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 第95章 第95章

第95章 第9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大的礼堂在西门进来学校办公楼对面的二楼,是原来燕大的建筑,现在专门用作礼堂,这次的讲座就在这里举行。

    巴尔要在京大开讲座的事情已经在学校里提前预告,星期三那天,学校的大礼堂早早就坐满了人。

    法语专业的学生全员参与,其余专业的学生虽不做要求还是来了不少。除学生外, 老师的人数更引人注目。法语专业,其余外语专业,中文系几位教授,甚至还有几位苏联的教授在这里。打眼一看,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几乎是一半一半。

    巴尔是和他的医生一起来的,苏葵就跟在他和萨拉身边。

    他看到礼堂的情况停了停∶"我以为并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听。"

    新小说流派目前在华国文坛是一片空白,这也是他来这里的原因之-

    "巴尔先生,事实上,大家很愿意了解您国家的文化。"

    苏葵还说起了之前埃德蒙来京大开过讲座的事,巴尔从前也在巴黎大学任教,这几年离开学校一心创作。

    没有人不愿意听到夸奖自己国家的话,巴尔也露出了些微笑容。

    但他还是说道∶"苏,即使你这样说,也不会改变我并不如埃德蒙受到欢迎的事实。"

    应该说,他所代表的新小说流派不如现实主义流派受到欢迎。

    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多个世纪,拥有深厚的文学土壤,对大家没有任何接受难度。而新小说流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写作,写作常常是四处跳跃,云里雾里,读者甚至难以读懂,在刚刚出现的一段时间遭到了猛烈的批判。

    巴尔完全知晓它一开始并不被人接受的事实, 因为它在其余国家的发展确实并不顺畅。譬如苏联的文学界就完全不接受,批评它是"现实主义的反动",不具备成为一种文学思潮的能力。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我们是一个创作流派,这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倾向……巴尔今天的精神很好,在讲台上讲述"新小说"的创作,一开口就是对文学流派的否认。

    倒是下面听讲座的几位苏联教授有些沉思。

    苏葵作为他的翻译就在他的旁边,几乎是他话音落下,苏葵就能接上翻译,将他的意思准确表达。

    "旧时的创作方法已经趋于僵化,我们期望能以完全创新的姿态,打破现有的创作方式……塑造人物并不是主要,而应该写出一个更加准确,直观的世界……"

    下面的老师同学全都带了纸笔,礼堂里除了他们两人的声音就是一片记录的声音。

    这种浓郁的向学气氛让巴尔非常惊讶且欣慰,让这位老人的精神都仿佛好了很多。从新小说的出现到发展,再到剖析自己的作品。

    书上学的和本人讲的是不同的角度看法,苏葵就觉得受益匪浅。

    他的讲座分为上下两场。

    始终是年纪大了,中场休息的时候苏葵就注意到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于是她说道∶"巴尔先生,大家听了这么久也许会有一些疑问,下半场您不如考虑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

    巴尔知道苏葵是在为他着想,他的医生也看着他,最终他还是同意了。

    或许是因为有苏葵在上面,或许是因为他们"预习"过有了底气还有了兴趣,这会儿竟然真的有很多学生举手想要向他提问。

    本来想要探讨的老师们笑了笑,将这个机会给了孩子们。

    "巴尔先生,我读了您的小说《格雷夫人》的一部分,里面有一些情节我不太理解……"

    "淡化故事情节和人物,打破时空限制写作,巴尔先生,这几项完全和传统创作不同,就是您所说的创新吗"

    "就算是为了表现真实世界,但是如果小说没有结构也没有细节,怎么才能让人产生代入感呢 "

    ‘::

    一个个问题从苏葵这里转向他,巴尔显得非常惊讶。

    他早就做好不被接受的准备,却没有想到京大的学生不仅没有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反而还对此非常感兴趣。

    当然最让他惊讶的是他们提出的问题。

    有些是他讲过的,而有些总结性的话他根本就没有提过。

    他很愿意回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不论有多么简单。这代表他们认可这样的创作倾向,对于巴尔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只是结束后他仍旧不解∶"或许还有其他人曾经来过华国"

    "您是第一个讲述新小说的作家。"苏葵明白他的疑惑,只是笑道,"巴尔先生,我们很愿意了解您国家的文化,这并不是假话。事实上,我们目前已经为法国的当代文学史编撰了教材,您所说的新小说就在其中。"

    巴尔完全被这个消息震住了一瞬∶"是谁编写的"

    苏葵微微笑了笑∶"就是我。"

    哪怕已经猜到,巴尔还是难以相信这个事实。

    "苏,我或许要重新考虑对你的看法了。"

    他现在才真正觉得,眼前这人与当初报纸上看到人的确重合了。

    巴尔没有忘记自己要与她探讨的事情∶"我想听一听你的创作想法。

    国内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上国外的新小说文学

    大家已经知道《小草青青》出版国外,还猜过它肯定要被反对,巴尔一说要与苏葵同台探讨,大家就知道大事来了,纷纷支起了耳朵。

    就是听不懂,不是还有他们教授在旁边吗

    然而他们期待的大场面和他们想象的好像不太一样。

    苏葵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巴尔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倾听者,在苏葵说完以后才向她提了几个问题。

    就这

    "但你不能否认,现在的文学形式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停滞,即便是你的作品已经力求创新,但仍然陷在这个体制……

    来了!观点分歧来了!

    然而苏葵只是思考了一下就说道∶"的确如此。"

    她与现在的小说只是创作手法的不同,事实上落脚点还是以人物情节为主,和新小说流派颠覆一切的写作有根本性的不同。

    "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博人眼球,它既是必然也是必要………"

    苏葵带着赞赏的笑意点头∶"我认为您说的非常有道理,新小说流派的诞生的确是一次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尝试。"

    此刻巴尔和好多人一起陷入了不解。

    原以为苏葵会反驳,谁知她竟然都点头附和他,看样子来十分赞同他,他准备的很多话竟一下子没有了用武之地。

    巴尔问∶"你并不和我争论"

    "我为什么要和您争论呢"苏葵带笑反问,"我非常欣赏您的作品,也完全赞同您的创新。"

    巴尔看着苏葵,却仿佛看不透这个人。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喜欢我们的创作。"即便他们现在国内创作繁荣,但在世界上却不是主流他们在国外开的几,次讲座都没有得到好的成效。

    苏葵听到他话里的怅惘。

    "巴尔先生,在哲学上有一句话,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苏葵对他道,"而我完全相信它具有光明的前途。"

    苏葵并不是信口开河,也的确很欣赏这个流派。

    新小说流派占据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文坛,只是确实难以被世界文学接纳。

    直到眼前的这位老人,巴尔。他在几年后凭借自己的新小说作品一举获得了诺奖,轰动了整个世界。

    新小说流派影响力迅速扩散,吸引了一大批新生力量加入其中,创造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后甚至又有人再次获得诺奖,新小说流派真正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流派。

    哪怕后来渐渐衰退,也没有消弭它的影响,现今很多作品中还常对其创作方式有所借鉴。

    "您的创作是具有领航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存在。"苏葵对这样一位领航者的评价十分高,甚至说出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它足以匹配诺奖。"

    巴尔在苏葵这里受到了震撼。

    "我想他一定是被你震撼到了。"这会儿萨拉就带着夸张的语气,"苏,我发誓,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露出这样的神情,,他竟然说想要留在华国,这还是那个固执又恋家的老巴尔先生吗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本来他是打算开了讲座就离开的,现在竟然说要留在这里,还主动提出要在京大与法语专业的几位教授交流。

    要知道,他从前眼里只有自己的创作,可是非常不愿意与任何写作现实主义的人打交道的。

    不只是巴尔,他们也没有想到那天的讲座会是这样一个发展。

    "苏,我想你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评论家。"

    没有谁能够拒绝真诚的夸奖,哪怕是巴尔也不例外。

    何况他不仅收获了真心的夸奖与莫大的认可,还在华国这里得到了对新小说最大的接受度。

    "我或许不是什么优秀的评论家,但巴尔先生曾经一定是个优秀的教授。"苏葵脸上带着笑意,"当然,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编者。"

    不怪苏葵笑了,实在是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帮手"。

    他们这段时间正在编写教材,法语专业的教授答应苏葵,等到这一册文学史编写完,,就同意她跳级。

    巴尔得知此事,竟对苏葵说道∶ "或许我可以帮忙。"

    他曾经在巴黎大学任教,对于本国文学史的研究还有谁比他更了解吗

    于是,苏葵为自己拉到了一个最强的外挂。不仅是编写教材最好的顾问指导,还请他为当代文学史部分作一则序言。

    看到苏葵十分推崇信任的目光,巴尔不知道想了什么,竟真的同意了,还将自己的手稿送给了她,见苏葵珍而重之,他承诺等他回去,可以将自己的小说手稿送一份给她。

    诺奖大佬的手稿!

    哪怕苏葵说太珍贵不能收,巴尔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

    这些手稿的确是他的心血,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获得诺奖了,但即便真有那么一天,他也愿意让这份手稿待在欣赏它的人手中。

    于是,苏葵继几位作协作家后,又收到了这份重量级的手稿,成为她将来展览出的珍品之一。

    来华国短短一段时间,这位固执地不爱与人接触的老人就好像与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女成了关系良好的"朋友"。

    大概是唯——位与他文学创作不同却还能与他交流的朋友了。

    这样的变化连萨拉也是一阵惊叹。

    然而接下来听说苏葵想要参加跳级考试,还是从一年级直接跳到毕业班的事情,她就不是惊叹,而是惊愕了。

    这么多门语言,能够自学参与免修不说,现在还想要直接跳毕业班,这样的人才天赋,就是她也不能常见。

    "或许我要亲眼见证奇迹的发生了"

    这场被萨拉认为是奇迹的考试被推迟在本周末举行。

    英语系的几位老师亲自为她出了几份长长的试卷,涵盖从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所有知识点。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题型题量难度都是经过他们商议敲定。

    这份试卷会被作为模板保存—跳级考试的模板。以后如果有人要和苏葵一样跳级,就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郑云虹一边给她发试卷,一边就笑道∶"苏葵同学,你也算是开创了先河了。"

    硬生生把学生的水平拉高一大截,为着她的特殊情况,学校都不知道临时商议了多少规章制度出来。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麻烦,写作课的杜教授就笑道∶"我只盼着像苏葵同学这样的越多越好。"

    考试还是在教学楼的教室里进行,监考老师还是原来的几位教授,甚至她坐的位置还是第一排。

    一切恍惚是她刚进学校参加免修考试时的场景重现,让几位教授都有些唏嘘。

    再一看苏葵,她也还像原来一样沉着冷静,下笔有神。

    仿佛面前不是横跨几个年级的难题,而是在做平常的作业。

    他们对视一眼,眼里都有着了然的笑意。

    果然,在时钟走过半以后,他们又听见了那熟悉的清脆声音∶"老师,我交卷。

    ,‘

    这次的题量不是期未考试能比的,一天时间下来,哪怕中途没有怎么休息,她不过才做完了两套卷子。

    本来考虑到考试强度大,老师们是准备让她一天做一套试卷的,只是苏葵想要一鼓作气解决这件

    事,连续两天都一头扎在长到吓人的试卷上,中间还抽空考了个口语。

    知道她行程的人都被震得不敢说话。

    终于在星期二的早上,郑云虹笑眯眯地通知她∶"恭喜你,苏葵同学,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去毕业班报道了。"

    为什么星期二才通知

    因为他们改试卷都花了整整一天,可想而知他们出的题量有多大,还不只是题量的问题,还有题的难易问题。

    他们没有因为苏葵的水平高就故意提升难度或者降低难度,一切都是按照符合跳级考试的水准来出的题。

    大学几年的知识点何其庞大,在这样高强度的考试下,她竟然还能保持这么高的正确率,就是老师们也不得不说一声,她跳级是是正确的选择,按部就班的学习完全是在浪费她的天赋。

    她跳级成功的消息不是秘密,伴随着班上同学一阵咽口水的声音迅速传遍了整个学校。

    这会儿不只是他们班上的同学恍惚了,是所有人都震住了一瞬。

    苏葵跳级毕业班!

    都是一起进学校的,她一来就申请免修不说,现在他们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些人还没有适应,结果这人竟然就要去毕业班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大学最后一学期了,也就是说,等这学期过完,她岂不是就可以毕业了!

    此刻大家心里都产生了一个想法,她真的是来上大学的不是来走过场的吗

    要苏葵说,她还真是来走过场拿文凭的。大学从前就读过,完全没有必要再完整读—遍尽快参加工作才是她的需求,学生的身份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好在她现在也算半个工作人了。李先河为她挂了一个实习的岗位,让她担任临时翻译。

    又因为她曾经在与法国的文化交流中有过重大贡献,这次才能够让她出席由口口,外交部和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化引进交流会。

    萨拉是以商谈法国文学作品在大陆和港城的翻译引进这件事的名义来的,当然也为此做好了准备。

    他们随行的人带来了目前国内的文学作品统筹报告,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主。

    并非她偏向这个流派,而是明白了这边的需求。

    —这次的文学作品引进,大陆不是重点,重点是港城。-

    当初在宣传部的会议上提出过,港城在美港基金会的支持下,旗下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反大陆文学,更是不断翻译他们本国的文学作品,传播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

    苏葵当初提过可以和他们打擂台,一边引进大陆的文学作品,一边举办各种活动鼓励本土创作,一边也将其他国家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书籍翻译过去。

    这场会议巴尔并不在,苏葵就坐在萨拉的旁边。

    "这是目前所有适合翻译的书籍,我想你们应该已经有了结果。"会议资料他们已经整理成多份发到每位领导的手里。

    他们也的确是准备充足,国内的版权都已经商议好,只要这边确定,就可以拿到这本书的翻译权。

    萨拉表示了交流的友好,甚至有些书籍考虑到大陆没有,她还带来了样书。

    几位领导没有看过这些书,但自然有专人来选择。

    苏葵就在这个专人的行列。以李先河为主,秦教授等几位法语专业的教授为辅加上她这个对法国文学知之甚深的唯一—个学生,在这场会议召开之前,对这批书籍进行了一轮评估。

    第一批能够作为宣传阵线的书籍,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好是能够具有一定名气的作家,个人风格突出。最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深刻的主题思想。

    不管是明显的还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一共选择了八本书,还为此做了一篇长长的读书报告给领导。其中就有两本是埃德蒙和老弗洛朗这两个熟人的。

    萨拉看着这边给出的结果没有任何意见,一只是提到∶"这几部小说的篇幅并不短,翻译的事情"

    目前国内会法语的真的不多,何况还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翻译水准。翻译一部小说耗费的精力巨大,大家还都有自己的事情。苏葵当初翻译那么快,一是因为翻译自己的作品比较熟悉,二就是因为她几乎把所有事情都丢开,一心扑在上面。

    显然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现在就连苏葵自己也因为准备跳级,再不像以前免修那样闲了。

    "萨拉女士,这件事我们已经有了考虑。"苏葵向她转述这边的考虑。

    光靠自己当然是不行的,他们预备让留法学生,海外侨胞为此贡献一份力量。而目现在有了作家基金会给港城提供支援,他们也可以向美港基金会一样,提供稿酬请人翻译。

    这些意见得到了萨拉的赞同,她非常认可这种能够把所有力量统合起来的方法。几位领导就不由得看向苏葵,都对她笑得很和善。

    萨拉问她∶"苏,他们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眼神看你"

    "嗯——大概是因为这些想法就是我提议的吧。"

    这些想法确实都是苏葵当初提议的,现在竟然真的被采用了。

    萨拉惊讶地眨眨眼睛∶"亲爱的,你还有什么大惊喜没有告诉我吗"

    苏葵是没有惊喜告诉她了,不过她笑道∶"萨拉女士,今天的会议圆满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惊喜了。"

    这代表着他们终于又在文化交流上跨出一大步。

    这一边的外交是因为达成协议而惊喜,而另一边外交却又因为港城事件再次陷入纠缠。

    港城案件已经移交法院,谭惟伦几人等到了对他们的审判结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