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爱国学霸穿到50年后 > 第47章 完结

第47章 完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2049年10月1日,华国建国百年大阅兵在京隆重举行。

    举世瞩目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不仅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让无数海外华人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凑在电视和电脑前围观这一令人期待的盛典。

    晨曦微露,三军列阵。

    声音雄浑的主持人介绍道“这次阅兵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武器装备已实现全部国产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在稍后的方队展示中,多款新型武器装备将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敬请各位观众朋友们关注。”

    礼炮齐鸣,阅兵正式开始。

    三军仪仗队作为第一个受阅方队,走在最前面的方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女兵方队、院校科研方队人员方队一一走过后,武器装备方队正式登场。

    在一众武器装备方队中,压轴登场的是被网友戏称为“原木运输车”的战略导弹方队。自驶入广场的那一刻,它们便成为了全世界目光追逐的焦点。

    此时此刻,燕大校园的教师宿舍里,68岁的宁蔓华坐在小板凳上摘菜,电视机里正放着阅兵仪式的现场直播。

    “蔓华,你还记得那只小松鼠吗”裴云松戴上了老花镜,食指指着电视里一款圆滚滚的大国重器。

    “怎么不记得那时都跑了几次了,我还跟你去沙漠里把它逮回来。”宁蔓华望着电视,手上择菜的动作停了下来。

    裴云松显然也想起了那些往事,抬了抬眼镜,宠溺又无奈地笑了笑“你啊,当时怎么劝都劝不住,我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四季更迭,不知不觉间,夫妻二人已两鬓斑白。因为身体原因,他们从一线退了下来,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燕大。

    随着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国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那些替外国“培养”科学家的历史已经翻篇。裴云松和宁蔓华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燕大培养更多科研人才。

    他们在

    燕大创设了“英才班”,培养出燕大最年轻的教授、登上nesce最年轻的华国人、破解世纪难题拉法猜想的华国学生还有更多学生沿着他们当年的道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

    晚年,裴云松和宁蔓华每天走在燕大校园里,风雨不改,看起来与天底下所有老夫妻别无二致。

    有一次,老两口在菜市场闲逛时,偶然看到了产自南方的荔枝,通身泛着胭脂红,惹人怜爱,久居西北的他们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没想到询价时,胖乎乎的水果摊老板娘瞟了他们一眼,看起来衣着简朴,就不耐烦地说“这可贵了,不买别乱摸。”

    藏在暗处的保卫人员你对他们俩有多贵一无所知

    数十年来,公众不曾知道,他们是为国铸剑者。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我愿意”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答复。

    二十年后的一天,华国日报发布讣告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宁蔓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5月10日10时50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

    两个月后。

    “导弹制造专家、华国科学院院士裴云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69年7月6日8时10分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最后几年,他们的身份才终于被公开,并双双获得2068年度华国最高科技成果奖,留下了一生的荣耀时刻。

    这天的新闻,再次用平实的文字,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不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这样严肃的消息,很快就在一排排整齐的蜡烛哀悼后,湮灭在舆论场了。

    直到有网友在评论里发布了偶尔拍到的一张照片。

    画面定格在燕大的湖边,垂柳随风飘荡,裴云松笑呵呵地骑着半旧的自行车,宁蔓华在身后轻搂着他。她已慈眉银发,却依然笑得如同18岁的少女,周围的空气变得绵软而甜蜜。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神仙眷侣羡慕”

    “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

    “果然最好看的都上交国家了”

    “说好的学霸不能虐狗呢”

    这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乘着热度,有营销号很快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稿子,重点落在二人相遇相知多年,最终共同走到白头的爱情故事。

    那是从各家媒体的报道里零零星星地摘出来的,有二人经过技术修复的青年时期的照片,有燕大论坛的早期截图,有老同学的回忆,还有对他们离世时所在医院医生的采访。

    那个医生是这么说的“这几年,老先生和老太太常到我们医院来。”

    “他们俩没有孩子,平时是亲戚和学生们来照顾他们,我问过老太太为什么不要孩子,她笑说,不要孩子是为孩子好,也是为了国家好。不过,他们的学生把他们当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得很周到。”

    “老太太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今年初在家摔伤后,走动都要人扶着,她的心情一度变得很差。她说怎么就摔倒了呢现在我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死了。”

    “老先生听了就跟她说怎么做不了呢你还能管我们家呀”

    “老太太被气笑了我们家不就只有我和你吗”

    “老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对呀,所以你还得管我。”

    “是老太太先走的,老先生就在她旁边的病床上。”

    “老太太有点糊涂了,说这辈子能做华国人,都是上辈子求来的。”

    “老先生说那我们约好了,下辈子还要一起做华国人。”

    “老太太呢喃道下辈子,还有没有人记得我们呀”

    “可惜,老先生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太太就走了。”

    “后来,老先生也走了,走得很体面。”

    “听说,他们的骨灰将会被安放在冬青陵园,那个距离导弹最近的地方。”

    网友们纷纷留言道

    看到我就踢我去背书“我是考研党,看书累了来上网,没想到看完这篇,我又可以了”

    一只路过的喵酱“歪个楼,楼上快去背书”

    不吃香菜“那个年代的爱情,便是一世一生一双

    人。”

    来世还在种花家“下辈子,还有没有人记得我们呀永远记得”

    宇宙在逃小可爱“他们没有孩子,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

    南陈北李“同志这个称呼,才是他们的爱情的最好诠释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我这里8g网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们肯定很想看到未来吧,希望那时祖国更加强盛,告慰这些前辈”

    文荒终结者“编剧陈冰大大,一人血书求把这神仙爱情写成剧本”

    晋江小透明在此“楼上的,网络爽文都不敢这样写啊”

    不久后,燕大官方平台发布了一个视频,将这波网络热度推向了。那是从校史资料里翻出来的早期视频燕大2003届物理系1班同学的毕业合唱表演。

    舞台中央,那个扎着麻花辫、身穿白色衬衣的领唱姑娘,正是宁蔓华。清亮的歌声穿透了历史的迷雾,把人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他们选择的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祖国不会忘记,这是他们许下的青春的诺言。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个班真是星光璀璨,除了宁蔓华这位华国最高科技成果奖得主,还有华国工程院院士、物理学教授、飞机设计师、船舶工程师、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经济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放光芒。

    这些优秀的人,有幸相遇,彼此激荡,终成江河。

    一众网友也被他们所感动。

    “单曲循环了一遍又一遍,我一个大男人,眼睛里突然进了砖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吾辈之楷模”

    “他们年轻时好好看啊眼睛里都有光”

    “真的看哭了我这个50后就爱看这个,别再给我看流量咖了”

    “你们别再骂流量咖了好吗我怕我赞不过来了”

    “到底还有多少无名英雄,至今仍不为人知呢”

    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从未改变的是一颗鞠躬尽瘁赤子心。

    数月后。

    已经去世的裴云松和宁蔓华,再次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起因是国庆节当日,一个大学生在社交平台里

    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在华国建国120周年阅兵仪式上首次曝光的最先进的激光武器和超音速武器的照片,一张是官媒公布的裴云松和宁蔓华当年在利剑7号导弹试验成功之时激动相拥的照片。

    短短3小时,这条消息就收获了20万转发和45万点赞,这个原本只有481个粉丝的名不见经传的社交平台帐号,更是粉丝暴涨。

    这条消息的配文为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2021年6月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结局是全书最早写完的章节,思考了很久,我还是想把这么厚重的结局,放在轰轰烈烈的镇国重器的成功发射后面。

    后续会有番外,但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定格在宁蔓华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也就是她为祖国作出最大贡献的时刻。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开文的初衷,是看到了先辈在最可爱的中国里描述对未来的憧憬,他却遗憾地倒在了光明前的暗夜。

    看到了先辈在觉醒年代里说“假以时日,国泰民安了,我倒很乐意在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一时心血来潮,遂希望得此奇遇,透过宁蔓华这个意象,让他们真的来到这个国泰民安的年代,亲眼看看未来的世界,做一个热血的青年。

    无奈第一次写,笔力有限,不尽之处,还请海涵。再次感谢大家一路的陪伴和支持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谨以此文献给奋斗着的我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