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被渣后,主母携崽二嫁皇叔 > 第442章 唇枪舌战

第442章 唇枪舌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唇枪舌战

    太子甚至还帮着遮掩了许多,又极力促成了萧衍和云清欢的婚事。

    萧衍大婚的时候,太子因为政务没有亲自到场,但太子妃去了,回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还埋怨了萧衍行事不周密。

    太子不想因为这件事多生是非,因此便暗地出手,帮萧衍压了压消息。

    所以,这桩荒唐的事情当初才没有闹开。

    而这几位朝臣们,知不知道太子帮忙压了消息呢?

    当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这位重臣看似开玩笑地说,太子或许不知道萧衍和江雪落的旧事,其实内在的含义是说,太子在装聋作哑。

    他明明知道萧衍和江雪落并不清白,却还颠倒因果,反复为两人解释洗白。

    太子自己装不知道就算了,还想让在场其他人陪他一起装不知道。

    这就未免过分了。

    冯大人所说的,对太子的话不做评价,其实就是不愿意陪他一起装傻的意思。

    当着皇帝的面,把萧衍和江雪落过去的丑闻说了出来。

    太子心里顿时下不来台,脸上隐隐发燥。

    他暗地攥了下拳头,又缓缓松开,脸上强挤出几分笑容。

    “几位大人见笑,南楚王大婚时,本宫正忙于政务,不曾亲自上门恭贺,这些事情……本宫竟然丝毫不知情。”

    他要是承认自己知情,那就是承认自己装聋作哑了。

    所以,太子只能说自己不知道。

    好在他当时确实没有参加萧衍的喜宴,这个说辞明面上还说得过去。

    几位重臣闻言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说。

    太子终究是储君。

    他已经说了自己不知道,那这件事就只能如此。

    有些话不必揭破,重臣们的目的也不是与太子结仇,自然懂得适可而止。

    但即便如此,太子心里也觉得难堪,他隐隐意识到,这次想给萧衍脱罪,恐怕是难了。

    冯大人的话还没有说完。

    他继续拱手,道:“在南楚王主动请命去巡查水利之后,京中又发生了一件奇事,皇上恐怕不知情。”

    皇帝问道:“什么奇事?”

    冯大人字字清楚地说:“南楚王/刚离京半日,母亲南楚太妃便气势汹汹的冲到了云府,点名要见云府二小姐,随后更是在云府大吵大闹,说南楚王的离京办差,皆是云府二小姐挑唆,推搡打闹之中,还连累了云大人府上的姬妾小产,当时便血溅满堂。”

    太子的脸色骤然难看了一下。

    他怎么连这种事都知道?

    皇帝听完都惊了,“还有这样的事?”

    “微臣不敢说谎。”

    冯大人低头道:“皇上细想便知,倘若南楚王与那位云府二小姐,真是清白无辜,为何大婚之日要与其私会?南楚太妃又为何在南楚王办差离京后,不顾身份去找二小姐的麻烦?还点名道姓的说她挑唆南楚王离京?这种种事情,足以说明,南楚王与云府二小姐确有私情!”

    皇帝的脸色唰的一下就沉了,看向太子。

    太子见状不妙,连忙拱手道:“父皇明鉴,这些事情儿臣并不知情……”

    “太子殿下说笑了吧?你怎么可能不知情?”

    冯大人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直言道:“在南楚太妃大闹云府之后,东宫曾派出一队侍卫,护送云府的马车离京,你不记得了吗?”

    太子眉心一跳,眸底泛出几分冷意,看着冯大人。

    冯大人并不惊慌,坦然地道:“微臣并没有监视东宫的意思,只是巧合的很,云府的马车出京之时,正好与微臣的马车擦肩而过。”

    “因此,微臣是亲眼所见,绝对没有掺假。”

    太子暗咬紧牙。

    他原本是为萧衍辩护解释,没想到话赶话说到这,反而引火烧身。

    皇帝脸色不悦的看过来,“太子,这是怎么回事?”

    太子不得不解释道:“父皇明鉴,儿臣确实不知道这回事,更不曾派出过东宫侍卫。”

    这话听起来就难以取信人。

    东宫的侍卫调动,他这个做太子的竟然不知道,怎么可能?

    如果是真的,就说明太子御下不严,连自己东宫内部的人都管理不善,可见能力有问题。

    太子话音刚落就看到皇帝眉头皱了起来,神情越发严厉不满。

    他心里暗道不好,一时情急说错了话。

    但此时再想改口,已经来不及了。

    太子脑海飞转,接着便道:“儿臣连日忙于朝政,又与云府二小姐素不相识,实在没有理由派遣侍卫保护她。所以儿臣猜想,或许是太子妃私下调动的人。”

    皇帝没说话。

    几位朝臣们也都看着他,眼神有些意味不明。

    太子妃私自调动的侍卫?

    可能吗?

    是有可能的。

    太子妃作为储君正妻,平时便有管理东宫之责,若遇到特殊事情,临时调动几个侍卫也不难。

    但正常情况下,为免犯忌讳,太子妃是不能这么做的。

    这就好像皇后名义上是国母,有资格调动宫中禁军。

    但皇帝还在的情况下,皇后如果不经过请示,私自调动宫中禁军,势必会招来皇帝的震怒,甚至可能背上忤逆不敬的罪名。

    一国皇后尚且如此。

    更别提太子妃了。

    但太子这样说,也是想好了理由的。

    他蹙眉道:“太子妃心软柔善,平时又常与人交际,或许碰巧结识了云府二小姐,一时不忍便出手帮忙,虽是妇人之仁,但也算不得大事。”

    他试图轻描淡写地将此事带过。

    一位文臣却道:“难道太子妃平时调动东宫侍卫,都不需要经过殿下同意吗?这样做岂不是越权了?”

    “太子妃是父皇为我挑选的正妃,向来恭敬勤恳,从无大错。本宫与她相敬如宾,自然信任有加,平时东宫一应琐事都交由太子妃打理,本宫的确过问不多。”

    太子沉声道,又轻叹了一声,“此事是本宫的疏忽,不曾及时发现,本该严加处置,但太子妃刚失了孩子,人还在病重,本宫也确实不忍心,因为这等小事责备她。”

    说着,太子脸色肃然,对着皇帝一拱手。

    “儿臣自知包庇不妥,恳请父皇恕罪,若父皇认为太子妃所行不妥,也请看在她失子之痛的份上,饶恕她这一回,儿臣愿代替太子妃受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