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 朝会之上,楼菱、梁霈以及陇州知府,凭借这些年在南方治理的经验, 详细阐述了当前南方的局势。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朝臣闻言,皆激烈讨论起来。

    “南方蛮夷不通教化, 都是些刁民,这次还杀害朝廷命官, 企图造反独立,就是一颗毒瘤!”

    “不通教化也可以教的嘛, 我看那个榕族就不错, 将他们立成榜样, 那些不服管教的自然就会被同化。”

    “这都快两百年了, 有些部族就是朽木不可雕,我看直接将他们驱逐出境得了!”

    “这都已经打服了,多加管教便是, 何需这般极端?”

    诸臣争论不休,楼喻就坐在上头看热闹。

    庆州系官员一看就知道陛下已心有成算,所以没有参与争吵, 就算参与了,也只会偏向继续教化, 而非不管不顾。

    以他们对陛下的了解, 陛下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南边。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 楼喻伸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广德殿立刻陷入安静。

    楼喻面色淡淡问:“范爱卿, 你怎么看?”

    范玉笙是连夜做了功课的, 一点也不怵。

    他出列行礼道:“回禀陛下, 微臣以为, 南方诸族叛乱,不通教化是其次,难以生存才是关键。”

    群臣又窃窃私语,怎么就难以生存了?有的部落连铁都有了,怎么可能无法生存?

    楼喻淡淡道:“继续。”

    “陛下,微臣查阅了当年朝廷实行的教化政策,又根据方才长公主殿下、梁知府、何知府的阐述,故得出这个结论。”

    范玉笙侃侃而谈道:“当年的政策主要有二。一是南方诸族保留武装,朝廷将南方地域划为三州,并建城派兵驻守;二是鼓励南方诸族从大山里走出来,将原始的狩猎模式改为半耕半猎模式。”

    “既然是给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他们缘何继续返回大山?”楼喻问。

    范玉笙道:“一是农耕技术问题,二是朝廷赋税问题,三是州府治理问题。”

    “具体讲一讲。”

    “南方诸族习惯以狩猎为生,对如何种植庄稼一知半解,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恐怕他们费心尽力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糊口。在这种基础上,朝廷的赋税势必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比起以前不用交税的日子,他们自然不满当下的生活。更甚至,三州的土地大多被豪强富绅瓜分,部落族民们,要么选择成为地主的佃农,要么回归山林自由自在。”

    他分析得有理有据,众人皆颔首同意。

    陇州知府却道:“范相,下官以为,我大盛各地都有地主和佃农,南方部落族民不愿成为佃户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与州府治理无关罢?”

    “如果我没记错,占州产出稻米,一年可达两熟,这种情况下,仡族为何还要依靠山林?但凡他们有足够的土地耕种,便能养活一家老小,何必在山林里与野兽搏斗?因为占州开垦出来的田地全都被豪强占据,这些豪强从何而来?就是当年前去治理的官宦之家。何知府,梁知府,我此言并非针对你二人,请见谅。”

    何知府脸一红,拱手道:“是下官着相了,抱歉。”

    梁霈回道:“范相方才所言,下官极为赞同。下官于占州为官数年,每每看到这些情况,都觉得有心无力。”

    当年前去治理的官吏,利用官职之便攫取利益,成为南方的豪强富绅,这么多年下来根深叶茂,梁霈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总而言之,南方的地还是中原人在种,跟那些部落没有关系。

    但因为南方实在偏远,朝廷管控不到,是以这么多年,当地的豪强越发猖獗肆意。

    他们一步步侵占南方部落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不得不退回大山里。

    这么多年来,南方诸族心中怨气不断累积,终于瞅准机会打算脱离朝廷管控。

    他们是听说了北方的内乱,这才敢趁机作乱。在他们的认知里,北方的内乱没个几年是平息不了的,遂非常大胆地跟三州官府对抗起来。

    一开始只是试探,在发现梁霈等人向朝廷求援好几次都没有回应,他们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

    只可惜,他们没想到楼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内乱,并腾出手来整治南方。

    也算是倒了霉。

    这件事谁对谁错已经掰扯不清楚,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楼喻笑问:“不知范爱卿可有良策?”

    范玉笙道:“臣以为,必须要还地与民,想让南方族民在田地上扎根,必须要让他们从田地上得到好处。”

    “范相,那些土地都在豪强手中,如何能让他们交出土地?”梁霈问。

    他觉得范玉笙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确实如此啊。”何知府也附和道。

    范玉笙丝毫不惧,他问:“盗贼偷取了赃物,难道因为使用了不少年头,就能成为他们的所有物了吗?”

    “不错。”杨广怀点头表示同意,“当年朝廷的政策是,要给南方各族开垦分配适量的土地,但是土地却被人以权谋私盗取,官府登记造册,将那些土地变成律法上的私产,却无法掩盖盗取的事实!”

    那些地主为什么那般豪横?就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权在官府文册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梁霈等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朝廷都不管了,他们还能管得了吗?

    但看眼下这情境,梁霈心情蓦地激动起来,看来朝廷是下定决心要整治南方了!

    楼喻不由笑起来:“范爱卿和杨先生所言,令人醍醐灌顶啊!既如此,便追溯罪责,还地与民。”

    “陛下圣明!”

    “不过,”楼喻话锋一转,“虽说南方偏僻,朕却觉得南方物产丰饶。比如屏州的铁矿,比如占州的稻米等。且南方水系广阔,水运发达,是个好地方。”

    皇上都说是好地方了,那绝对就是好地方啊!

    下朝后,楼喻召集相关人员于勤政殿开会,就南方治理问题制定详细的计划。

    众人都拿着纸笔进行记录。

    梁霈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会议,颇觉新奇,同时又有些感动。

    南方一直是朝廷懒得搭理的地方,没想到陛下竟如此重视。

    “朕打算成立临时督察组,任务是前去南方三州查清侵占百姓田地一事。诸位以为督察组组长由谁担任较为适合?”

    范玉笙道:“此人必须与当地豪强没有任何关系,也无任何利益纠葛,且身份应当不低。”

    “不错,”楼喻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过,“只是诸位皆为朝廷重臣,如今朝廷离不得诸位。”

    范玉笙道:“陛下,有一人可以。”

    “谁?”

    “沧王。”

    楼喻眼睛一亮。

    一来,楼蔚是皇室贵族,身份极高,定无人敢惹;二来,楼蔚必定心系朝廷,尽职尽责;三来,楼蔚这些年在沧州也算干出了经验,已非当初懵懂少年。

    楼喻对他放心得很。

    “那就任命沧王为督察组组长,其余组员再从朝中挑选。”

    除了督察组外,楼喻还下达了不少政令。

    组织农业技术组前往南方考察,教授南方诸族农耕技术;组织医疗小组前往屏州巫塔族考察,找出能够治疗疟疾的因由;组织技术工人小组前去占州扩建海港,并于当地招募青壮劳工。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陛下的想法实在比他们周全太多,简直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梁霈是第一次受到冲击,听完之后简直五体投地。

    “还有,”楼喻转向林大井,“南方气候炎热,能够孕育出不少北方没有的瓜果,农业小组前去考察的时候,不妨多留点心,若是能够形成果园产业链,将瓜果卖给北方,不也是为南方百姓创收嘛。”

    “可是陛下,从南至北距离太远,恐怕瓜果尚未运至北方便已腐烂。”林大井说道。

    楼喻想也不想道:“可以用冰保存。”

    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南方气候炎热,如何取冰?”范玉笙忍不住问。

    楼喻愣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来,目前大盛尚且不能大量制冰,能在夏天用得起冰块的都是世家贵族。

    而这些冰往往都是冬日窖藏的。

    楼喻淡定道:“此事得问袁道长。”

    一般来说,搞炸.药的不可能不知道硝石的作用。但有时候,知道是一回事,应用是另外一回事。

    范玉笙以为袁道长又搞出什么新鲜玩意儿,遂不再问。

    “况且,就算无冰,果肉也可以制成果脯、果干之类的吃食,如此便可耐于储存。”楼喻又提出一个法子。

    他觉得,人不能总囿于一条道上,财富是创造出来的,端看有没有那个能力与魄力。

    众人尽皆叹服:“陛下所言极是!”

    在朝廷的高效运作下,各个小组已经筹备完毕,带着一项又一项的政令前往南方考察。

    自霍延返京后,南方诸族都陷入忐忑和迷茫之中。

    除榕族外,仡族和巫塔族受损严重,剩余青壮都成为朝廷军的俘虏。

    见识过朝廷的雷霆之怒,他们再也生不出反抗之心。

    罗逸养好伤,随荣石回到族中。

    时值冬日,山林里萧条许多,族民们打不到猎物,族中存粮又不够,时不时都要饿着肚子。

    他们还得等着朝廷的审判。

    朝廷会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以后的命运到底会如何?

    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就连荣族长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带着荣石来找罗逸。

    “阿逸啊,定国公返京有一个月了吧?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置咱们。我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每天都睡不好。你应该见过当今圣上吧?圣上对咱们这到底是怎么想的?”

    荣石也道:“咱们以后还能过上安生日子吗?”

    祖孙二人的担忧罗逸非常理解,朝廷军的威势的的确确将他们吓到了。

    罗逸笑道:“朝廷制定政策还需要时间,政令传到咱们这儿也需要时间,族长和少族长不必多虑,朝廷不会弃咱们于不顾的。”

    “唉!”荣族长沧桑地叹口气。

    他自知杞人忧天毫无意义,遂转移话题道:“阿逸今后有什么打算?”

    罗逸垂眸笑道:“我也不知道。”

    他记得当今圣上让他办完事再死不迟。或许,政令到达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没有人真的想死。

    罗逸当初愿意以死换取罗家平反,那是他已别无选择。

    而今罗家已平反,他又刚刚死里逃生,还舍不得死。

    他已经被阴谋算计困扰十年了,回到祖籍,他才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平静。

    他喜欢上这里了。

    罗逸可以自戕,但他还想趁着政令没来之前,再多活一些时日,再多享受一些安宁。

    荣石敏锐地察觉到他落寞的神色,不由皱起眉头。

    这人还藏着什么秘密吗?

    还有,他不是为朝廷办事的吗?按理说他算是立了功,为什么还是这副茫然未知的模样呢?

    是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吗?

    “如果朝廷能让咱们过上安稳日子,我觉得咱们族里的学堂可以重新办起来,你学识应该不错,可以在学堂当个夫子。”荣石建议道。

    荣族长闻言,欣然点头:“这个好这个好!阿逸,你要是不知道未来去哪儿,不如就待在咱们族里,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搭把手。而且你有学识,有见地,有你教孩子读书,以后或许都能出人头地。”

    罗逸知道他们是在关心自己,心中一暖,不由笑起来:“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考虑的。”

    他说着,看向荣石,调侃道:“多谢荣少族长对我的信任。”

    荣石弯起指节,抵了抵鼻尖,“没事了,你好好休养身体。”

    白驹过隙,转眼便跨了年。

    正月初一,楼喻正式更改年号为昭庆,并大赦天下。

    昭庆元年正月十五,朝廷诏令终于抵达三州,随之而来的是朝廷的数个考察组。

    罗逸终于收到决定他命运的口谕。

    口谕大意是:罗氏子虽助纣为虐,本应罪该万死,但念及南方平乱中立有功劳,适逢改元建新,大赦天下,遂免其死罪,令其终身不得入京。

    传口谕的是梁霈。

    他传完口谕,对罗逸说:“你救了公主,算是戴罪立功,陛下免你死罪。陛下还说了,你本是榕族族民,又受过中原文化的熏陶,堪为南方部族与中原文化的桥梁,若是日后能在教化族民一事上立下功劳,或许朝廷还能予以嘉奖。”

    罗逸心口一烫,眸中倏然涌出水雾。

    他足足叩了九次首,低哑着声音道:“罪民叩谢陛下圣恩!愿吾皇日月昌明,万寿无疆!”

    梁霈不由笑了。

    改元之后,众人渐渐发现,他们的皇帝陛下做事越发雷厉风行,帝王的强势与威压也彻底爆发出来。

    尤其在治理南方一事上。

    督察组的行动遭到当地豪强的极力反抗,但霍延在南部三州还留有数千朝廷军,在朝廷军的威慑下,督察组彻查这些豪强曾经以权谋私的罪证,并冻结他们的田产,迅速报至朝廷审判。

    他们在圈占土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与当地部族族民发生冲突,冲突时有伤有亡,遂数罪并罚。

    在朝廷的威压下,那些豪强大户偃旗息鼓,不得不接受现实。

    当然,楼喻不会一棍子打死。

    有些富户是凭借自己的能力买到的田,这些田依旧归他们自己。

    其余充公的田地,则由官府重新测量划分,根据各州人口情况,将田地分给那些部族族民。

    除此以外,农业技术小组经过考察,对南部田地种植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如农田水利、稻种培育、农具改良等等等等。

    医疗小组深入山林,在朝廷的强权下,巫医迫不得已说出实情。

    原来他们也不知道具体如何治疗疟疾。巫塔族的巫医传承是靠口耳相传的,他们没有什么医学典籍。

    相传,他们巫塔族的祖先得了疟疾,迫不得已离开族群,口渴之时,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一潭静水,便喝了潭中的水,然后在水潭边等死。

    渴了就喝潭中的水,饿了就吃水潭边的树皮。

    有一天,奇迹出现了,他的病竟然痊愈了!

    祖先喜极而泣,并将此潭奉为灵潭,将潭边的树奉为灵树。

    他完好无损地回到族中,族中人自然大为惊异。

    祖先早已编好了说辞,言濒死之际受到神灵点化,在神灵的祝福下活了过来。

    他用神灵之力统治了族群,并逐渐扩大势力。临死之前,他将水潭的秘密告诉继任者,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所以每次只要有人打摆子请求救治,巫塔族的巫医都借神灵掩护,用潭水和树皮为病患治疗。

    这个法子用了很多年,有时候奏效,有时候无效,众人都归因于神灵愿不愿意降福。

    医疗组闻言,顾不上无语,连忙赶赴水潭旁。

    水潭旁林木茂密,但有一种树数量最为丰富。而这种树,他们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见过。

    许是某一次巧合之下,树种落在水潭旁的这片土地上,逐渐孕育出片片丛林。

    此次医疗组还是以陈玄参和霍琼为首。两人一直随军,没跟着一起回京,这些时日已经考察了不少地方,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草药,打算带回去研究。

    而有可能治疗疟疾的药物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医疗小组收获颇丰的时候,工匠组正在占州海港进行测量和规划。

    他们扩建过沧州海港,于扩建海港一事上很有经验,很快便为占州规划出一个极为宽阔的港口出来。

    建设海港需要材料和劳工。

    材料直接由庆州工业区提供,大型货船从沧州港出发,一路抵达占州港,一步到位。

    劳工则从当地进行招募。

    三族青壮劳力那么多,如今又非农耕时节,闲着也是闲着。

    对待榕族青壮,官府给予薪酬;仡族青壮因为参与叛乱,便直接拉去服徭役,只给饭,不给钱。

    随着朝廷政令的落实,南方诸族纷纷看到了希望。

    荣石捧着一串铜板推开罗逸的院门,面露喜色道:“罗逸,我赚到钱了!”

    他之前带着族中一些青壮去占州参与海港建设,干了半个月,赚了好几百文呢!

    罗逸坐在院中,手捧一本庆荣学院的启蒙课本。

    这是庆州学子的启蒙读物,并不枯燥乏味,很是有趣,非常适合孩子学习。

    他抬首笑道:“恭喜啊。”

    阳光洒在他清秀的脸上,衬得他愈发文雅。

    荣石将手中铜板放到木墩上,说道:“给你的!”

    “这是做什么?”罗逸诧异道。

    荣石背过身道:“族中学堂要重新开办了,你是学堂的夫子,这是给你的薪酬!”

    “是吗?”罗逸笑着起身,“我去问问族长。”

    荣石连忙将他按下,皱眉道:“我是少族长,我说的也算!”

    “我人在族中,有钱也没处花。”罗逸不打算继续拆穿他。

    “没事,你先留着,”荣石神情飞扬道,“再过不久,族中就能分到地了,我听朝廷的大官说,咱们不仅能分到耕地,还能在山外头分到宅基地,可以建房子住,不用翻山越岭来回折腾。”

    罗逸:“所以呢?”

    “所以你留着钱,以后搬出去就有地方花了!”

    罗逸噗嗤笑出来,胸腔处暖流涌动。

    楼喻制定的安民政策中,严格规定了每户能够拥有土地的上限,也就是说,不管再有钱,也没法肆意侵占百姓的田地。

    这是一项针对南部三州的政策,其余州府并非如此。

    虽然遭到三州不少人的反对,但这是为了解决南方部族出山落户的特殊政策,并未真正触动地主的利益,遂朝中基本没有反对之声。

    反正南方的土地跟北方的地主没有半文钱关系。

    至于巫塔族的铁矿,已经由屏州官府接管。官府征用有罪的巫塔族青壮挖矿,并召集铁匠铸造农具。

    分到土地的族民可以租用官府的农具,也可以购买。

    农技小组尽心竭力地教授族民们先进的农耕技术,争取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

    整个南部三州好似突然活了起来。

    有的部族青壮原本被封闭在大山里,见识有限,不知外头的世界,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而今接触到朝廷派来的技术人员,不由深受触动和启发,渐渐寻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有人选择安稳种地,有人选择成为船工,有人决定读书识字,有人决定离开故土去外头开阔眼界。

    政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落实的,但政策带来的效果是一点一滴展现出来的。

    昭庆元年伊始,一个辉煌盛世就此拉开帷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