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颇有经验
出了冯媒婆的院子,郁知秋本想再去一趟老秀才家,她只打听了老秀才的为人,还未曾上门去问过人家愿不愿意。
教男子老秀才应该没有问题,她担心老秀才不愿意教女子念书,想去他家问一问。
若是老秀才不愿意,她便另外找人,断不能因为别人的偏见让闺女受委屈。
读书人在乎礼数,既是要上门,总要备些礼,这会时辰不早了,此时再去买礼打扰别人,好像有些不合适,还是明天早点去好一些。
天气回暖,家里的鸡慢慢开始下蛋,刘百灵高兴得不得了,有空就去挖地龙喂鸡,盼着家里的鸡多多下蛋。
郁知秋最怕这些软体动物,每次刘百灵喂鸡,她都站得远远的。
同时她心里也有些奇怪,她一直觉得闺女柔弱需要保护,再说小姑娘不都应该怕虫子吗,为啥她闺女还玩得挺开心的。
家里的鸡吃得欢,蛋黄走过去瞄了一眼,狗嘴咧了咧,转头慢悠悠坐回狗窝。
郁知秋觉得她好像从蛋黄的眼睛里看到了嫌弃,也是奇了,一只狗嫌弃一群鸡。
吃过晚饭后,刘三河跟郁知秋偷偷凑在一堆咬耳朵,交流刘二毛今日做了什么。
“娘,佩兰姐姐不收大哥的礼物,是不是没看上大哥呀?”刘三河心里发愁,恨不得自己替大哥去追姑娘。
大哥也真是的,光送东西,也不知道说点好听的,他都帮大哥想好说什么了,偏偏大哥不听他的。
刘三河语气里的遗憾太明显,郁知秋觉得自己也跟着紧张起来:“那谁知道啊,你大哥送的啥,你看见了吗?”
刘三河点点头:“看见了,是支簪子,我估计大哥把私房钱都搭进去了,挺好看的簪子,佩兰姐姐咋就不收呢。”
“不收就对了,未婚男女送簪子被外人知道,对佩兰名声有碍。”郁知秋乐观的想着,虽是没收东西,至少佩兰知道了刘二毛的心意,也挺好的。
“百灵,你娘在家吗?”
王氏的声音从院子外传来,郁知秋止住话头,走出厨房。
王氏一见她,直奔主题:“我明天要去隔壁村看猪崽,你去不去?”
“明天啥时候去呀?”郁知秋皱起眉头,事情咋都堆在一起了。
王氏以为她担心生意,直接道:“收完摊再去,不耽搁你做生意挣钱。”
郁知秋想着去老秀才家拜访的事还没定下来,晚一天也无妨,遂答应明日同王氏一起去看猪崽。
王氏听后笑道:“我刚刚路过徐家,问了来宝娘,她说她也要去,还有铁牛娘,咱四个人一起去,路上也不无聊。”
“铁牛家今年也打算养猪啊?”郁知秋倒没想到铁牛娘也要养猪,养猪不容易,家里人少忙不过来的。
“嗯,铁牛家现在过得挺好的,有两个老人帮忙,铁牛娘轻松多了,她说铁牛奶奶让养的,她老了干不了地里的活,打猪草这事她能做。”
“养一头猪,过年杀了给铁牛吃,尤其要把猪脑子留着,吃哪儿补哪儿,说不定铁牛会好起来。”王氏记性好,能把别人说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郁知秋却想着要不要让铁牛爹娘带铁牛再去看看大夫,她觉得铁牛有些时候说话做事考虑得很周全,或许他的病能治好呢。
怕就怕,给了铁牛娘希望又治不好,又让铁牛一家人伤心一次。
决定了第二天去抓猪崽,郁知秋等王氏一走,便招呼孩子们一起去收拾猪圈。
这猪圈修好后一直没用,脏倒不是很脏,就是落了些枯叶。
怕小猪崽生病,郁知秋跟三个孩子把猪圈仔细打扫了一遍,还烧了开水挨着挨着冲洗。
等洗完后,刘三河甚至夸张道:“真干净,比我那屋还干净。”
郁知秋瞪他一眼:“你那屋不会一直没收拾吧,天气越来越热,床上的床单被套该洗的自己挑时间洗,屋里桌子柜子时不时擦擦灰。”
“三河,我跟你说话,要爱干净讲卫生,你可别把屋子弄得比狗窝还埋汰。”
“知道了,娘,我开玩笑的,我有收拾屋子,不信你问大哥。”刘三河赶紧替自己辩解。
刘二毛忙给弟弟作证:“我们屋子挺干净的,哪天有大太阳我就去洗被子,不用娘操心。”
两个孩子都这么说,郁知秋放下怀疑,没再说什么。
儿大避母,两个儿子有十几岁了,她来这里后就没进过孩子的房间,兄弟俩的房间一直是他们自己打理。
她不会帮他们洗床单被套,刘百灵更不会,兄弟俩都十几岁的人了,洗衣服本就不是啥累人的活,这些事本就该自己做。
第二天下午,郁知秋几人领着各自的儿子去了隔壁村,她们是去看猪崽,儿子们是来背猪崽的。
这家人卖猪崽卖了好几年,王氏去年也是在这家人买的,两头猪没生过病,胃口也好,一直养得很顺利。
今年到了买猪的时候,王氏头一个想到这家,她养猪的时间长比另外三人有经验,郁知秋等人都说让她来选。
“大婶,你给猪崽喂点食,我们瞧瞧猪崽子吃东西咋样,你看我们四个人呢,要是猪崽子好,我们都买。”王氏走到卖猪的大婶身边套近乎。
那大婶面露惊喜:“你们都要买啊?”
这一行八个人,只有站在前面的妇人在看猪崽,其他人都没怎么往前,她还以为只有一个人买呢。
郁知秋几人齐齐点头,卖猪的大婶喜得眉开眼笑:“猪食早准备好了,你们等着啊,我这就去拿。”
不一会儿,卖猪的大婶提来半桶猪食,嘴里唤了两声将猪食倒进食槽,猪崽哼哼唧唧挤上前,埋头吭哧吭哧吃起来。
王氏盯住吃得欢快的几头猪,指给卖猪的人看,卖猪的将王氏选中的猪一一逮出来过秤。
王氏家今年还是养两头,家里有张氏跟王氏的女儿在,割猪草不成问题。
其余几人都只买一头,养多了忙不过来,一行人各自付了钱把猪蹄捆上放进带来的背篓里,由几个儿子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