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42章 发展中的难题12

第42章 发展中的难题1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邵宏铭口中得知,作为集团最为期待的合成氨项目,尽管携带了足够的设备、配件,并且将规模、型号压倒最低,但和燕朝此时的工业水平相比,仍旧是跨越时代的先进科技。

    正是由于太过先进,无法完成常用耗材生产,咱们这套合成氨设备,只能老老实实地下马,等日后条件成熟时,再重新启动生产。

    说到这里,符思南还是有些不死心,让邵宏铭说说具体是哪些耗材,咱们一起想办法嘛?

    待邵宏铭说出铁铬、铜锌、钴钼等催化剂名称时,就连跟化学沾点边的符思南都有些懵逼,即便是耳熟能详的甲醇,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制备的,其他如压力控制、温度控制、蒸汽输送、清洁空气输送等操作技巧,大家听起来几乎和天书没什么区别。

    当邵宏铭准备给大家讲解压缩机原理时,被林志刚断然制止,表示话题扯的有些远,咱们先把干不成的原因讲清楚,再给大家普及科技知识,或许更为妥当。

    原因其实很简单,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那些催化剂没法生产,即便是找到相关矿藏,也难以达成规模化筛选、合成。

    关键是这些东西都是耗材,在合成氨制备过程中必须随用随加,一旦出现短缺,整套设备都得停工。

    对于长期连续运转的工业设备,停工和报废仅为一线之隔,一旦整修不到位,要么直接报废,要么强行启动后,被爆炸等恶性事故弄得面目全非。

    因此,在没有质和量的前提下,谁也不敢轻易启动设备运行。

    待邵宏铭解释过后,林志刚又略作补充。

    像蒸汽机这种设备,属于工业化初期的产品,其所依赖的产业链很短,是农业社会转入到工业社会的最佳助力,而合成氨正好相反,它是工业化后期的产品,其中关联的产业链极为复杂,集合了大部分高级工业技术,很难脱离开基本面,一蹴而就。

    说白了,咱们来到的这方世界,实在是太过落后,像合成氨这种科技树上的皇冠,现在还没有摘下来的能力,根本没有投机的空间。

    面对如此无奈的局面,大家只能沉默以对。

    最后,孟庆祥心有不甘地询问,按你们专业人员的预测,还需多长时间?咱们就能具备启动合成氨项目的能力。

    林志刚看向邵宏铭,邵宏铭则是轻叹一声,表示先等上十年,然后再视情况而定。

    另外,之所以没有向管委会作出详细说明,也是因为不甘心,在启动保护性施工之后,工业部众人还在思谋各种取巧办法,直到总部调研临近之时,才由林志刚最终拍板,决定彻底放弃合成氨项目,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更加务实、可行的产业中去。

    听话听音,孟庆祥连忙看向林志刚,询问他的想法。

    林志刚笑着表示,站在化工产业的角度,咱们现在最有可能实现的,只能是硫酸制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造纸业。

    就像制铁业一样,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对燕朝造纸业的降维打击,进而获得丰厚收益。

    其中还有一处关窍,那就是造纸产生的硫酸盐废水,恰恰是制备硅砖的粘结剂之一,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啦,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他这边就不再展开解释啦。

    总之,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在一个极可能失败的项目上,至少在当前,肯定得不偿失。

    话说到这个份上,孟庆祥、符思南心中门清,工业部作出如此选择,也是站在全局考虑的结果,虽然令人遗憾,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梁继盛一直没吭声,只是在邵宏铭的引领下,沿路向前巡视一遍,最后又站在一处院子门口,盯着南边不远处的炼焦副产氨气(硝酸)的设备群观望一阵,才带人走入院中。

    邵宏铭询问是否全部看完再作讨论,梁继盛摇摇头,表示咱们先敞开聊聊,等把事情聊透了,再细细查看不迟。

    众人在院中坐定,开始小范围座谈,而曹廷义、刘方等一众归义民则在院外等候,并未像之前那样,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

    用刘方的话来说,就是首长们开会,咱们别瞎过去凑热闹,若是讨论的话,倒是可以参与进去,跟着长长见识。

    院子里,梁继盛脸色稍稍舒缓,沉声向邵宏铭发问,若是强行启动合成氨项目,成功的机率有多大?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邵宏铭细思片刻,随即作出表态。

    只要不惜一切代价出去找矿,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应该是没问题的,但从燕朝的现状来看,光是找矿一项,至少需要数年时光,加上巨量人员的耗费,其代价之大,哪怕把咱们这千把人全投进去,也未必能取得完美效果。

    至于完善合成氨所涉及的各项产业链,并确保长久稳定运行,其任务之艰巨,就凭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完成的可能。

    科学这东西,是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最后这句话,基本上掐灭了众人最后一丝幻想,梁继盛苦笑着看向林志刚,让他通俗地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重启合成氨项目才有可能?

    林志刚伸出一根手指,说是等咱们治下的人口达到一千万,其中至少百万人口具备工业意识后,或许可以继续尝试攻克这座“工业皇冠”。

    话说到这里,大家只能无奈苦笑,所谓任重而道远,应该就是眼下这种场景吧。

    既然希望破灭,梁继盛只能退而求其次,问邵宏铭刚来时搞的那个硝田实验,效果到底怎么样?解决不了化肥的问题,解决一些火药,应该问题不大吧?

    邵宏铭叹了口气,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效果极其有限,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

    硝田这东西,搞的大了就是和农业部争田争粪肥,从产出来看,远不如种粮食划算,更不可能像一桩优质产业那样,给军事部提供海量的火药。

    实际上,早在数月前,工业部已经不再对硝田计划抱有希望。

    取而代之的,则是进行尿液蒸发获取硝酸钾实验,并将各项流程细化、固化下来,

    从实验效果来看,作为应急方案,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启用,只要人群规模足够巨大,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火药,供保安团打几场小仗,还是没问题的。

    到那时候,农业部的粪肥需求会自动降到第二位。

    来了这么久,总算是听到个好消息,本着谨慎的原则,梁继盛继续向邵宏铭询问,你口中的巨大是个什么概念?

    怎么也得十几万人吧,尿液蒸发、过滤、洗涤制备硝酸钾的效率是很低的,因此,必须得有巨量的人口基数。

    要说优点的话,就是制备流程简单、快速,是个应急的好办法。

    听邵宏铭这么一说,众人的心再次提了上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