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章 心意领了
张曙光骑着三轮车走远以后,村口轰的一下子炸了锅。
“二婶,苏红的男人不是当了叛徒,不是说苏红过得很苦吗?”
两个村子离得近,结亲戚的很多,张向南的事情,在三里五村不是什么秘密。
“我也听说了,我小姑子就是张庄的,她说整个村子都没人搭理他们家。
上工没人跟他们一队,上山挖野菜都不让他们挨着。”
“传言不真吧!你看苏红和她那几个孩子穿的,就像城里人一样,怎么看也不像是受苦的样子。”
“看你那点出息,就看到他们穿的衣服了?你没看车斗里的东西吗?满满一车的礼物,光是布就有好几匹。”
“二婶,你是苏红的亲二婶,知道是咋回事吗?”
……
“我也不太清楚,不行,我得去大嫂家看看去。”
薛红玉被几个妇女说得心里痒痒,再也坐不下去了,起身抱着孙子就朝着大嫂家走去。
“前面骑车的是苏红家的大儿子吧?长得真好看,不知道说媳妇了没有?”
一个妇人说出这句话以后,热闹的村口瞬间安静下来,心中各自打着小算盘。
现在结亲,一是看成分,二就是看能不能吃饱饭了。
看苏红一家的穿戴,还有一三轮车的礼物,怎么看也不像是吃不饱饭的样子。
“姥姥姥爷,我们来看你们了。”
一进院门,张胜利就喊了起来。
“爹,娘,你们快出来啊!是小姑子带孩子们来了。”
正在鸡圈旁喂鸡的二儿媳妇蒋慧娟,一回头就看到小姑子一家来了,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朝着堂屋扯着嗓子喊道。
“小红,你还知道来看看娘啊!”
老两口快步从堂屋里出来,身后还跟着一群小豆丁,这都是老苏家的第四代了。
“小妹,我先把锅碗洗了,收拾完厨房再来跟你说话。”
老苏家的四儿媳李艳霞也从厨房探出了脑袋。
苏红是老苏家最小的孩子,几个哥哥都比她大几岁,老大老二都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
“娘,以前天天忙着挣工分养活孩子,一天也不敢歇着。”
苏红把小丫头递给张曙光,自己也从三轮车上下来了。
其实苏红说的只是托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家里的日子太难过。
以前每次回娘家,没有像样的礼物不说,每次回去,爹娘还会偷偷给她塞钱,然后再提点粮食回去。
虽然哥哥嫂子们没说什么,可自己已经出嫁了,次数多了,苏红就不好意思来了。
几个瘦弱的小豆丁,躲在太爷爷和太奶奶身后,怯生生的看着苏红一家。
小孩子忘的快,苏红又不经常来,几个小豆丁对她这个姑奶奶并没有多深的印象。
“孩子们,姑奶奶给你们发糖吃。”
这些孩子们,都是她娘家侄子的孩子,跟自己有很深的血缘关系。
“小妹,你们家发财了?”
刚才看到小姑子一家,光顾着激动了,随着苏红从三轮车里拿奶糖,大家的视线才落在三轮车上。
两个面袋子,四匹布,还有一个篮子里不知道装的是什么。
其他的先不说,光是这四匹布,一般人想都不敢想。
一匹布是四十尺,四匹布一百六十尺,需要多少钱放在一边,光是一百六十尺的布票,就能难倒龙国百分之九十的人。
“小红,这些东西都是哪来的?”
苏朝兴脸色一变,生怕闺女和外孙子走了弯路。
“姥爷,我现在在机械厂采购科上班,布票都是我完成采购任务的奖励。
这里是五十斤白面,五十斤玉米面,也是厂里发的。”
张曙光指着车斗里的东西,硬着头皮推给了机械厂。
“胡说,你真当姥爷啥都不懂呢?别说你一个采购科的工人,就是你们厂长,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来一百多尺的布票。”
苏朝兴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老人,他家里有个豆腐坊,以前也是往县城送过货的。
只是这两年收不来豆子,家里的豆腐坊才停产了。
“姥爷,正常情况下肯定发不了这么多,可顶不住你外孙有本事啊!
我为给厂子里采购了一头四百多斤的麋鹿,还有一头四百多斤的熊瞎子,所以才给了这么多奖励。”
“姥爷,大哥说的是真的,上次大哥和守业哥哥打了两头熊瞎子,送给厂里一头,家里留了一头,这些咸肉就是熊肉。”
张胜利气鼓鼓的掀开了篮子上盖着的笼布,露出满满一篮子肉。
大哥是小胜利的偶像,容不得任何人怀疑和诋毁,哪怕这个人是姥爷也不行。
“大外孙好本事啊!”
张曙光这么一说就合理了。
苏家人多,家里也小有积蓄,去黑市换过东西,所以知道粮食和肉的紧缺。
黑市的肉都卖到三块钱一斤了,依然有价无市。
“你和死老头子,这是你外孙,不是犯人,给你送粮送肉,你还叭叭个没完,你以为是在过堂啊?装什么青天大老爷啊?”
胡巧珍往前走了一步,把老伴挤到了身后。
“我大外孙有本事,上次给姥姥送的野猪肉,就是我大外孙自己打的。
大外孙,跟姥姥说说,你怎么就进城当上工人了?”
这年头,家里能出一个工人,对任何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姥姥,也是我运气好,上次我打到野猪您不是知道吗,晚上我去了趟黑市,把野猪肉卖了出去。”
老两口在一旁点了点头,当时大外孙还送了几斤野猪肉过来,也说过晚上要把大部分野猪肉卖了补贴家用。
“黑市的管理者正好和机械厂的后勤部主任关系不错,就问我想不想进厂上班。
采购科对学历没有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搞来肉或者粮食。
有他在中间引荐,我就进了机械厂的采购科。”
张曙光挑着能讲的,大概的说了一下。
“大外孙有本事,都能挣工资养家了,你娘的苦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胡巧珍看着女儿一家都穿着新衣服,由衷的替苦尽甘来的女儿感到高兴。
“大外孙,你们的心意,姥姥感受到了,你们的孝顺,姥姥也感受到了。
听姥姥的话,等下午回去时,把东西都带回去,姥姥家里啥都不缺,你们能把日子过好,姥姥就放心了。”
“对,听你姥姥的,打猎全靠运气,你也不是天天都能有收获。
把东西拿回去,把你们的日子过好,别让我们担心,就是最大的孝顺。”
老两口的态度一致,心意领了,东西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