孙部将士见到出去的兵士满载而归,纷纷迎将出来,有的帮忙扛、推,有的帮忙驱赶禽畜,满是笑语欢声,场面喜庆而混乱。

    臧俊攥紧拳头,恨恨想道:“兵不如匪!侵我土地,掠我百姓,着实可恼!”

    第三天,还是上午,豫州兵又出营去。

    臧俊这天出了营后,没有再回去,一直在高处细细地观察孙策的营地。

    看到中午,他心中有了数,乃才回入营内,去到赵宠帐中,说道:“赵司马,孙贼可破矣!”

    因了孙策掠夺百姓的缘故,“孙伯符”三字,臧俊也不喊了,直接呼他为贼。

    赵宠正在吃饭,把脸抬起来,咀嚼着炙肉,抹掉嘴角的米粒,嘟嘟囔囔地问道:“计将安出?”

    臧俊挺身立在赵宠的案前,说道:“我今天观察了半日,那数百豫州兵出营以后,孙贼营中并无别的兵马外出。由此足可见,这绝不是孙贼的诱我之计!孙贼部曲两千余人,连着两日,他遣出营去掠夺乡里的兵士,都是七八百人;这样,他的营中就只剩下了千余人。”

    赵宠费劲地把肉咽下,问道:“司马的意思,是想你我两部,趁机袭其营垒么?”

    “非也。”

    “那是?”

    “昨天暮时,出去掠夺的豫州兵还营,在营中的其余豫州兵士,蜂拥出去迎接,场面乱成一团。我的意思是,你我两部,可以在这个时候,等今天出营的豫州兵士归还之际,去攻其营!以我之严整有备,攻其之散乱无备,胜之易矣!”

    赵宠想了半晌,还是有点担忧,说道:“只怕这是孙伯符之计啊。”

    臧俊慷慨说道:“我身为郡兵司马,有守土安民之责,焉能无视孙贼掠我百姓?司马如果仍是担忧此为孙贼之计,今暮进攻之时,我愿领我部为先,如能战胜,司马请率部跟进;如竟真是中了孙贼之计,有我在前阻挡,司马亦可安然撤退。”

    赵宠说道:“好!那就按司马说的办。”

    两人商定,就各传令部中,做好备战。

    快到傍晚的时候,臧俊、赵宠留了老弱兵卒三百,看守营寨,率余下兵卒,悉数潜出营外。

    臧俊并派人通知城头,叫冤句县尉李象,等到敌我两军开战之时,於城上擂响战鼓,以慑孙策部的豫州兵,亦是为己方的联军助威。

    李象自无不允之理。

    县寺游徼梁逵,也在城楼。

    却那梁逵,这几天也是辛苦,内城县寺、外城城头,来来回回地不知已跑了多少趟。

    梁逵闻得臧俊要进攻孙策,不觉紧张起来,对李象说道:“尉君,你觉得会打赢么?”

    李象说道:“仗尚未打,我怎知输赢?”

    梁逵忧心忡忡,说道:“万一臧、赵两位司马败了,可如何是好?”

    他记得前两天李象说过,城中守卒只有数百,且多是农夫,连四面城墙都不够兵力去守,倘若臧俊、赵宠战败,冤句城恐怕就下场不妙了。

    李象倒是镇定自如,还是刚才的那句话,不过换了个说辞,说道:“仗尚未打,你怎知输赢?”

    梁逵佩服得不得了,说道:“尉君,你的胆子是真的大!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这般镇静。”

    李象摸了摸浓浓的须髯,说道:“不镇静又能怎样?既然命悬人手,只能听天由命。”

    梁逵低声重复了两遍李象的话,仰脸看向天空,浮云朵朵之下,鸟雀飞过,他忽然产生了一种羡慕鸟雀的情绪,心中不由自主地想道:“尉君与县君,皆朝廷命卿也,是寻常黔首仰望不可及的,现而下,命且悬他人之手。

    “我这个游徼,大小也食俸百石,往年不说横行县乡,那县中、各乡的浪荡恶少年,见着了我,也是如羊见虎;可如下,比起统带两千兵卒的孙伯符,我算个什么东西?不与孙伯符比,与他帐下的一个兵卒比,我算个什么东西?还不是刀下的一块肉么?

    “鸟雀虽微,却能自在飞翔,我身而为人,命不由己。唉,藏司马、赵司马若是兵败,我城怕是不能得免,我如身死,来生,愿生为鸟雀,不为人矣!”

    梁逵模样不怎么样,感情挺丰富敏感的。

    注意到李象目不转睛地看朝城外,梁逵把视线也转了过去。

    顺着嘈杂声响传来的方向,梁逵瞧见,城北孙营的外头,出去掳掠的兵卒相继归来了。留在孙营内的将士,如昨天一样,开了营门,出去迎接;两边碰面,亦如昨日,又是欢声笑语。

    有出去迎接的兵卒提起鸡子,抖了两抖,似是在掂估重量。有的则绕着黑黝黝的猪转悠,指指点点。还有的摸到牛屁股那里,冷不丁地用力打了一巴掌,吓的那牛“哞”的一声,迈腿就跑,带倒了了牵着牛绳的兵卒,周围的兵士大笑。

    就在这一片欢快的气氛中,梁逵顺着李象的目光,在冤句城墙的东边,沿着济水的内侧,看到了臧俊、赵宠两部的兵马。臧俊的部曲在前,赵宠的部曲在后。

    梁逵屏住呼吸,提心在到口,深怕孙策部的将士提早发现臧俊、赵宠两部,时而随着臧、赵两部兵士的前进而移动目光,时而朝孙策的营垒看上一看。

    似乎过了很长的时间,又好像只过了一瞬。

    臧俊、赵宠两部的军士终於过了冤句的东城墙,抵达到了东、北两面城墙结合的位置。

    孙策部的兵士发现了臧俊、赵宠两部。

    梁逵看见,孙策的营地外,千余的豫州兵士顿然大乱,他们忙不迭地舍下了掳掠得来的粮食、畜禽,不约而同地转身,朝营中拔步飞奔。你推我,我推你,拥挤推搡,杂乱不堪。

    梁逵的拳头握得太紧,指甲把手掌都刺地流出了血,然而他却半点感觉也无,心中在想的东西,不禁从口中喃喃说出,他说道:“快点、快点,冲啊!”

    蓦然鼓声响起,把梁逵惊得差点从城头掉下去。

    是李象命令城上的故吏,打响了战鼓。

    臧俊的军旗向前下挥,近两千的陈留兵士仗着明晃晃的兵械,呐喊奔跑,朝不到两里外的孙营冲去。赵宠的兵士紧跟在后。反观孙策的营地,其营前仍旧是一团混乱。

    梁逵大喜,说道:“赢了!”

    李象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然而就在这时,孙营内也传出了雷鸣般的鼓声。虽然有大批的步卒拥堵在营门前,但是孙营因其建筑的粗疏,却还有别处可以出兵,一支约两百骑的小部队,经由营垒西边的缺口,驰卷而出,绕过营前,径直扑向杀来的臧俊部兵士;约五百人的步卒,随在骑兵之后。

    李象神色大变。

    梁逵清楚地看到,在那支两百骑的豫州兵最前,有一骑士,白马红甲,挟矛疾行,当先撞入到了臧俊部的兵士阵中。如长枪搅浪,仿似一团烈火,所经处摧枯拉朽,所向披靡,这才是猛虎扑羊,比起梁逵在乡野轻侠面前的威势,两者云泥之别,不可相较。

    隔着数里,梁逵听到了那骑士的叱咤之言:“吾孙伯符也!臧俊何在?前来授首!”

    李象不再去看,转身就要走。

    梁逵问道:“尉君何处去?”

    “藏司马将败,城不可守矣!与其困死城中,不如及早脱身。”

    梁逵问道:“脱身往何处去?定陶么?”

    “县君吴太守,无有军略,所仗着无非杨章、臧俊二人。杨章已死,臧俊恐也将亡,即便不亡,吴太守之胆,必已丧矣!定陶,不能去。”

    “那……,去陈留?”

    李象不屑地说道:“张太守,世之名士,然与吴县君近似,亦无军干。不可投也。”

    “那只能是去乘氏了?”

    李象说道:“曹公屡败,士气低落,而镇东气势如虹。现今且镇东得了豫州孙文台之助,我看啊,乘氏一战,曹公恐还得再败。”

    “……,尉君要去投镇东将军?”

    “镇东帐下,文武济济,我便是去投,也难得重用,无非一小小军吏罢了。”

    梁逵被搞糊涂了,问道:“那尉君究竟是要投何处、何人?”脑中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说道,“难道是要献城,投降孙伯符?”

    李象哂笑说道:“孙氏父子,空有武力,然为士大夫所轻,今纵嚣盛一时,败亡只在迟早。我岂能投孙伯符!”

    “尉君,那你是要投谁啊?”

    “曹公。”

    “你刚不是说?”

    “即使丢掉济阴,曹公犹有东郡,东得袁本初之助,未尝无有翻身之日。”

    李象这话,只是说了他心中所想的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他不能对梁逵说。

    那就是:曹操而今连败,如果投他,便好比是雪中送炭,想来定能相当的重用;而一旦得到重用,身价就不同今时了,等到来日荀贞与曹操再战的时候,曹操如果不利,他到那时,却是大可以再转投荀贞,身价已然不同,则那时换来的地位,当然也就会比现在去投所能换来的地位要高得多了。总而言之,曹操、荀贞之间,李象看好的,其实是荀贞,可问题是,他现在的身份太低,因此不可急於去投,须得先过渡一下,给自己渡过金,然后再投不晚。

    梁逵心思急转,想道:“城将破灭,尉君不愿与城俱亡,我虽小人,命也要紧!我父母已故,尚无儿女,唯有一妻,却相貌丑陋,我久想休之!可以不顾。尉君沉着有勇力,我不如从他投曹,许能得保此命!”说道,“我愿从尉君,共投曹公!”

    既是雪中送炭,带的人越多,自是越好。

    李象应道:“那你就跟我同去罢。”

    没有直接出城,李象先把城头的守卒召集起来,对他们说道:“臧司马、赵司马中了孙伯符的计策,已将失败。曹兖州,当今之英杰也,我欲去投,汝等可肯从我?”

    李象在冤句县尉的位置上,才干了没多久,可他善得人心,县兵都很服气和爱戴他,除了一些家在县城居住的,和不舍抛妻弃子的,余下的尽皆肯从。

    收得了县兵五百人,李象带之,与梁逵一道,打开西城门,趁孙策与臧俊、赵宠战斗之机,溜出到了城外,径往东北边的定陶而去。

    梁逵走了半截,一拍额头,叫道:“哎哟!”

    李象问道:“怎么了?”

    梁逵说道:“忘了给县君禀报,说城池要破了么?”

    李象乜视他,说道:“那你回去给县君报个信?”

    梁逵摸着脑袋,讪讪答道:“离城已远,还是算了吧。”

    李象对这位冤句县令,实是早就看不惯了,贪敛无度,若只是剥削黔首,也就罢了,李象事不关己,且能睁一眼闭一眼,权不理会,可明知现今乱世,却还克扣县兵的粮饷,乃至虚报兵额,导致当兵临城下之时,冤句乏兵可守,这真是不能忍。

    李象说道:“县君不是说他要为民守内城么?此时外城应该已破,他正好可以在内城守御。”

    梁逵应道:“是,是。”

    李象、梁逵两个,引冤句的县兵五百,往去定陶投曹操,不需多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