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38章 发展中的难题8

第38章 发展中的难题8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最后,林志刚又笑着说起湳西农庄的未来态势。

    站在十年、二十年的维度上来看,只要咱们的发展势头不被打断,作为集团创业初始的工业基地,肯定会急速扩张开来。

    到那时候,东岸采矿、炼铁,各种重工业纷纷上马,你们西岸的农庄根本就没办法持续嘛,光是烟尘一项,就能把湳西农庄的田地毁个七七八八,更别提河流污染了。

    关键是为了技术保密,工业部的这些厂子,至少在十几二十年内,都看不到搬迁的可能。

    还有一条,就是人员扩张问题,一旦榆林市的工业人口突破到五万以上,厂房加上住房,就能将湳西农庄的所有田地侵占一空。

    说到这里,众人先后大笑起来,符思南手指着林志刚,直言你们工业部太霸道了,这不是在割我们农业部的心头肉呢吗。

    话音刚落,场内又是一阵大笑。

    所有人都明白,像工业技术这种核心机密,只有放到榆林市这种重兵把守的地方,才算安全无忧。

    笑声之后,符思南先是表示同意工业部的规划,本着工业优先的原则,他这边随后会重新修订农业规划,至少在榆林市,一切以工业部的意见为主。

    梁继盛随即点点头,示意孟庆祥说说意见。

    孟庆祥则看向王海洋,点名让他先说几句。

    王海洋则是一脸懵逼,作为一名看热闹的,他能有啥意见?

    符思南见王海洋不明就里,笑着问他,我这三千亩良田就要没了,你们海运部还等坐的住吗?

    此话一出,王海洋顿时醒悟,就连身边的曹廷义,脸色都变的肃然起来。

    略作思虑,王海洋无奈地表示,原本想着等明年冬天新船下水,再去占城国看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计划完全赶不上变化,海运部这边,今年冬天便会启动前往占城的直航测量任务,还请农业部派专家同行。

    崖东就这么点地,即便是年年高产,也不够养活数万,甚至十数万人啊。

    有了王海洋的这番表态,符思南才稍稍放心。

    接下来,孟庆祥提出建议,希望各家在做规划时,一方面要紧密开展横向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向总部汇报,毕竟从信息掌握的程度来看,总部这边的能力更强。

    从这次调研也能看出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都有一些务实的做法,但在具体操作上,也都存在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少的情况,矛盾大多也由此而发。

    回到发展部的诉求上来,孟庆祥希望林志刚说说蒸汽机、鼓风机的进展情况,三亚那边的基建工作已经搞的差不多了,各路商家的积极性也很高,现在就看你们的鼓风机,何时能登场亮相啦?

    见孟庆祥问到关键处,林志刚笑着说起近期研发进展。

    经过工业部众人的艰苦努力,目前最新一款的蒸汽机已经达到一百多转,基本能满足一些小型动力需求的设备制造。

    随着型砂、煤炭、溶剂石灰从海陵岛运回港内,由粘土、型砂、煤粉混合制备的铸造模具,质量越来越好,进而带动气缸、锅炉等主要部件的品质大为改观,稳定性也比之前的原型机好的多。

    与此同时,加入熔剂石灰的生铁冶炼,效果也相当不错,虽然还达不到炼钢的水平,但在燕朝人口中十分稀有的“锴铁”,咱们这边分分钟都能炼出来,假以时日,通过坩埚冶炼,小规模地弄出些钢来,应该也是有可能的。

    铁的质量有较大提升,由此带来设备制造质量也跟着提升,按照工业部的计划,新的蒸汽机设备还在继续制造、测试,争取能在明年达成五百转的基础水平。

    唯一的缺憾,就是故障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传动轴,还做不到连续工作一天,或者数天的水平。

    要想降低故障率,还得在冶炼水平上狠下功夫。

    涉及到鼓风机、抽水机的制造,工业部目前的精力主要在鼓风机上面,抽水机还在设计阶段,需等鼓风机研发告一段落后,再行启动制造、测试。

    鼓风机的难度主要在转子(叶轮)和齿轮两项,其中齿轮没啥好办法,只能通过不断提高铸造水平,然后凭人工打磨进一步提高质量。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验,一步步完善制备手册,将整体制造效率、品质提升上来,这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作为鼓风机的核心部件,转子对品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试验过几次双叶片转子后,工业部决定直接上马三叶片转子,在蒸汽机转速短期很难提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叶片的办法,将鼓风效率提升上来。

    从难度上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两个三叶片转子在转动时,必须挨的足够近,按照现代标准,怎么也要达到一毫米以内的接近距离,同时还得保证不会发生磕碰。

    另外就是转子与机壳之间的间隙也不能太大,否则会降低鼓风效率。

    就转子本身来说,和齿轮一样,都是通过铸造制备,然后打磨成型,其自身品质,仍需不断摸索改进。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鼓风原型机已经迭代了五六版了,风速表现还凑合,给制铁作坊的小型炼铁炉加热,应该问题不大。

    在使用方面,问题和蒸汽机一样,就是较高的故障率,对应用环节会产生不小的困扰。

    因此,工业部这边在短期无法提升设备品质的情况下,采取了两项应对方案,一是对制铁作坊实行双设备配置,确保一台出问题,可以马上替换。

    二是配备一定数量的现场维护人员,确保在设备出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维修。

    总之,刚开始应用的时候,肯定会问题不断,作坊那边也要有心理准备,别一出问题就嚷嚷,反而坏了咱们名声。

    最后,林志刚感慨地作出总结,先不论古代这种落后的工业基础,即便是有各项现代技术加持的咱们,也需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实践,才能将工业水平不断提升上来。

    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咱们虽然不用次次绕弯,但在直行路上,海量数据的积累、测量手段的改进,以及各种工器具的制备,都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长征。

    听林志刚絮叨半天,大部分人都是半懂不懂,像曹廷义、刘方等燕朝人,基本都处在懵圈状态,根本不知道林总到底在说些啥。

    仅有处于核心的数位华兴人,才明白林志刚所说的艰苦,到底蕴含了多少无奈和煎熬。

    谁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