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 第113章 静观其变,以待天时

第113章 静观其变,以待天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襄敏若有所思:“上达天听……

    “确实,徐先生你说得很有道理。现在不论是严阁老或者顾阁老那里,都很难要来军资。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卷入两位阁老之间的斗争,火中取栗……

    “此事风险极大,一着不慎恐怕就要被抄家灭族;可如果能成功,收益也同样极大……”

    林襄敏踱着步,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  他问道:“那请问徐先生,我该选何事作为突破口呢?”

    李鸿运沉默片刻:“这个……我也不知。”

    林襄敏愣了一下。

    李鸿运“我也不知”四个字说得相当理直气壮,因为他确实不知道。

    之前他只是跟楚歌分析了一下当前内阁以及东南的局势,可俩人也都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李鸿运对林襄敏最后说的这个解决思路的大方向,还是他白天的时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

    至于具体的做法?

    他倒是想了几个,但全都自己否了。

    比如,李鸿运曾经想过,  是否可以暗中将严茂青的这封密信交给顾清章的人,  或者想办法将严茂青要毁堤淹贼的事情暗示、透露给顾清章。

    如此一来,等于是向顾清章纳了投名状,顾清章有了办法扳倒严阁老,到时候或许也会念他倒戈有功,保住他总督的地位,继续支持他荡寇。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条路绝对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政治斗争里的站队,可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如果所谓的政治斗争就是左右横跳,那未免也太简单了,简直是有手就行。

    这样做,有三个问题无法解决。

    第一,  密信这种东西,  到底能否作为朝堂上的证据?更何况密信中可从未提到盐税、贱卖田地的事,  只是严阁老随便提了一嘴,从军事角度问毁堤淹贼的可行性而已。

    如果严阁老不承认这密信是他所写,或者承认了,但辩解说,  仅仅是从军事角度提出了毁堤淹贼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意见,并未明文下令,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林总督和邓将军手上,又该如何?

    如果淹田一事压根就没有发生,那又怎么证明严阁老要做这件事?怎么定罪?

    第二,顾清章没有上帝视角,他为什么会相信林总督这个铁杆的严党?

    在顾清章看来,林总督给严茂青又是送钱又是送戏班,能当上总督全赖严茂青的提拔,二者的利益已经是深度绑定。

    此时倒戈,为何?为了家国大义?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站在顾清章这一边?

    这样的人,顾清章多半是不敢用的,更不敢拿着一封所谓的密信就在皇帝那里向严阁老发动进攻。因为进攻一旦失败,顾清章的损失也极大,甚至可能满盘皆输。

    顾阁老已经隐忍了数十年,不可能如此贸然地将全部希望,压在一个倒戈的严党身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皇帝的态度。

    皇帝,  到底想不想让严茂青死?

    如果皇帝想,  那么严茂青早就倒了。可现在,  皇帝还没有任何动作,显然还需要严茂青替他捞钱。而严党上上下下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从中央到地方盘根错节,关系复杂。

    一旦严茂青彻底倒台,那么整个朝局必然震荡,严党害怕被清算,会反扑,立刻就要大乱。

    目前朝堂上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严茂青要想办法捞到足够的钱保住自己的首辅之位,顾清章巴不得天下大乱好趁机干掉严茂青。至于皇帝,他有意换掉严茂青,但又担心这种换人引发朝局动荡,也担心失去了严茂青这个捞钱好手,所以正在高高在上地观望。

    此时贸然地插进去,严茂青倒不倒不好说,林总督这个做二五仔的,一定是第一个死的。

    实际上,早在林总督给严茂青送钱、送戏班,而严茂青将他提拔为总督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严党的这条船上。严党倒了,他也必然会倒,几乎不存在任何跳船逃生的可能性。

    所以,李鸿运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些想法全都否了。

    不用试,试了也是白给。

    此事决不能林襄敏亲自去做,他必须要在置身事外的同时,还把事情给办了。

    不能倒向任何一方,而是要想办法让三方都反过来争取他。

    林襄敏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本以为徐先生一通分析能够拨云见日,结果最后局势确实分析清楚了,可对策却没想出来。

    李鸿运赶忙继续说道:“不过,督堂大人,眼下虽然不能一锤定音,却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其一,立刻与周边各位总督协商、向一些粮商施压,借一些粮食,就以贼寇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要赈灾的名义来借,能借多少借多少。

    “其二,让邓将军分兵,不要再死磕蒲宁港,围而不攻即可。尽可能去剿灭其他地方流窜的贼寇,尽可能斩首、立下更多军功。

    “拖下去,静观其变,以待天时。”

    林总督略一思量,这才脸色稍霁:“嗯,徐先生言之有理!我这就安排人去办。”

    贼寇肆虐、百姓流离失所、填不饱肚子,借一些粮食赈灾,合情合理。

    虽然肯定借不来多少,但能借一些是一些。

    实际上,此时借粮压根不是因为贼寇,而是为了以防万一。

    能毁堤的又不只林总督一人,如果林总督一直拖着不办,严茂青也不可能一直干等着,肯定会找别人来办。

    到时候一旦毁堤,必定饿殍遍地,没有粮食赈灾,立刻就会激起民变。到时候就真的完全不可收拾了。

    提前准备粮食,至少到时候能赈灾得力,让危害尽可能地减轻。

    蒲宁港虽然是最大的贼寇盘踞之地、拿下等于是贼寇之患平定了一大半,但再大的军功拿不下来也没意义。还不如暂时围起来,先去剿灭其他地方的贼寇,将零散的军功拿到手里再说。

    零散的军功也是军功,斩首数少一点的捷报也是捷报,一样能给皇帝和两位阁老留下一些好印象。

    这两点举措虽然不足以扭转目前的形势,但至少可以让林总督手上的筹码多一些。

    万一朝堂上真的发生了一些大事,也不至于太被动。

    李鸿运的视野再度被白色雾气覆盖。

    “咦?又失败了?”

    李鸿运懵了一下,但很快他发现白雾散去之后,眼前的场景又发生了变化。

    仍旧是林总督,但此处只有他一个幕僚,而且林总督眉头紧锁、脸色铁青,显然比之前的表情要更加凝重。

    “没有失败,这是成功进入下一阶段了!”

    李鸿运不由得一喜。

    他之前的那番说辞其实也就是碰一碰运气,明显没办法彻底解决林总督的困境,但却还是进入下一阶段了,这说明之前的办法已经接近最优解。

    而现在,新阶段必然会出现新情况,这就是之前所说的“静观其变”。

    变数出现了,自然会带来新解法。

    李鸿运抖擞精神,再度准备好烧自己的脑细胞。

    林襄敏轻叹一声,说道:“徐先生,今日宁县令前来汇报他治下的情况。只是他的表情有异,恐怕是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

    李鸿运不由得精神一振,瞬间有了猜测:“是不是严阁老的命令绕过了大人,直接送到了他那里?”

    如果是历史中真实的人物,每日要处理的政务十分繁忙,千头万绪之下,不见得会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林襄敏能注意到宁县令表情有异,这种观察力已经相当可怕了。

    但李鸿运是玩家,能够确定这副本中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主线有关,所以才能很自然地联想到之前“毁堤”的事情上。

    林襄敏微微摇头:“我原本也有这种猜测。

    “可是……宁县令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对我一向忠心不二。

    “就算我要让他赴死,他都很可能会答应。又怎么会受到严阁老的蛊惑,去做这种遗臭万年的事情?”

    李鸿运沉默片刻:“督堂大人,或许他正是因为想为你赴死,才自作主张地去做这件事、想要解开这个困局?

    “总之,不论是何种情况,现在督堂大人你要采取的对策都是一样的。

    “立刻派人盯住他,在他想要毁堤淹田的时候抓个现行!有了此人的口供,说不定就等来了我们要的转机!”

    林襄敏作为总督,不论是亲自安排毁堤,还是直接倒戈向顾清章,都是不行的。

    有时候在官场,做得越多越错,不做就不错,还真不是一句空话。

    但如果在拖字诀之下,找到了一个新加入的变量,那此事的性质可就全然不同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