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崛起1995 > 第三章 农活

第三章 农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农忙时节,没留给陈志安什么休息时间,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跟着一大家子往田里去了。

    陈家人多,地也多,六亩旱田,四亩水田,这就是陈家一大家子一年到头花销的来源。

    老爹牵着头老牛走在前面,这头老牛可有些年头了,没想到去年还下了只崽,一头半大的牛犊子跟在母牛屁股后头。

    陈志安跟二弟陈志国抬着铁犁跟在后面,他俩今天跟着父亲到水田耕田,老娘跟胡丽的工作是到旱田里除草。

    四兴村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一年两收,旱田也种两季。如今旱田里种植着冬小麦,已经到了灌浆期,杂草会抢夺养分。等到四月底,距现在一个多月,就到了小麦收割季节,然后就要赶着种上棉花。

    老爹领头,一路上跟碰上的村民们打着招呼,二弟陈志国只会埋头干活,是个闷性子,平时跟人打招呼都为难他了。至于陈志安,倒是想跟人打好关系,可没人理他。

    旱田要近些,跟老娘他们分开,父子三人接着往水田走。

    这铁犁用铁加实木打制,起码有几十斤,俩人抬起来相当费劲。好在兄弟俩都是能吃苦的人,陈志国小学毕业就开始干农活,早就习惯了的,至于陈志安,挖石头可比这活儿更辛苦。

    鄂省一代,水田有两种种法,勤快的人家会种两季水稻,只是时间会相当紧,稍有差池会导致收成大减。有些人家劳动力少的,会种一季油菜,然后种一季晚稻。

    陈家不缺劳动力,自然选择效益更高的水稻。

    一块四亩大小的水田,昨日耕了小半了。

    “安平叔,抽水费该交了。”

    刚到地头,已经有个村干部模样的人找来了,让交抽水费。由村里出钱买的抽水机,给村民们抽水,一亩地收一块钱抽水费。

    “哎!”

    老爹掏了几张一块的钞票递给人家。

    “哟,这是志安吧,回来啦。”

    来人很快发现今天陈家地里多了个人,很快就想起这人是谁了。

    “嗯,志伟哥,回来了。”

    这人是陈志安本家,还是一个辈分的,在村里干点跑腿的活儿,一年能有几百块幸苦费。

    “志伟,他这刚回来,要补办户口,你帮忙去打听打听。”

    老爹从上衣口袋掏出包游泳烟,给陈志伟递了根。

    “行,我帮着打听打听。”

    陈志伟答应的很干脆,虽说他不喜欢自己这本家兄弟,可毕竟沾亲带故的,帮忙问几句还是没问题的。

    “麻烦了,回头到我屋里喝点儿。”

    “行,您忙,我去那边收钱了。”

    陈志伟走后,父子三人又陷入沉默,老爹在往牛身上系绳子。

    耕田,看起来简单,可操作起来不是个容易事儿。首先要控制好牛的行进方向,不然牛乱跑,耕起来就没效率。而且深浅也很重要,浅了影响水稻生长,深了牛耕不动。

    好在老爹是个老农民了,他在,耕田的活儿肯定是他的了,只见他吆喝一声,手里的鞭子轻轻在牛屁股上抽了下,老牛就乖乖的拉着犁往前走。

    水田光耕了不行,旱了一个冬天,地里的土都硬了,还得用耙子耙一遍。

    早就打好招呼了,旁边一户人家的木耙子已经耙完田了,陈志国领着他去借了过来,挺沉,七八十斤。

    相比耕田,耙田就是个体力活了,要是有牛拉着还好,陈家只有一头牛能干活,那头牛犊子栓在一边吃草呢。

    一人在前面用肩膀扛着往前拉,后面一人站在木耙子上往下压,加上脚底的淤泥,走起来颇为费劲。兄弟俩只能换着来,尽管辛苦,陈志安咬咬牙也能顶得住。

    “吃饭啦!”

    老娘挎着竹篮子,送饭来啦,总算能歇口气了。

    今天的午饭就见不着荤腥了,茄子,青菜,辣萝卜丁,陈志安也不嫌弃,往嘴里大口大口的扒拉。

    “志安,你要是吃不住,下午回去歇会。”

    老娘见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心疼。

    “咳咳!”

    老爹在一旁听着了,冲自己老伴瞪了眼。

    “娘,没事,这活儿不累。”

    也许是今天干活卖力,让老爹挺满意,中间歇息的时候,还给他发了支烟,虽然还是不跟他说话,但也算一大进步了。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古诗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可后世的年轻人可没几个人还知道粮食的得来不易,农民们的辛苦。陈志安前世也就少年时期在农村干过,后来一直在城里混,种地的活儿都忘得差不多了。

    好在这具身体有经验,陈志安刚开始干起来不怎么熟练,还被老爹教训过几遍,不过他脑子灵活,很快就熟练起来,干得比二弟都好了。

    水牛干活的效率跟机械没法比,自家的牛也不敢使得太过,怕留下病根。

    四亩水田耕完,耙好,花了四天时间。

    接下来就是育种了,这都是老爹的活儿,别人插不上手。用温水浸泡种子,等种子发芽,会种在专门的育苗盘里,等到了月底,差不多就要插秧。

    二弟是个习惯于埋头干活的人,地里的活儿忙完了,又牵着牛把菜园子里耕了一遍,一担子一担子的往地里挑大粪。

    陈志安在老娘的要求下,终于歇了下来。

    “志安,去街上买两身衣服吧。”

    老娘又一次提醒道,陈志安才意识到,自己这副打扮,即使在这农村也属于丢人的那种,寸衫还好,裤子都是家里寄到牢里的,早就是补无可补了。

    就这打扮,再过些年穿出去,有可能传说中的犀利哥就是他了。

    骑上老爹的二八大杠,这玩意要是腿短的人骑不了,只适合男士,优点是结实耐用,后座拉个一二百斤都没得问题。

    所谓的街上,指的就是复兴村那条小街。

    时间是早上六七点,街上的人流还挺多,这年头日子过好了些,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强了。有钱的偶尔割点肉,给孩子买身新衣裳。

    复兴村有所复兴小学,附近四五个村的孩子都上这上学,师生近千人,此时正是学生们上学的时间,小小的复兴街热闹非常。

    两边有些摆摊的,卖得多是些自家种的青菜,自家鸡下的鸡蛋,卖不上价,农村人自家都种了有。

    陈志安没闲钱,也就直奔卖衣服的店子。这年头的乡村集镇,能卖什么衣服?不能报太大的希望了,普通的棉布衣服最便宜,一件寸衫几块钱。也有些的确良的,一件随便十几块,不过现在离夏天还有段时间,没人买。

    两件深色寸衫,一件土布中山装样式的外套,两条西裤,加上两双解放鞋,总共花了八十多,相当便宜。这些衣服实在不符合陈志安的审美,太土了,他更喜欢休闲点的打扮,牛仔裤加t恤,可惜的是牛仔裤这小地方没得卖。

    路过一家杂货铺子,花了五块钱,买了些鱼线,鱼钩,鱼漂,前世他就爱钓鱼,如今钓鱼更多的是想改善伙食。

    ……

    回到家,家里只有老娘仿佛不知辛苦般忙活,辛苦了多天,其他人都各自串门子找人玩儿去了。

    “志安,这几天你就歇着吧,新衣服呢,穿上娘瞧瞧。”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衣服土归土,可总归是新的,换上之后,人总算周正了些。

    “不错,不错,这才是我儿子。”

    老娘看了后,连连点头。

    到粮仓屋子里找出柴刀,到屋后砍了根竹子。此时的农村人钓鱼可没几个买专门的鱼竿的,竹子鱼竿虽说重了些,但是结实,最重要的是不花钱呐。

    系上线,装上鱼漂,鱼钩,一根土制鱼竿就完成了。好不好使,用过才知道,猪圈门口搬了几块红砖,就挖出二十余条红蚯蚓。

    四兴村整体是沿着白沙河而建,白沙河可不小,是长江的一条小支流,数十公里长,横穿整个三水镇。

    此时不是丰水期,水面宽度都超过一百米,不过陈志安的自制鱼竿也就能扔四五米远。

    撒了几把现泡的酒米打个窝子,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然后就挂蚯蚓,坐等鱼儿上钩了。

    “哟,这么快!”

    鱼漂猛得一沉,陈志安提竿,一条手指长的鲫鱼被拉出水面。

    “现在的环境真好啊。”

    污染不重,没有过度捕捞,对于钓鱼人来说是福地。

    一两个小时功夫,钓到十几条鲫鱼,太小的没要,被他扔了,用柳条串了一条。

    “咦!”

    突然,岸边的一团黑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是黑鱼崽子啊。

    找到根木棍,在岸边的草丛里抽打一番,几只土蛤蟆蹦了出来,陈志安眼疾手快,一棍子抽过去,一只倒霉蛋四脚朝天。

    这让陈志安感觉到些童趣,兴致大起。

    换上专门买的大钩,这种钩专门钓大鱼的,对付草鱼,黑鱼的。

    挂上土蛤蟆,将蛤蟆扔到黑影四周,不停地晃来晃去,利用的就是黑鱼护崽的天性,说起来有些卑劣。

    “哗啦!”

    陈志安只觉得鱼竿一沉,坏了,心里咯噔一声。这条黑鱼个头只怕不小,虽然换了大钩,可鱼竿鱼线都不是给大鱼准备的。

    接下来,陈志安小心翼翼的溜鱼,生怕它给挣断线跑了。终于,黑鱼精疲力尽,被陈志安托上岸了。

    个头确实不算小,用手掂量掂量,四五斤没问题。

    收获满满,陈志安收拾收拾,就往家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