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长吁短叹
家里有现磨的豆腐,今天中午自然是要吃的,天气冷,豆腐没那么容易坏,周氏没一下做完。
她杀了一条鱼混着豆腐炖,另煎了一盘子豆腐,准备一会炒肉片。
郁知秋带着张佩兰从胡家离开,经过徐家时把刘百灵叫上一块回家。
娘三个还没进院子便闻见豆腐的香味,郁知秋让张佩兰跟刘百灵去休息,自己兴冲冲往厨房去,她有些馋铁板豆腐,中午就想吃。
“ 娘,你要去厨房做菜吗?”张佩兰亦步亦趋地跟着婆婆。
郁知秋回头对她笑笑:“你去歇会吧,跟二毛说说话,我做点铁板豆腐,做好了叫你们。 ”
婆婆进厨房就是要做好吃的,张佩兰压根不想回屋:“ 我不累,我给娘帮忙,让二毛自己歇着,住在一个家里,天天都能见着,有啥好陪的。”
刘二毛从自己院子出来,刚好听见媳妇让他自己待着,咧着的嘴搭下来,眼神变得幽怨。
李小康坐院子里晒太阳,瞧见刘二毛变脸,乐得露出牙花来。
“ 听话,去歇着吧,百灵也别跟着我,厨房小,装不下这么多人。”新婚夫妻培养感情最重要,况且她做铁板豆腐不需要人帮忙。
打发走儿媳妇跟闺女,郁知秋进厨房洗干净手拿起一块豆腐切成块备用。
豆腐块不能切太厚,太厚不入味,厚度跟小拇指一样就成。
想到铁板豆腐外酥内嫩的口感,郁知秋舔舔嘴角,在外头走了一上午本来就有些饿,想到好吃的更饿了。
家里有做生煎包的平底锅,那个能代替铁板,郁知秋刚把平底锅拿出来,周氏立马接过来拿去清洗。
每回郁知秋来厨房做菜,只要周氏有空,她便只用做菜,别的事周氏全给包了,就怕让郁知秋多动手。
平底锅倒上薄油,将豆腐一块块放上去,小火慢煎,煎得两面微黄,最后刷上一层料汁,撒一把葱花,吃起来外头酥酥脆脆,里头又香又嫩,滋味美极了。
郁知秋做铁板豆腐的同时,周氏又做了两个菜,一个肉末豆腐,一个鸡蛋抱豆腐,郁知秋口述周氏动手,做出来的成品色香味俱全。
豆腐自带香气,口感细腻鲜美,经过烹饪后老少皆宜,是少有人能拒绝的美食。
一桌子菜,豆腐吃得差不多,鱼还剩不少,郁知秋暗里想着,是不是太娇惯家里三个孩子了,炖鱼都不爱吃了。
其实不是不爱吃鱼,不过是爱吃新鲜,最近没去镇上,有段时间没吃豆腐,更何况还有他们没吃过的铁板豆腐,大伙吃得停不下来。
吃完铁板豆腐,还有别的菜,鸡蛋抱豆腐鲜美,麻婆豆腐又格外下饭,豆腐容易饱腹,把喜欢的菜吃一通后,哪还有肚子吃鱼。
“ 娘,雪停了,咱啥时候开铺子啊?”刘三河吃饱喝足连打两个嗝。
家里铺子停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不开铺子,家里就没有进账,每日光用钱没进账,这可不是个好事。
刘家就一个铺子挣钱,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家里几个孩子就没有不担心的,前些年穷怕了苦怕了,不想家里出事。
孩子们的担忧郁知秋都看在眼里,她放下手里的筷子:“再等等吧,二毛明天陪佩兰回家一趟,看看佩兰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再打听打听镇上的情况,特别是附近几个村子的事,打听细一些,等我了解完情况再决定什么时候开铺子。”
刘三河心急,提议道:“娘,要不就明天一块去镇上吧,铺子关了那么多天,还需要打扫卫生。”
“不去,这几天就在家里等着,我知道你们担心生意,钱再好也好不过命,这事就这样定了。”话是对大伙说的,郁知秋的眼神却是盯着刘三河的。
刘三河心里还是很怕娘的,瞧着娘不高兴的样子,他立马收起心思,不敢再多说。
郁知秋没有怪他的意思,她心里也着急,她也想早些开铺子挣钱,可着急有什么用啊,急了容易出错。
真出了事,这么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她不能急,她得稳着点。
难得出了太阳,吃过中午饭大伙都不想睡觉,要么在村里地里溜达,要么聚在一块唠嗑。
还没出正月雪也停了,按理说正是高兴的时候,可是村口唠嗑的人没几个脸上有笑容,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
早上雪停那会大家是挺开心的,认为雪停就是好兆头,结果去地里走一趟回来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年前种的冬麦菜籽都坏在了地里,好些老人心疼得直抹泪,还开心啥呀,今年吃饭都成问题。
刘万良也在人群中,地里的情况不好,他在家里待不住,对老百姓来说,再大的事都不如地里的庄稼重要。
村里人挣不来钱,地里的粮食就是生活的保障,庄稼没收成,靠什么生活。
老人家过的苦日子多,想到庄稼烂在地里跟挖心似的疼,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沾满泪水,看得刘万良心里不是滋味。
“杨叔,二堂叔,你们别哭了,这是天灾不是人祸,没人能阻挡得了,如今已成事实,伤心难过有啥用,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刘万良低着头思索着接下来该做的事。
杨老头抹一把老泪,脸上尽是苦涩:“万良啊,庄稼是咱们这些人的命根,一下去掉半条命,我能不伤心吗?”
“我们这些老头子活了半辈子,饿死没关系,娃娃们还小,他们饿不得。我家孙子还说等收了菜籽给他炸油糕吃,这下吃啥,吃水煮的都吃不饱。”
菜籽都废在地里,明年也就打不了菜籽油,要吃油得去油铺买,吃买来的油不敢像吃自家油那样,菜里有几滴就算不错了。
吃的油少,人身体虚,那咋干活啊。
“唉,先不提油,那东西精贵,少吃点饿不死,关键是粮食不够啊。”王家老头跟着叹气。
“可不是吗,家里的粮食都是有数的,要多吃半年,怎么算也不够啊。”说这话的是刘万良二堂叔。
刘万良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他二堂叔,把人看得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