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奉为国父
皇上有些忧心忡忡的在御书房接见了几位朝中重臣,灾民在城外又是瘟疫四起,整个京城已经人心慌慌了!
“朱熹,你好大的胆子,谁让你关闭城门的?你可知道朕的儿子就在城外?”皇上怒斥道!
“陛下,您的儿子是儿子,难道这满城数十万百姓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如果外面的那些灾民涌进城内,瘟疫四起,哪怕是这后宫也在劫难逃。”朱熹朗声说道。
“儿臣觉得尚书令说的对,如果这个时候打开城门的话,城中百姓无一幸免!”太子附和着说道!
此时他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本来想火烧怡红院弄死徐一年,哪成想这家伙自己出城送死去了。
“城外那些百姓怎么办?”皇上问道!
“只能等她们全部死绝后,一把火烧了。”朱熹说道。
“那可是数万活人啊!为何不给他们投食?至少先让人活下来吧!”皇上表情愤怒,实则心中平静。
他也不会让那些百姓入城,只不过是在臣工面前做做样子而已,不能让天下人觉得他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君王。
“早晚是死,与其给他们投食,不如省着给前方将士当做军粮。”
“大胆朱熹,前方将士与城外百姓同是我大奉子民,岂能置之不理。”
“父皇,据儿臣所知,城外百姓已有百分之九十都染了瘟疫,实在没必要为了他们浪费粮食,我觉得尚书令做的对。”太子仍旧是站在朱熹这边。
皇帝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稳定了一下心神,他继续说道:“难道我大奉郎中和宫中御医都束手无策?”
“这次的瘟疫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来势凶猛传染性和致死率都极高,无解。”朱熹微微弯腰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唯一阻隔在城外,任何人不得进出。”朱熹继续出谋献策…
“我大奉王朝人才济济,真就没人能治得了这瘟疫吗?朕不是发榜能治愈者赏千金吗?就没一人揭榜?”
所有臣子均是摇头。
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千金啊!足以够一家人衣食无忧的活几辈子了!
可无人能解这瘟疫之毒!哪怕再多的赏金也无济于事!
就在此时姜春元快步走到了御书房门外,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陛下,臣有要事要报。”
“说。”
“城中和宫中均发现有人染了瘟疫,还请陛下定夺。”
“什么?”皇上只觉得头重脚轻险些从龙椅上跌了下来!
宫中如果有人感染瘟疫,后果自是不堪设想,群妃和自己怕是都在劫难逃了!
听了姜春元的话,所有的大臣都吓的浑身颤抖!
“陛下,下旨吧!发现一例诛杀一人,并且焚烧其尸体!”朱熹说道,他一直主张以铁血手腕阻止病毒蔓延。
“若真是这样的话,城中百姓会造反的!万万使不得呀!”司马青林站出来说道!
“司马宰相难道不知道这瘟疫的厉害吗?一传十十传百,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如果造成大面积染疾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
“城中百姓相邻而居,闹市人与人相接,一旦发现有人染了瘟疫,就是很多人都得了。我倒是以为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寻求治愈方法。”
“千金!千金啊!千金都无人有对策,你觉得这瘟疫还能治得了吗?”
司马青林竟然无言以对。
是啊,若是真有人能治得了这顽疾,早就揭皇榜了。
“父皇,下旨杀人吧,瘟疫不是伤寒!得之必死!宁可死了全城百姓,也不能让我皇族有任何风险。”
“陛下!早做决断啊!若是多等一天,就会有无数的人被传染!”
皇上不知所措,真要是抓人的话恐会引起大乱!
“急报急报。”大殿外传来了一个太监的尖锐声音。
姜春元扭头,拦下了急匆匆的太监。
“陛下,北凉王要进城,自称已经研制出治疗瘟疫的解药。”太监高举着一道奏折,火急火燎的说道。
皇上眼神中明显闪过一丝喜悦。
“陛下万万不可!北凉王与那些灾民厮混了两天两夜,肯定已经染上恶疾,此番回宫,怕是居心叵测!”朱熹出声连忙制止!
“尚书令所言极是,天下郎中都束手无策,岂是老十一个王爷能治得了的?!我看老十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把瘟疫带进后宫让大家一起为他陪葬。”太子心中十分不爽。
徐一年得了瘟疫,居然还没死?!
“为了满朝臣工安危,也只能出此下策了。”皇上一脸无奈的说道。
“陛下,既然北凉王说了他有治疗之法,为何不让他进城呢?即便是不进宫,让他住在宫外某处也好,或许他真的有破解之法也说不定。”司马青林积极谏言。
“宰相这是无视我皇室威严,无视满城百姓的安危。区区一个北凉王死不足惜,若是真的牵连到了陛下,你可吃罪得起?”朱熹依旧是不同意。
“我和老十是亲兄弟,我太了解他了,这么多年不学无术,怎么可能忽然就会了医术呢?就算是医仙附体也不可能这么快,这就是他的阴谋!”太子冷哼一声。
“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传朕旨意,所有染了瘟疫的人就地正法,尸体统一焚烧,没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上朝,不得进宫见驾。”皇上最后还是下了决心。
他不想让自己染上瘟疫,就只能从根源上下手。
若是死了满城百姓,能保住他皇家安危,也是值得的!
太子美滋滋的出了大殿,眯起了眼睛!
只要徐一年不进城,他在外面就必死无疑!
而且这个时候正是他下手的大好时机,真若是杀了徐一年也可想着罪名安在那些灾民身上!
想到这些,太子激动了起来!
“老臣能为太子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剩下的事情还得太子亲自料理!”朱熹笑着说道!
太子微微点头,又岂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待我登基之时,定奉尚书令为国父!”
两个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