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双向选择
47双向选择
章清清捧着手机东寻西问,终于找到京都大学1号报告厅。只见一波又一波的人往里面走,有和她差不多年纪的,也有一些衣着简单得体的的男人和女人。她从京都大学官方号上看见了今天晚上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讲座,就早早倒了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赶过来。先在大学校园里逛了半圈,腿都走酸了。她可真羡慕那些拿着书本着装时髦的同学呀!站在京大恢弘古朴的图书馆广场上,她按捺不住阵阵狂喜,也按捺不住片片失落。
忽然,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华小姐吗?哦对了,她记得华小姐是教历史的,今天的讲座就是讲历史的!她多么开心,立刻追上去。可不对呀,她身边还有一个人,哦,近了,看清了,是郁先生。她跑到半路又停下,她有些怕郁先生。犹豫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门后。章清清鼓起勇气追上去,怀着忐忑的心情跟在几个女孩儿身后畏畏缩缩进了报告厅。呀!这屋顶好高,冷气吹得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缩手缩脚地找了个角落坐下,人一拨一拨地来,她的眼睛都看花了。
报告厅被挤满了,有学生带着笔记本在过道上席地而坐,到处嗡嗡响。华敏之依旧没有看到高老师。
“跟我来。”她弯腰带着郁城在第三排落座,前面都是教授和领导们。
主持人做了简单的开场介绍,所有人随即安静下来。陈教授今天讲授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谱牒学研究”,内容宽而泛,大部分是在普及,亦有些专业性探讨,起登堂入室之用。
不到十分钟,章清清便头昏脑胀,倍感无聊,这和她想象中的历史研究完全不同。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他看起来年纪那么大,头发那么白,大家都那么尊敬他,应该学问也很大吧。可是这个“谱牒”到底是什么呢?她歪着脑袋听了半天,似懂非懂,老师有一大半时间在念ppt,平翘舌不分,听起来既费劲耳朵又累。旁边有两三个人不声不响走了。到底要不要留下来继续听呢?章清清转头数了数,自己的座位离后门只有是十几步路,小跑一阵就能出去了。
报告厅虽然不小,但是超负荷的人群让空气变得浑浊且珍贵。郁城已经多年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了。他总是在一个又一个会议室之间辗转,在一张又一张酒桌上应付,他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感到无限谦卑,无限从容。周围的人们好像都没有身体的重量,只有精神的在空间里游移,这种感觉让人不自觉地放松。
但他清楚,一旦这场讲座结束,台上的学者离去,周围的人群散开,一只脚迈出这个洁净之地,你就会被空虚和恐慌袭击,因为外物的世界是实在的,没有躯体的承载的魂灵会被挤压和排斥,就像一块光溜溜的冰块,内心澄澈透明,在白日里顺着滚烫的铁板滑下,一边前进一边融化,最后化作水汽,什么也无。
他悄悄观察坐在身边的华敏之,她好像听得很专注,本子上记满了笔记。郁城拿过本子过来,一看,笑了。上面确实记了不少东西,不过每段话后面都附有小括号,括号里不是打了一个问号就是打了两个问号,还有些标记着“存疑”两个字。呵,她的话比台上的老学究还多。
他趁其不备抽过本子,在她手背上一敲,“你是来拆台的?”
华敏之从他手里夺回本子,嗔道:“还不准我有自由思想?”
“准。”
好困啊……章清清甚至感到呼吸困恼,身上忽冷忽热。
“历史运动最终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门阀士族或次等氏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他们也通通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这些是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而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又要通过历史现象的纷纭变化才能完成,才能显现。”
陈教授做完一番简洁的概述,把话筒朝推向一边,他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在一片掌声中慈爱又满意地看着台下满满当当的人群。
留下二十分钟作答疑和交流。华敏之班上的一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
“陈老师,我想问一个和今天的讲座没有关系的问题,可以吗?”
“只要是和历史学有关的,你都可以问。”
“是这样的,老师。我是被调剂到历史学院的。我本来报的是经济学专业,但是我的分数刚过学校最低分数线,但没有达到专业分数线。为了能够留在京都大学,我选择接受调剂,先来历史系。后来我问了同班的一些同学,也有一些人和我一样,本身对历史学并不感兴趣,迫于一些现实因素才选择这个学科。而且我发现到了大二大三,也有好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都选择转专业。在这里我想问一下老师对历史学院学生流失比较严重的情况怎么看?”
现场发出嗡嗡嗡的讨论声,好多外院的学生纷纷朝他投去看热闹的表情。
“这小子还挺敢说。”
“人来疯。”
同门的师兄师姐则有些尴尬,和他坐在一起的同学被迫接受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心里后悔死了,刚才怎么和着众人坐一起!
前排的几个年轻老师也面面相觑——又是一个爱出风头的傻孩子。
陈教授用手调整了一下话筒,说道:“孩子,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有转系的意愿吗?”
“我在来之前确实有过这个想法,毕竟学校说了,我们入学一个学期之后有调专业的权利。我没有说历史学不好的意思,上了几节课以后也觉得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是我不清楚如果说我选择历史学,毕业之后我能做什么。有时候我觉得这门学科不仅冷门,而且很固步自封。我感觉很迷茫。”
“好,你不仅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又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这样吧,我们请你们来说一说这个情况,他是你们的老师,也见证了京都大学历史学院近几十年的发展,他比我更有发言权。高院长,高院长?高院长呢?”
他竟然还没来!
众人议论纷纷。
正在历史系正院长徐云盛想要解围之时,报告厅的大门开了一条缝隙,“嘎——”,一个瘦长的书生挤了进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他弓着背,头发乱蓬蓬的,衬衫裤子皱巴巴,背着一个老旧的黑色公文挎包,无精打采,一副旅途劳困的模样,和平日高风儒雅的模样大相径庭。
他似乎在人群中搜寻着什么,有些无措,有些惶恐,有些沮丧,有些疲倦。
有人在幸灾乐祸看笑话,有好心的同事把他拉到前排坐下,陈教授把手抱在胸前,皱起眉头。
主持人对他重复了学生的问题。
“什么?”他听不清。
“哦。”脑子的齿轮似乎被石子卡住了。
高一良接过话筒,转身面对大家,学生会干事朝着他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先拍了十几张照片。
“第一个问题。学科与学生的选择是双向的,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不是一门大众学科,你们在选择专业,其实专业也在淘汰和选择学生。‘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从事史学工作者入门需要明白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个问题,我们最好不要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衡量他人的价值。来去自由,殊途同归。我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选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且为之奋斗和拼搏。”
有的人听得一头雾水,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主持人打了个圆场,一场讲座在激情昂扬中开始,又在一片强颜欢笑中结束。
华敏之和郁城坐在原位上等待人群散去。新鲜的空气和人流逆向而行,源源不断地涌进报告厅。
“你在这里等我一下。”她丛包里取出文稿,想去找高一良。怎奈高一良此时被困在陈教授身边,里三层外三层被师友同门围得严严实实。她看到老师胡渣邋遢,眼圈发黑,几天不见,衰老许多。
郁城坐在原位看她与同行寒暄,只看见几个人张嘴说话,并听不到具体说些什么。他翘起二郎腿,大胆地目不转睛的盯着华敏之看。
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郁城等得有些不耐烦。
人走得差不多了,墙上的时钟指向十点钟,他想,老人家一晚上说那么多话,不累吗?
几个女学生在门口探首探脑。环顾台下空荡荡一片,轻手轻脚走了进来,先在过道的椅被上贴标签,又开始拆台上的横幅。郁城坐在内侧第三排,看来也是嘉宾席。外侧前三排和内测第一排座椅都被贴上了红底黑字的名牌,他周围似乎自生结界,无人敢接近。
一番谈话终于结束,台上的讲桌上堆起水杯高的论文,年近四十的师兄把它们抱在怀里,人群簇拥着陈教授缓缓离开。
“高老师。”华敏之轻唤了一声。高一良回头看她,脸上露出既欣喜又凄怆的神情,最终和众人消失在广阔而昏暗的校园里。
见她神情黯然,郁城上前询问,“怎么了?”
“没事。”她掩饰内心的失望和疑惑。孤立、排斥、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席卷而来,她默默低下了头。
正说着,刚来的女学生和学生会干事吵了起来,似乎是为了场地使用的问题。
几个同事过来和他们打招呼,大家都很客气,也不八卦,点头之交。
怀揣着的乱糟糟的心走出报告厅,冷风吹散些许忧愁。夜里的校园和白天的校园是完全不一样,年轻的生命回归狭小的宿舍,空留下一幢幢高大的教学楼、实验室。到处有些阴森,楼梯口里传出来的光是白金色的。
“我去那边。”
“我走这边。”
华敏之的车停在西广场,郁城的车停在校外商业街旁的停车场。她在拐弯处看见郁城停在最侧打着双跳,她按了按喇叭,俩人一前一后朝天河驶去。
这种感觉有些微妙,你们不在同一个空间里,却明确地知道对方就在自己身边。在空旷地高速路上,莫名有一种被陪伴的安心。
下了车他们相视一笑。
“刚才会无聊吗?一直坐了那么久。”
“不会。”
华敏之笑笑,想说些什么,又找不到话题。并肩朝屋内走去,远远听到几声狗吠,辛巴似乎正和谁玩的很开心。
郁雯捏着黄色短毛绒小棒球,发出“嘎嘎”声逗辛巴玩。辛巴吭哧着去抢她手里的球,她像个孩子一样大呼小叫,在客厅里光脚跑来跑去,自娱自乐。
“姑姑?”
此时,高一良匆匆追回报告厅,人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