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 第290章 慷慨陈词

第290章 慷慨陈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长安城内的惨剧还没有结束。

    黄仙芝的大军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在城中大肆烧杀掳掠。

    而此举自然也会激起无数百姓的不满。

    只是他们再不满也不能做什么,因为在黄仙芝的六十万大军面前,反抗也只会迎来更残虐的对待,让这种杀戮如同烈火烹油一般更加难以遏止。

    更何况,长安城中的普通居民在面对强大的兵卒时,也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人再多也没用。

    但怨气,还是在不断地积蓄之中。

    有人在尚书省的大门上写了一首诗,以此嘲弄进入城中之后滥杀无辜的黄仙芝大军。

    而在这首诗中,有这么几句。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仙芝虽然是私盐贩子,但也是累试不第的读书人,他当然看的懂这几句诗的意思。

    于是,黄仙芝大怒,将当时在尚书省的官员和守门的士兵,全都挖掉眼睛。

    而后,他又在长安城中大肆搜捕能写诗的人,一连杀死三千多人。

    甚至不会写诗、但识字的人,他也不想放过,全都押送到战场去干苦力。

    ……

    楚歌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其实从他看到的场景来看,史书上对于这段内容的描写,多半是存在一些夸大的。

    毕竟长安城有那么多百姓,会写诗的人应该不止三千,而且识字的人那么多,全都押送到战场去干苦力多多少少也有些不现实。

    但黄仙芝确实因为这首诗而暴怒,因而抓了、杀了不少人,这确实发生了。

    就像史书上记载黄仙芝用大石碾子碎骨杀人做军粮,这肯定是后世文人妖魔化黄仙芝而编出来的。因为只要下厨做过饭就会知道,把人直接碾碎之后也只会得到屎尿、内脏、骨头渣子的混合物,根本不可能入口。

    吃人,也不是这么个吃法。

    用大石碾子碎骨杀人做军粮是假的,但吃人却多半是真的。

    或许史书上对黄仙芝的记载有许多后世文人的夸大和虚构,真实的黄仙芝并非史料记载中那样如妖魔一般狰狞恐怖,但种种恶行,估计也绝对不会少。

    原因很简单,如果他真的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对百姓秋毫无犯,那么他不可能坐拥六十万大军却一败涂地。

    有时候,人心向背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

    当年盛太祖虽然也是义军出身,却能够做到在那个年代很难做到的令行禁止,爱惜民力,不掳掠迫害百姓,也能知人善任,引得天下英雄纷纷前来投效。

    若是黄仙芝也能做到,那么他即便被后世污名化,也顶多是污名化成盛太祖那个样子,而不至于变成一个除了混乱、暴虐之外一无是处的妖魔。

    以上帝视角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楚歌的心中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楚歌当然对农民起义是抱有同情的。

    因为他们都是被压迫阶层的可怜人,是在昏君佞臣的统治下,在被天灾打击之后活不下去的人,只能揭竿而起。

    这个世道先不把他们当成人,他们才被迫变成了恶鬼。

    可是,在看到他们的行为之后,楚歌却很难继续同情他们。

    强者一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一怒,抽刀向更弱者。

    如果说真正顺应大势的起义应该像是燎原的星火,那么黄仙芝的大军却更像是毫无怜悯、毫无目的的野火。

    野火只顾着借风而起,焚烧一切,不管是好的、坏的、亮丽的、腐朽的,全都一把大火烧个干净。

    而在风停了之后,野火便会熄灭,只留下一地锦绣焚成的灰烬。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野火烧毁了旧的制度,给摇摇欲坠的腐朽王朝沉重一击;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野火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在暴虐中却并没有建立起新的秩序,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从长安城内的这一幕就能看出来,黄仙芝,终究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

    野火,终归只是野火。

    ……

    楚歌的视野从长安城中离开,一直向西。

    陡然间跨越千山万水之后,他的视角追上了梁僖宗的车驾。

    梁僖宗准备从长安出逃,直奔蜀中,一如当年安史之乱时的路线。

    只是这次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却没办法甩锅给女人了。

    突然,一队人马在前方出现,拦住了梁僖宗的车驾。

    梁僖宗被吓得魂不附体,只是看到前方战马上翻身而下的一名老臣,他才终于放下心来。

    “陛下!臣等死罪!

    “社稷至此皆是将相误国,请陛下斩臣以谢天下!”

    梁僖宗赶忙上前,将这名老臣扶起:“郑卿,这又怎么会是你的过错呢?朕打算前往兴元(地名),诏令天下诸节度使收复京师,郑卿你是凤翔节度使,一定要守住各个战略要地,千万不要让贼军的势力再度扩大。”

    这名老臣点头:“是,陛下!

    “不过……此去兴元道路艰涩,难以行进,若是有突发事件,臣恐怕来不及奏报陛下。请陛下准许臣便宜从事,相机决断。”

    梁僖宗想了想,还是答应了:“好!苟利宗社,任卿所行!”

    至此,楚歌的视野终于快速下沉,来到了这位老臣的身体上。

    而后,终于出现了天赋技能卡牌。

    【戊·观察入微(蓝色):你对细节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得到提升。】

    【戊·慷慨陈词(蓝色):你的发言变得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也会提升浩然正气的效果。】

    【丁·排兵布阵(金色):你可以自然掌握基础的行军布阵策略,达到一般宿将的统兵水平。】

    除此之外,也有“记忆碎片”、“鼓舞士气”、“绝处逢生”这三个已经默认自带的金色天赋。

    看着面前的三张天赋技能卡牌,楚歌陷入沉思。

    经过这位老臣和梁僖宗的对话,楚歌自然已经确定了他的身份。

    郑畋,此时五十五岁,曾出任梁朝宰相,现任凤翔节度使。

    楚歌通读史料,所以对于这位郑畋,倒是也基本算得上是了解。

    郑畋此人虽然能力有限,不可能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局势中真的挽救梁朝,但在当时的朝堂中,却是少数真正能做事、肯做事的正常人。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与另一位宰相意见不合,双方对于到底是要招抚黄仙芝还是剿灭黄仙芝,各执一词。

    另一位宰相卢携认为淮南节度使高骈足以剿灭黄仙芝,所以不认同招抚的方案。

    而郑畋已经意识到黄仙芝“至众百万、数败官军”的威胁,所以建议先招抚,授其为岭南节度使暂时安抚,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剿灭。

    黄仙芝手下有不少都是因为饥荒而作乱的民众,官职一到,他们在岭南富庶之地吃饱穿暖必然思乡,到时黄仙芝的大军必然离散,再择机一战而定乾坤。

    结果,梁僖宗没有采纳郑畋的看法。

    结果在下达诏书时,两名宰相起了争执,卢携气得将砚台扔在地上。梁僖宗大怒,认为宰相相争难为天下表率,就将两名宰相全都免官降职。

    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显然郑畋才是对的。

    黄仙芝此时只是占据了岭南,所以一个岭南节度使还是能招抚住的。可朝廷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于是黄仙芝大怒,继续兴兵北上,直趋江淮。

    而卢携所器重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却根本没有出击,只是消极防守、放任叛军过境。

    此时梁僖宗才后悔自己没听郑畋的话,又让他去出任凤翔节度使。

    而后,便是黄仙芝大军攻占长安,梁僖宗仓皇出逃,在路上遇到了前来救驾的郑畋,这才有了上面的那段对话。

    从结果上来看,虽然郑畋还是没能挽救梁朝灭亡的命运,但他成功纠集大军,招揽散落在周围的神策军和各地的节度使,成功击败了黄仙芝的大军,为梁朝最后续了一口气。

    楚歌猜测,此时自己便要想办法去复刻郑畋当年的操作了。

    只是看向面前的天赋技能,楚歌却有些迟疑了。

    “默认自带三个金色天赋技能,‘鼓舞士气’和‘绝处逢生’这两个技能,都很有用。

    “绝处逢生可以让角色在绝境状态下爆发极限,而且不仅是对武者有加持,对文人也有加持。

    “至于鼓舞士气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一个万金油的技能。

    “这次刷新了两蓝一金的天赋,而且都是戊、丁等级的天赋,可以说是相当给力了。

    “只是这个戊级金色天赋,却有些没用。

    “排兵布阵,可以让我自然掌握基础的排兵布阵策略,达到一般宿将的水准。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通战阵的玩家,拿这个提升很大。但我本来也懂行军打仗啊,不需要这个……

    “如果是直接提升打仗能力的天赋,倒是可以考虑。

    “观察入微似乎用处不大,那么,慷慨陈词可以搭配‘鼓舞士气’来使用,应该是用处最大的天赋了吧?”

    楚歌一番分析之后,在“慷慨陈词”的天赋卡牌上轻轻一点。

    郑畋是个文人,所以拿战斗类天赋用处不大。

    排兵布阵确实无愧于金色天赋,可以直接让一点不懂军旅之事的玩家也能达到宿将的水平。但对于楚歌、赵海平这样本来就懂打仗的玩家,意义就不大了。

    除非这技能可以继续提升领兵能力,直接将他们提升到韩甫岳、邓元敬将军的那种水平,那就很值得一拿。

    所以综合分析,还是慷慨陈词更有用。

    因为郑畋之所以能打赢黄仙芝,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有多能打,而在于他成功地说服了手下的诸将和各地的节度使,让他们能够发兵围攻黄仙芝。

    光靠他凤翔节度使手下的这些人,是不可能打赢的。

    ……

    选定天赋技能之后,周围的场景快速变幻。

    楚歌发现自己已经扮演郑畋,并回到了凤翔节度使府中。

    军府的各个将领,已经全都被召集而来。

    接下来,就是展现真正的嘴遁技术的时候了。

    楚歌还是很有自信的,毕竟他此时拿着慷慨陈词和鼓舞士气这两个天赋,再加上文士玩家原本就有的浩然正气。

    三天赋骑脸,怎么输?

    楚歌确信,自己的口才或许比不上历史上真正的郑畋,但此时在三天赋的加持下,却必然能够超越他。

    “诸位将士!

    “逆贼黄仙芝已经攻入京师,我梁朝二百余年基业,已经岌岌可危!

    “此贼以贩卖私盐起家,不务耕织,而偷生于剽夺,结连凶党,滋扰乡间。

    “剽掠我征镇,覆没我京师,凌辱我衣冠,屠残我士庶。视人命有同于草芥,谓大宝易窃如奕棋。而乃窃据宫闱,伪称名号。烂羊头而拜爵,续狗尾以命官。燕巢幕以夸安,鱼在鼎而犹戏!

    “黄仙芝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肆意掳掠,早已是民心尽失,我等俱是忠贞之士,力为匡扶之谋,正该兴起百万雄师,会于关内,荡平贼寇,嗜血前耻!”

    楚歌一番慷慨陈词,整整说了将近一刻钟。

    这番说辞,自然是从梁朝和黄仙芝两方面来说的,而这其中的一些细节,是楚歌从历史上郑畋的“讨贼檄文”中摘录。

    历史上的讨贼檄文,除了历数黄仙芝的罪行之外,还对梁朝的功德大加赞扬,说梁僖宗“爱育情深,含宏道广”,又说梁朝“政尚宽宏,刑无枉滥,翼翼勤行于王道,孜孜务恤于生灵,足可传宝祚于无穷,御瑶图于不朽”等等。

    但楚歌没说这些,因为在他看来,梁朝自身也是一样的烂,或许比黄仙芝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但强得有限。

    所以,他干不出这种捏着鼻子吹梁僖宗的事情来。

    虽说“天命学说”在古代很有市场,但抛开这些,楚歌也还有很多可说的内容。

    比如,黄仙芝在京师的所作所为。

    放纵手下在城内烧杀掳掠,大肆搜捕会写诗的读书人,还将此时仍在长安的梁朝宗室、文武百官全都赶尽杀绝、一网打尽。

    种种暴行,其实已经得罪了几乎所有的阶层。

    要知道,京师乃是天下之中,许多地方上的官员在京师多半都有亲朋故旧。

    他们的亲族同胞被屠戮殆尽,对黄仙芝自然是恨之入骨。

    即便没有亲朋故旧在京城,天下的读书人看到黄仙芝如此对待京师的读书人,必然也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楚歌希望通过这一点,唤起众人同仇敌忾的精神。

    在三重天赋的加持之下,楚歌的这番说辞确实慷慨激昂,让众多将领纷纷动容。

    然而,等到他演讲结束后,迎来的却不是冲天的喊杀声。

    节度使府中,寂然无声。

    许久之后,终于有将领说话了。

    “郑相公,末将以为,贼军势大,还是应该等各路勤王军集合起来,再做打算。”

    “末将附议。此时出兵,恐怕无异于以卵击石。”

    “郑相公,天下大势,恐怕绝非人力能够相抗……”

    “听说黄仙芝已经遣使往各节度使处送书信,郑相公,我们不妨看看黄仙芝怎么说,再做打算也不迟……”

    理智到极点的态度,让楚歌瞬间意识到,这次想要通关,恐怕不只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

    黄仙芝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引得人心离散?

    是。

    但那又如何?

    讲天命,讲民心,可再怎么讲,也绕不开两个字,那就是实力。

    此时不论是郑畋手下的将领,还是各地的节度使们都能够看清楚一点,那就是梁朝……药丸。

    之前淮南节度使高骈之所以按兵不动,放任黄仙芝掳掠,也正是看到了梁朝大势已去,所以有了自己的心思。

    各地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掌握着当地的财政权和军权,在梁朝朝廷已经无力节制他们的情况下,一旦梁朝覆灭,他们就是割据一方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为什么要出兵,帮助梁朝灭掉黄仙芝?

    都说天下是有德者居之,但显然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的“有德者”终究是要靠实力支撑的。

    所以,楚歌此时扮演的郑畋,指挥不动这些将领。

    倒也不是说这些将领贪生怕死,关键是这些将领也都认为此举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将领在等着各地节度使一起出兵,这样才有可能打赢黄仙芝的六十万大军。

    然而,各地节度使也在等着有一处节度使能够率先出兵。

    大家都是各怀鬼胎,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更有甚者,不论是郑畋手下的将领,还是其他各地的节度使,都存了投降黄仙芝的想法。

    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

    黄仙芝再怎么残暴,那也是对百姓、对违抗他的人残暴。但对于归降他的人,终究没有大肆屠戮。

    对各个节度使来说,此时按兵不动,表面上投降黄仙芝,静观其变是最佳选择。

    楚歌还想再说些什么,然而突然觉得一阵急火攻心,突然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