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假’大儒成真记 > 39、第三九章

39、第三九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九章

    “地震?还是整个京城都囊括在内?这个消息准确?”

    司徒皇帝“嚯”的一声直接站起来, 大声的质问暗卫首领。

    也不怪司徒皇帝如此脸色大变,毕竟地震属于天灾, 一经出现就是上苍,对于当前皇帝的惩罚。

    肯定满朝文武会逼着皇帝写诏己罪书,逼着皇帝承认上天下达惩罚“地震”,是对皇帝的不认可。

    而皇帝要亲自认罪,承认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还得命人筑高台,送祭品, 以后年年祭拜,以获得上苍的原谅。

    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羞耻!

    司徒皇帝只要想起来自己这么英明能干,这么兢兢业业的为全国操劳, 最后还要自己认罪,写下诏己罪书, 想想都觉得恶心!

    地震不经常发生, 可能有人这辈子都没有遭遇过地震,所以众人对地震还是挺陌生的。

    司徒皇帝真的是闹不准,但是看到调查的事情,若有所思。

    “大儒已经认定即将发生地震,请陛下决断。”

    暗卫首领心里其实已经相信了唐大儒所说的地震, 因为京城中确实出现了很多反常的现象。

    “……”司徒皇帝并没有说话, 只是站起身, 来回迈步,紧皱的眉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脑海中闪过了很多的想法, 有各种阴谋论,以及不切实际的想法。

    最好地震是一次乌龙事件,他是真的希望唐大儒预测失误。

    皇帝不好当呀, 司徒皇帝忧心忡忡的想到,面上已经露出难色。

    时间不等人,司徒皇帝没有考虑太久,本身就是一个武断之人,不能再多做考虑了,必须尽快做决定。

    “去请几位内阁和尚书,有要事相商!”

    “去通知全城老百姓:大儒观测又地震发生,皇上下令,所有人不允许在屋内,尽快到空旷地点。”

    “和皇后说此事,让皇后将后宫管理好!”

    司徒皇帝已然已经下定决心,他决定相信自己的挚友。毕竟说出这样的谎话,对于唐大儒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想好如何去做了,就直接下达命令,一项接着一项的命令传达下去。

    “是,陛下!”

    小太监们一路快跑,去各处传递消息,将司徒皇帝的命令尽快传递下去。

    ↑↑↑

    内阁中的四位大臣,轮流值班,恭候着皇上咨询政务。

    严阁老和杨阁老此时正在处理公务,正在干活的时候,突然间接到皇帝的紧急召唤,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虽然已经老胳膊老腿,但是两位阁老并没有耽误时间,一路小跑,抵达御书房,还没有进去,就看到司徒皇帝在门外面等候。

    “参加…参见陛下……”严阁老和杨阁老气喘吁吁的就想要行礼。

    “是非之秋,不必行礼!”司徒皇帝冷静严肃的说道,拜拜手,不必行虚礼。

    “两位爱卿请看,这是收集来的情报,以及唐大儒说即将有地震发生的判断!”

    司徒皇帝将手中的消息,递给两位阁老,冷静的说道,此次商讨的事情非同一般。

    “皇上,万一要是不是地震呢?可不就戏弄了老百姓一顿吗,到时皇上的声誉也会受损。”

    严阁老皱着眉头说道,不得不多想,万事考虑的比较深。

    司徒皇帝脑筋转的够快,他已经将唐大儒拉下了水。“如果没事的话,那最好了,到时朕将斋戒半年,感谢苍天!”

    严阁老听闻,点点头,有决策就好。

    杨阁老则一目十行的读完了纸上所写的信息,脸上已经郑重起来,没有一往慈祥的笑容。

    “皇上,臣原来也隐约听过一些老人家说过,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民间更是有句顺口溜;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看到情报上的状况,已然八九不离十了。”

    杨阁老严肃的说道,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却说着这样的顺口溜,形成了反差,却无人敢笑。

    毕竟可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

    事,怎么就没有提前注意到呢?!

    严阁老同样一目十行,心慢慢的往下沉了,上面记载的信息和杨阁老所说的相差无几。

    “朕已经让全城老百姓,紧急避难都到空旷的地带!”

    “但是,天灾只是一时,后续发生的灾情是人祸,尽快做决定,赶紧商讨出来一个方案!!”

    在司徒皇帝说话时,另两位阁老和尚书们也一同来到了皇宫,都是紧急赶来。

    现在的阁老和未来的阁老们,聚集到一起开始议事。

    内阁相当于专为皇帝服务的秘书处,内阁的办公地点在文渊阁,内阁的官员往往从翰林院中提拔。

    内阁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被尊称为“阁臣”,年纪大的阁臣被称为“阁老”。

    基本上是属于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也是整个国家制定政策的几个人。

    毕竟,虽然皇帝是最终下达命令的人,但是内阁官员确实为皇帝提供建议以及完善制定方案或者是政策政务的官员。

    内阁和六部处于互相制约阶段,内阁无法绕过六部独揽大权。

    而六部尚书也受制于内阁,皇帝就是需要限制所有的官员的权利。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此时全国的权力都集中在司徒皇帝和他面前的这些官员的手中,一项项目的命令布置下去。

    各种物资都要准备好,现在都是生死激素,争分夺秒的干活呀!

    在真正的困难面前,就算是有利益冲突的官员们也都已经摒弃前嫌。

    司徒皇帝和他的阁老们第一次在寒风中,讨论的灾后重建,以及如何安置老百姓的问题。

    所有人都抱着不要地震,不要地震的心,却抱着如果地震了,大家该如何解决问题。

    ………………………………………

    京城,有鼓楼,是传递消息的重要途径。

    本来京城的老百姓们正在继续着往常的生活,虽然水井泛浑水,家中养的鸡鸭很闹腾,但是大家都没当做一回事

    而且京城内的老百姓们也算是城里人,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家禽,也看不到太多的大

    自然给予‘警醒’。

    “皇上有令,所有百姓通通走出房屋!!大儒观测,将有地震发生!!”

    骑着快马的御林军们歇斯底里的吼叫,不停的说着皇帝的决定。

    鼓楼上不停士兵的敲着鼓,再提醒所有的老百姓。

    而听到鼓声的老百姓们也都纷纷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毕竟鼓楼在不正常的时间钟敲响,就是要有要事发生。

    这正大白天呢,大家手里头也都有活,尤其是老百姓们居住的比较狭窄,没地方躲避。

    只能躲到大街上,站在大街的中间,看到亲戚朋友的时候,大家还相互问候说话。

    “要地震了?怎么可能?皇上怎么会提前预见……”

    “我觉得也不可能,但是万一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还是大儒预测会有地震发生,还是来到空旷的街道上吧。”

    “对对对,我相信唐大儒!我相信陛下不会故意的。”

    “……”

    老百姓们有一个算一个,就算是心里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但是大家也都很给面子,决定在街道上等一等。

    ↑↑↑

    而有不少的学子是唐大儒的狂热粉,对于唐大儒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劝说自家父母带好自家的钱财,一定要在外面等候,将食物什么的都准备好了。

    欧母已经身体虚弱病怏怏,但是庆幸看到自己儿子的转变,虽然她的转变有一些慢。

    “儿子,你不用管我了,我这把年纪,活都活够了,你自己顾好自己就行!”欧母虚弱的说道,觉得自己拖累了自己儿子。

    “娘,你可别这样说,你要是真走了,可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孤零零的了。你舍得吗?”

    “再说了,我相信唐大儒,绝对不是说空话之人。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全部都落到实事上。”

    其中欧志才是百分之百信任唐大儒所说的话,好好带着自己的母亲,坐在大道中间,看着街坊邻居们来来回回的走动。

    整个京城似乎都喧闹了起来,有的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不管哪朝哪代,不管怎样的明君,或者是昏君,就连算卦的都不敢这样断言。

    还从来没有人真正的预测过地震呢,那可是天罚呀,苍天的惩罚,怎么会被凡人所知晓?

    地震在老百姓口中就是地龙翻身,根本就不是凡间的事,那都是神仙的能耐呀。

    有的老百姓甚至开始说俏皮话,觉得这是不是皇帝老爷想要修仙啦,这可不是件好事啊。

    更有不少人在浑水摸鱼,永远有人看不惯司徒皇帝的执政。

    “哎,区区凡人还敢管上天的事了?简直是不自量力。”

    “算了,我家里还有一堆事,你们愿意等,你们就等着吧。我要回去干活了!”

    有别有用心的人,此时直接混淆概念,一脸怒气冲冲的甩手就走。

    看到有人起带头作用了,也有不少的墙头草的老百姓们,心中也烦躁的,也有的也想跟着走。

    毕竟就算是生活在京城中的老百姓,也不是人人都是有钱人。作为京城的百姓,却没有土地,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用钱呀。

    有一些最底层的老百姓都是过着今天打工,今天吃饭的日子,就是卖自己一身的力气。

    不过庆幸的是京城人来人往,商人众多,永远不怕没有活干。

    有的老百姓不信邪,继续该干活干活回到家中该干嘛干嘛。

    而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遵纪守法,听从上面安排,毕竟他们相信一个愿意为百姓减税的皇帝,应该不是什么的坏人。

    ↑↑↑

    贫穷的老百姓们得到消息只能站到大街上,而官员和富商们的复杂中的亲属们,则是拥有着花园空地。

    完全不需要和那些贫苦的老百姓一起去挤大街!

    只不过老百姓们可以说是有一个算一个,都非常的听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上面指使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但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不好骗呀!

    这大冷天的让娇贵的小姐夫人们,出来等候,可别闹了,当然如此不听话的人也占少数。

    很快官员们都派自家的仆人回家:警告自家的人,都听话

    !

    ↑↑↑

    而唐府也已经听到了消息,仆人将消息禀报当家主母唐钱氏。

    唐钱氏一听是自己家老爷预测地震,立刻行动起来了。

    “赶紧的将粮食和水都摆到花园,让厨房做一些容易吃的食物。”

    “还有大小姐呢?赶紧让她在毒屋里边出来!”

    “派人去会试门口等着老爷出门呀!”

    唐钱氏开始让唐府的仆人都行动起来,而唐府都是唐家家生子,对唐大儒的信任简直是信仰级别,别提多听话了。

    “夫人,咱们要不要将被子抱出来?”

    “夫人,……”

    有的仆人甚至将背后褥子都拿出,准备在花园里睡觉了。

    ↑↑↑

    唐明珠在自己的院子中,置办了大量的药材,已经开始研究药丸,如何将药搓成一个个的小丸子,还能保持药效不变,药到病除!

    唐明珠精益求精,不过她天生对毒特别容易上手,然后就想到毒有多种多样,为什么药就不可以呢?

    于是,在唐大儒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唐明珠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唐明珠干起活来,头发都不梳,有时候脸都懒得洗,真的是废寝忘食。

    不过,确实让唐明珠研究出来了一些常用的小药丸,还没有将所有的方子都改良,只是极个别的常规用药,做到了小药丸,也不失疗效。

    正在开心的唐明珠头发都是爆炸乱乱的,没错,她都学会了搓药丸,要不然怎么将这些药搓成小药丸。

    唐钱氏等看到自己女儿那糟蹋的样子,都懒得说了,“唐明珠,我可真是无话可说了,我也不想骂你了,赶紧出来,你爹爹预测京城有地震啦……”

    “好的!爹爹的话肯定没错。”

    唐明珠信心满满的说道,让丫鬟收拾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药材什么的都搬到空旷的地方。

    而唐明珠想的更多,不管怎样的灾情都会面临着疫情,因为处理不及时,尸体处理的不够快,往往会出现问题。

    这一切都是唐明珠的师父一名苗女说的,几年前出身南

    疆的苗女,被唐钱氏收留。

    为了报答恩情,苗女也看到唐明珠确实是非常有制毒天赋,于是除了苗家不传的蛊虫之外,将很多奇思妙想的制度方法都交给了唐明珠。

    对此唐钱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的她,总觉得自己的女儿去祸害别人,总比别人祸害自己的女儿强。

    后来,苗女追到负心男,快意解愁,杀了负心汉之后,就远走高飞,回到自己的苗寨。

    现在唐明珠不想制毒了,她想学会制药,学会救人,会制毒,就要会制解药,医毒不分家。

    唐明珠家境好,还有宠她的父母,很多医书都能轻松的得到,这就让他在干活的时候事半功倍。

    唐明珠坐在院子里,直接席地而坐,拿起自己的白玉捣药锤,开始制备药丸。

    “有田七……”唐明珠神神叨叨,研究起来药,六亲不认。

    唐钱氏很害怕,还和唐大儒说过此事,不过唐大儒却哈哈一笑,并且表示不入疯魔,怎么算是一名合格的研究人?!

    唐钱氏只能表示眼不见心不烦!就是有些愁人呀。

    …………………………………………

    司徒皇帝得到报信,京城的老百姓们都非常的听话,就算有极个别的存在,也不伤大雅。

    老百姓们有多么的听话,后宫中就有多么的难搞,

    后宫中的嫔妃,那真是作死小能手,不分任何时候都能作死。

    皇后下令让所有嫔妃去御花园,空闲地带站好。

    然后同时下令内务府准备出来粮食,还有其他各种物品都需要备料。

    嫔妃们又怎么会好好的听话呢?尤其是那身娇体弱的嫔妃们,站一小会儿也就行,那裹了小脚的嫔妃站的时间太长了,容易脚丫子疼。

    “不知皇后到底所谓何事?臣妾真的是疼痛难忍,这么冷的天儿,也不能让臣妾们一直等在这里呀……”

    最近受宠的刘美人,下面官员送来的“扬州瘦马”,身段柔软,长相绝美,此时苍白着脸说话。

    老的妃嫔无人敢说话,继续就这么站着等着。

    就连冷宫中的

    四位美人,都不说话冷冷的瞅着最近独受宠爱的刘美人,真香,还真把自己当个玩意儿。

    叶皇后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虽然叶皇后无子无女,但是谁让皇帝敬重她呢。

    此时冷着脸一声,冷哼!叶皇后可不管这些新得宠的美人,都是一些小玩意。“现在要走,也没人拦你!!”

    皇后一声令下,无人敢搭理刘美人,毕竟皇后才是说话最算话的那个人,也是司徒皇帝最敬重的皇后,

    虽然平时不见皇后有多受宠,但是一到了关键时间,皇上第一个想起来的人永远是皇后。

    刘美人看着众人看自己鄙视的眼神,恨的只是咬牙,不留声色的用手摸摸自己的小腹。

    这段日子服侍皇上,这月的月事来的稍晚一些,对于刘美人来说,这可是大事,这预计着自己可能怀孕!

    “那臣妾就先行告退了~”刘美人微微行礼,带着自己的宫女就离开了。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自己,刘美人可是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可是个金宝贝疙瘩。

    “带人去报给皇上,剩下的人都在御花园坐着,对了,别忘了通知冷宫中的翰林们……”

    叶皇后对这种小姑娘见的多了,看着都麻木,她不会还觉得皇帝还有真心在吗?

    皇宫中年年有新人,年年有秀女,真正站住脚的嫔妃,就是生儿育女的几位嫔妃。

    果然有宫女前去禀报给司徒皇帝,直接得到皇帝口谕:管她去死!

    后宫中,嫔妃们还是比较信任叶皇后,大家都一样,也没什么挑挑拣拣。

    ↑↑↑

    冷宫中,翰林们正在判卷子,得到消息之后,他们最先做的就是将屋子中的试卷都摆到院子里。

    保护好这些试卷,闲来无事,坐在院子中,翰林们安静自若继续干活。

    在危急时刻,真的能察觉出来一个人的素养到底是如何?!

    ………………………………………

    京城在司徒皇帝的吩咐下,都在行动时,唐大儒也已经行动了。

    由于跟在唐大儒身边的主考纪尚书以及王典院士,已经得到了消息

    。

    三位主考官外带十几名副考官,简单的交代了事情的重要性。

    面临着如此大的事情,所有的官员脸上面露男色,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们可不敢让这些考生出来,再说让这些考生们真正放弃考试,也不行!

    毕竟举子们已经辛苦了多年,怎么可能为了一句猜测的话,而放弃自己的命运了。

    “大儒,我们都听您的,您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

    纪尚书最先反应过来,态度诚恳的说道,此时人们需要一个主心骨。

    “对对对,大儒,您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听您的,我们这就行动!”

    官员们此时都庆幸自己不是主考官,不用担责任,就算是有连带惩罚,但是也不负主要责任。

    唐大儒心想:你们倒是将我给舍出去了。

    首先唐大儒让士兵们将所有的考生的单间打开锁。

    考生们还挺吃惊,这考试刚考到一半,开锁是什么操作?!

    举子们都能沉住气,并没有大声喧哗,但是他们都等待着一个回答。

    每一位举子都算钻出自己的单间,身子咔咔作响,能够站起来直立一下,也算是一件好事儿了。

    会试第三次考试,有因为生病而放弃科举的举子,有觉得自己前两场没有考好的举子直接放弃本次会试,毕竟要万一考个三甲进士,“如夫人”,那多尴尬呀!

    所以第三场会试直接刷出去了一多半的举子,但是也剩下了大几百的举子们在坚持科举。

    举子们没有交头接耳,但是都紧皱着眉头聚集到一起。

    此时唐大儒拿着硬纸板做的喇叭,说话的声音经过传播很远。

    唐大儒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地震的预测,以及外面老百姓们也都在躲灾,整个京城在皇上和大臣们的努力下,正在积极准备赈灾。

    “……我不是独断之人,接下来是否继续进行会试,教给你们自己决定,二十个数的决策时间,打算继续科举的举子,请举起手!

    请大家认真决定,监考官员们将一直伴随着你们的决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