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圣意难测
嘉禾二十四年
旧事重提,苏六前往襄阳之事虽被嘉禾帝压了几回,但却并没有揭过这件事不提。
此事,不知嘉禾帝到底是如何想的?
苏府与容王府倒是不敢轻举妄动,就怕事情闹得更大。
但此事终归是要解决的。
前往襄阳,苏六终是不悔,如今局面,也是自己该面对的。
这一天,终究来了。
朝堂上
左相得嘉禾帝授意发难,“臣有一言,容禀。”
“左相,请说。”嘉禾帝点头示意。
“陛下,去年襄阳郑氏族长以下犯上之事,如今这郑丞还被关在暗牢,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左相正色道,“还有翰林院的苏编修苏子墨,不知皇上可有听到什么风声?”
“这……朕……已有决断。”嘉禾帝出言道,“郑丞之事,朕本早有打算,但襄阳郑氏族人之亡太过惨痛,为此,朕想法外开恩,郑丞的命先留着。”
“好。陛下法外施恩,我等自然谨遵圣意。”左相示意,“那苏子墨大人私出京都,又与戴罪之人互通消息,又当如何?”
这句话直接指向的便是苏子墨去年在襄阳郑氏被叛流放之罪时,赶往襄阳之事。各中细节,朝臣虽然不知,但襄阳郑氏出事,有人说苏大人在场。所以苏子墨与郑氏族人没有联系,是不会有人信的。何况起因,本也是去寻襄阳郑氏一族。
“来人,传苏子墨觐见。”嘉禾帝下令道。
苏子墨一步一步走到大殿正中央,下跪,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嘉禾帝示意起身,“苏爱卿,可知,朕今日传你所为何事?”
“臣,知。”苏子墨的眼中没有惊惧,没有波澜,似乎已是料到今日之事。只是等着嘉禾帝的处置。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襄阳城这把火烧得很旺,苏家已是避无可避。
当苏子墨因担忧郑氏一族离京之际,便该对今日有所预料。只是终究有侥幸之心,而如今,只是破了那份侥幸而已。
后来的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比起前世,似乎按了快进键。
苏六公子在这一天还是被关进了大理寺,原来,改变不是想象中的那般。
“苏六,你可知京官私自离京的下场。”嘉禾帝叹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苏子墨,你是科举正途选出来的进士,朕亲自点的榜眼。好好进大理寺反省去吧。”
“臣,知罪。”苏子墨就这般被带下去了。
而朝堂之上的苏老太师没有求情,只是看着自家孙儿被人压下去。
今日,进了兵部的苏二苏子清苏侍郎竟也意外的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故没有遇上这一治罪现场。如果说是巧合,未免太巧,苏子清告了病假。今日之事,已有风声,舒家二小姐,如今的苏府二少夫人又岂是省油的灯?
苏子清就算在场,也无用。避开此事,也是好的。
两日前,太子府
“姐姐,你我好些日子没见了。近些时日,姐姐可好?”舒君心关心之语脱口而出。
“自是好的。今日,我寻你,是有事与你说。”这位东宫太子妃皱着眉头道。
“太子妃当真是太子妃,没事总不会寻妹妹。”舒君心佯装生气道。“害我还心心念念,又不敢打扰,总怕误了姐姐的大师。”
“好了,妹妹。不要拿话堵你姐姐。你这伎俩,我真真是从小看到大了。”舒太子妃处变不惊道,“你若是真的生气,又怎会这般说话。我还不知道你呀。想你当初那冷若冰霜的模样,你姐姐我啊,可真怀念。”
“姐姐,你可不要取笑妹妹了。”舒君心紧接着道。
“如今觅得如意郎君,倒是会与我打闹了。”太子妃悠悠道。“是正事,与你那夫君有些关联。但大的干系倒也不在他身上,是他六弟之事。”
“襄阳城。”舒君心直言。
“不错,你倒还没忘。”太子妃道。“如今,我给你个消息,父皇发难就在这几日了,若是想将此事影响到最小,苏家之人谁都不要求情。苏老太师最会审时度势,郑氏一族出事,他就已在担忧苏家。你那夫君终还年轻,当年容王府之事,他进去掺和了一脚。如今苏家之事,他更是不会不管。君心,我言尽于此。如何做?你自己选。”
“君心明白。多谢阿姐。”舒君心重重地点头。
太子妃的意思其实就是太子的意思。君心怎会不明白。
容王府
“可是打听清楚了,今日朝堂,发生何事?”昭华郡主平静地问。
“郡主所料不错,苏六公子被关进大理寺的原因,就是出京一事。”采薇在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刻向郡主报告。
树欲静,而风不止。
襄阳郑氏一事,竟还未画上句号?
“也是,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呢?”昭华喃喃道。
还是没有变化吗?这关押犯人的牢笼注定与你苏六有缘啊,前世今生,你还是没逃过被抓进去的命运。
前世,是刑部大牢,今生倒是大理寺了。
昭华是清楚嘉禾帝想动世家之决心,只是为何偏偏是襄阳郑氏?然后又顺带了苏家。
这一世的苏家,还会败得那么快吗?
昭华笑笑,想来是不会了。
“圣意当真难测,我赌得是苏子墨性命无忧。”昭华思考了良久,“采薇,找人疏通关系,过几日本郡主去探监。”
“啊,郡主,你只是探监吗?”采薇震惊道。
“自然。”昭华郡主摆摆手。其他的还未到时候。
嘉禾皇宫
“陛下,陛下,襄阳郑氏族长郑丞亡了。”暗牢中有人禀告,乾清宫的大总管代为转达。
嘉禾帝知道这则消息的时候,只是问了一句,“如何去的?”
“自尽。”大总管答。
嘉禾帝迟迟不动笔,最后轻笑一声,“想来他是明白了。”
从龙之功哪是那么好得的?
暗牢中,族长郑丞弥留离去时,神神叨叨道,“非得拿命来换啊。”语气那么那么轻,几乎不可闻。
世间之事,对错难分。郑氏族长,所作所为,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