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6 闻寇

6 闻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一更。

    操练完后,荀贞回到亭舍,看戏志才的回信。

    回信里没什么特别的内容,毕竟他两人只见过一面,虽说戏志才对荀贞的评价颇高,但交浅言深,君子所戒,所以大部分都是客套话,有价值的只有一句:说他过些天可能会再去颍阴,如果荀贞方便,他可以绕道来一趟繁阳。

    把信看完,荀贞铺开信笺,提起毛笔,磨开了墨,开始回信。

    他用的楷书,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得也很客套。客套话说完,作为对戏志才将来颍阴的回应,在末尾写了两句诗:鸟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这两句诗出自本朝初年隐士梁鸿所作之思友诗,用在此处,正是应景,又在后边写道:颍阴一别,如马失群。君之风采,仆念至今,相别旬日,如隔三秋,闻君复来,喜不自胜。将备佳酿,悬榻相迎。

    把信封好,他叫来程偃,说道:阿偃,你有十几天没得休沐了,这阵子累得不轻。给你放两天假,一则回去陪陪你家贤妻,二来你帮我把这封信送去阳翟,给戏志才。

    程偃今儿陪许仲去了许家,刚回来不久,他接过信,恭敬应诺,迟疑了片刻,又道:上次高家之事多亏荀君相助,若无荀君,便无小人夫妻。俺那丑妻早说想请荀君来家中坐一坐,虽无好菜好酒,有一片诚心实意。。

    不等他说完,荀贞笑道:你我自家人,何需客套你也看到了,才开始刀剑手搏射术的操练,正在着紧时候,委实走不开。这样吧,等有空了,不必你说,我也定会登门叨扰。

    程偃口拙,不会劝人,听荀贞这么说了,也只得作罢。

    君卿有没有说他何时归来

    许仲没有跟程偃一块儿回来。程偃答道:他说住一宿,明天一早就回来。

    许母身体可好

    挺好的。

    幼节呢

    也挺好的。,平时有江禽高甲高丙诸人常去,东乡亭的亭长求盗,大王里的里长也时不时地会去看看,许家被照顾得挺好。许母让我转告荀君,不必为她担忧。

    那就好。,你明天就回去吧,信一定要亲手交给戏志才。若有回信,带来亭舍。

    诺。

    雪下了一夜,到第二天早上还没有停,只是小了些。吃过早饭,将马借给程偃,看他走远后,荀贞站在前院门口极目远眺。官道田地都被积雪覆盖,远处的里聚也尽被染为白色,遥遥可见一棵棵的树上都披挂雪团,如琼枝玉叶。时闻北风在田野间呼啸而过。一派清冷景象。

    官道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程偃骑走过去留下的点点马蹄迹印,好似绽开的墨点,延伸到远方,直到视线的尽头。一点幽香飘来,却是院内墙角的一树黄梅开了。

    ,这树梅是荀彧遣人送来的,上个月才种下。随树同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说:荀贞独处乡野,也许会不免寂寞,故此特送梅来,或者可为良伴。

    荀贞走过去,见那梅花梅枝上都是茸茸的雪簇,盛开的黄色花瓣晶莹剔透,将鼻子凑上,清香缭绕,使人心旷神怡,不觉吟诵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转眼瞧见繁谭缩着手立在屋檐下,将他叫过来,吩咐说道:去把我的笔墨纸砚取来。话音刚落,又改变主意,不,别拿纸了,拿片竹简罢。

    繁谭很快拿来。

    荀贞便站在梅树前,就着适才没有用完的残墨,提笔将适才吟诵的两句诗写在了简上,并将后边两句也补充上去: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落款处没有署名,而是画了一朵六处梅花。竹简青翠,笔墨纯黑,字为隶书,古朴可爱,再配上这一千古流传的五言诗,加上那一瓣水墨梅花。繁谭虽不识字,也觉得典雅别致,看起来甚有情趣。

    你替我把这支竹简送去高阳里,交给我族弟荀彧。告诉他,今天梅花独开雪下,凌霜傲寒,十分高洁。为谢他赠梅之情,我故以此诗为报。,记住了么连说了两三遍,繁谭才背了下来。

    你也骑马去吧,早去早回。

    一个早上送走了两封信。收信的对象不同,信的内容也不同,乃至信纸也有别。

    荀贞又将繁谭送走,看着他在雪下渐行渐远,消失不见后,没有立刻转回舍中,而是在门口又站了会儿,正观望雪景,官道上有两个人骑着马奔驰过来。行至近前,看得清楚,其中一个正是刚刚离开的樊谭,另外一人年岁不大,黑衣白裘,挟弓矢带长刀,却是文聘。

    荀贞出门下阶,迎上来,笑问道:仲业,下着雪你怎么来了

    文聘勒马停在十数步外,利索地翻身跃下,牵马走近,先给荀贞行了个礼,然后说道:正是因为下雪,所以小侄才能得空。

    怎么

    仲通先生起了雅兴,约了几个友人,带了伯旗和公达两位兄长去颍水泛舟。小侄故此得空,才能前来问候。文聘从马身上解下一个布囊,双手呈给荀贞,前几天小侄在市中见了件狐裘,觉得还不错,便买了下来。天时日冷,还请荀君不要嫌弃,权作寒衣。

    你来就来了,还买什么东西

    荀贞亲热地拉住他的手臂,示意繁谭接过狐裘。文聘因感谢荀贞将他引荐入了荀衢门下,三天两头地常来,每次来都必会带些礼品,刚开始时,荀贞坚辞不要,等慢慢的两人熟悉了,交情也渐渐深了,便就不再拒绝。不过所谓:礼尚往来,每收一件礼物,他也必会回赠一件。有时候,互送礼品也是一种能快拉近关系的好办法,至少不会让彼此觉得对方是外人。

    繁谭羡慕地接过包裹,问道:狐裘不便宜吧

    文聘笑了笑,没回答他。好歹文聘也是大家出身,又是个有志向的人,十几岁便远来颍阴求学,自与繁谭不同,不会把钱财看在眼里。繁谭虽没得到文聘的回答,不觉尴尬,自说自话,说道:前年冬天,俺见蔷夫谢武穿了件裘衣,问他多少钱好家伙,好几万钱呢说着,从怀中取出竹简,交还给荀贞,俺还没出亭部,就碰见了文君,。

    文聘接口说道:听繁谭讲,荀君有信给文若么雪下路不好走,小侄自作主张,叫繁谭回来了。等小侄回去,顺道给文若捎去就是。

    好。

    一个自作主张显出了两人日渐亲近的关系,荀贞自无不允之理,一手拿着竹简,一手拉着文聘进院。繁谭拿着包裹,牵马随后跟入。

    一进院门,文聘就闻见了一股清香,缘香看去,见到了墙角的梅花:呀,文若送的这树梅开花了

    荀贞顺手把竹简递给他,笑道:我给文若写的信便是讲这花开了。

    竹简冰凉,花香扑鼻。文聘把简上的诗吟诵了一遍,赞道:真是好诗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荀君,你这诗既是在咏梅,也是在自叙高洁之志啊这诗的意思很浅显,所以一读之下,他就读出来了其中的意味。

    荀贞哈哈一笑,说道:临雪草就之章,不足提也。,仲业,来,一边赏梅,一边给我说说这几天城里有没有什么新闻

    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一切都是老样子。,昨天县君大约是因见下雪了,所以亲自去了高阳里拜见二龙先生。前两天听说鲜卑又犯境了。,对了,听我叔叔说,这阵子县中各乡亭的寇贼明显变多,接连生了好几起劫案。

    劫案

    对。大多都是劫道,最严重的一件生在南乡。南乡一个富户的幼子被两个外地来的盗寇劫持了,勒索钱财,惊动了游徼。结果被劫持的那个富户幼子被杀,两个盗寇被抓。

    人质死了

    是啊。去年天子颁布了新的律法:凡有劫质,不许用财宝赎回,皆并杀之。因而那游徼不敢答应盗寇的要求,挥卒强攻。盗寇见无路可走,竟就将人质杀了。

    按照律法,劫人或者图谋劫人求钱财,不管劫到钱没有也不管劫到人没有,皆弃市,吊死后,曝尸街头。并罪其妻子,以为城旦舂。这两个盗寇就算不杀人质,犯下这等大案,也是死定了。

    如此穷凶极恶,必须得严惩。

    县君已遣人上报郡中了,只等郡里复核批示后,就要立刻下令将此两贼弃市。县里的司法权只包括死刑以下,凡是犯下死罪的必须要上报郡中,得到批示后才能判决行刑。不过,通常来说,秋主刑杀,杀人大多是在秋天。荀贞愣了下,问道:立刻处死

    是的。小侄听叔叔说,每当入冬,乡间的寇贼便多。县君担忧这两个寇贼的行为会被别人仿效,所以决定早点将之处死,以一警百。

    荀贞默然。

    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句话说得没错,他操练里民的借口也正是以备冬寇,但为何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些寇贼中固有真正的贼盗,但却也不乏走投无路的穷人,与其饥寒而亡,不如拼上一死。只杀人,不治民生,此为舍本求末,实乃饮鸩止渴。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mimiread 】

    他想道:如今国家积弊已深,根子全在天子朝廷。有识之士岂会不知此实舍本求末只是奈何无能为力。我一个后世来的人,乱想这些也无用处,至少今之县君还算清明,总要强过那些阉宦子弟贪官暴吏。,罢了,远的管不了,只说说眼前事,别的乡亭寇贼多起,我这里虽然暂时尚且平静,但也不可大意,需要早做准备了。

    他正想着,听见有人从屋里出来,踩在地上积雪上,吱吱作响,转过身,见是杜买繁尚。

    你两人哪里去

    巡查亭部。

    荀贞停下思忖,透过院门望了望远处的里落,心道:正说要早做准备,便该巡查亭部。说道:我和你们一起去。

    杜买陪笑说道:雪还没停,冷得紧,路上不好走。荀君,俺们去就行了。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了,也不知诸里中有无里民受冻挨饿。除了安定里外,别的里中有好些人家住的都是茅草屋,万一被积雪压塌,麻烦就大了。且方才听仲业说,别处乡亭近日来盗贼多起,咱们这儿尽管还太平,但也不能不细加巡查。,走吧,咱们一块儿去各处看看。仲业,你也随我一起。

    荀贞又叫上陈褒,留下黄忠繁谭看门,几个人即出了舍院,前去诸里。先去了北边的春里繁里北平里,继而转去南边,又去安定里敬老里南平里。

    几个里转下来,凡里中孤寡贫穷,荀贞一家一家地慰问,见有缺衣少食的,便或多或少地留下几个钱,又交代里魁务必要组织人手,帮那些住着茅草屋的人家及时清理屋上积雪。

    一圈走下来,大半天过去了。

    冬季天黑得早,因下雪,天又阴沉,所以虽然还不到薄暮,天色却已冥暗,里中很多人家开始做饭,炊烟袅袅,落雪纷纷,巷中悄寂,不闻人声,虽在里间,恍惚令人如遗世独立。

    最后去的是南平里,从里中出来后,荀贞本想再去一次敬老里,刚才去时,没能见着原盼,听敬老里的里长说,好像是大贤良师张角又有什么书传下来,本县的太平道头目都去了邻乡相聚,原盼作为本乡数一数二的领,也去了。

    荀贞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只是还没等走到敬老里,才从南平里出来没多远,远远地见有个人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独自走在前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