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寒门崛起,从遇上苦逼太子开始 > 第256章 若有所思的李静

第256章 若有所思的李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玉县,龙卫大营。

    十万龙卫,形成方阵,静悄悄的站立在校场上。

    李静坐在轮椅上,脸上神情严肃。

    耿尽忠跳下战马,上前行礼后,沉声喝道。

    “大帅,末将已准备妥当,请大帅下令吧!”

    李静看着耿尽忠,眼中有不舍。

    良久之后,这才朝着李令月点了点头。

    李令月便高声喝道。

    “前锋营马术听令。”

    “末将在”

    “命你为先锋,冲破敌阵!”

    “末将遵命!”

    “中营耿尽忠压阵,左右两营策应!”

    随着一条条的军令下达,龙卫军营内的战前气氛,达到了顶峰。

    李静见状,沉声大喝道。

    “马蹄关十万禁军被围,里面不仅有我的兄弟,他们也是你们的兄弟,”

    “倘若是我们被围,我相信,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前来驰援。”

    “诸位,今日我李静与诸位一同杀敌,杀穿北绒人,驰援马蹄关!”

    此言一出,李令月顿时大骇。

    “爹,您身子不适,还是女儿去吧!”

    李静摆了摆手。

    “北绒人不好对付,我与他们交战多年,多少知道一些他们的弱点,”

    “况且,临阵指挥,你还经验不足,”

    “若是爹回不来你便带着唐寅和玉城百姓,速速出城,往南撤离!”

    其他军将闻言,顿时动容。

    李静坐着轮椅都要出兵,可见已经铁了心了。

    李令月闻言,立马激动了起来,还要再说什么,却见李静招了招手。

    便有两名军士走了过来,将李令月拉到一边。

    “爹,您!”

    李令月挣扎了起来,却被身后的耿尽忠,一手刀给砍晕了。

    李静见状,脸色不变朝着身边的军士,吩咐道。

    “扶小姐进帅帐休息,等我们走后,再让她醒来!”

    等军士将李令月扶走后,李静大手一挥,高声喝道。

    “打开城门,兵发马蹄关!”

    一众龙卫军将,也跟着喊了起来。

    “兵发马蹄关!”

    在军将的带动下, 军卒们也亢奋了起来。

    李静却是显得心事沉沉。

    这次虽然有他在,龙卫军士气提升了许多,但是十万龙卫,想要野战二十万北绒骑兵,无异于送死。

    要不是马蹄关,马上就要坚持不住,他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全军出兵。

    李静轻轻叹了口气,希望自己攻城之时,老二能够趁机出关,两军一同出兵,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城门打开,一队队龙卫军,视死如归般踏出城门。

    耿尽忠也推着李静,上了一辆敞篷的战车,归入中军。

    微风吹在李静的脸上,吹散了一丝发髻,李静眼神却死死盯着前方。

    出了城门,前方十里外,就是北绒大军的营地,想要冲过三十万北绒骑兵的封锁,难如登天。

    即便侥幸成功了,这十万龙卫,至少有一半人回不来。

    不过,若是任由李晋的十万禁军被吃掉,玉县也保不住。

    玉县后面可有数个州府,直到虎口,都是一马平川。

    一旦没有了马蹄关的牵制,数百万大明百姓,就只能在北绒人的铁蹄之下,遭受蹂躏。

    整了整神情,李静大手一挥,就要让传令兵吹响发兵号角。

    就在这时,城墙上传来阵阵呼喊声。

    “哇,那是什么?”

    “快看,好大的孔明灯呀!”

    城墙上是玉县的守军。

    守军们站在城墙上,第一时间便看到了升起来的孔明灯。

    很快,这边的动静就引起了城外,正在列阵,准备突击的龙卫军士的注意。

    刚刚成型的军阵,顿时发生了一阵骚乱。

    李静见状,顿时皱了皱眉。

    大军还未出发,就发生骚乱,这可不是好兆头。

    李静当即下令。

    “去看看怎么回事?”

    还没等传令兵转身离开。

    城内便跑来一道人影。

    “大帅大帅!”

    李静抬眼看去,只见老方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老方,不是让你看着郡马爷吗?”

    “你怎么跑来了?”

    老方跑到李静身前,狠狠的喘了几口气,这才快速说道。

    “大帅,郡马爷说了,不用出兵了,马蹄关已经有粮食了!”

    李静闻言,不由一愣,随后急切的喝问道。

    “什么意思?”

    “你说清楚!”

    老方捋了捋胸口,指向天空中缓缓升起的孔明灯。

    “大帅那个您还记得吧!”

    李静看了一眼,随后想起了什么,急忙问道。

    “你是说,那孔明灯真的能够载人了?”

    当初,唐寅上门求亲,在靖国公府的时候就说过,孔明灯经过改良,是可以载人的。

    不过,那时没有一人相信,只当他在吹牛。

    现在看到升空的孔明灯,李静心思立马浮动了起来。

    老方听到这话,立马点了点头。

    “大帅,郡马爷弄来的孔明灯,不仅能载人,还能放粮食呢,这便是往马蹄关送粮食的。”

    李静闻言,稍微一思索,就大手一挥朝着耿尽忠喝道。

    “老耿,传令下去,全军防阵待命。”

    说完,李静又朝着老方催促道。

    “快,带我过去看看!”

    老方闻言,明白李静的心思,也不磨叽,推着他就走。

    很快,老方推着李静来到仓房处。

    仓房外的空地上,一座座巨大的孔明灯,挂着一个个竹编的篮子,正在等待升空,周边已经围了不少前来看热闹的玉县百姓。

    要不是老林持枪守护,估计他们早冲进来,看个仔细了。

    老方推着李静走进后,便愣住了。

    只见是,数名苦力,将粮食搬运进那竹编的篮子内,看重量至少了数百斤。

    粮食装好后,一名工匠,走进竹篮内,取出火折子,点燃里面的火油。

    巨大的热气将刷过桐油的丝绸吹的撑了起来,要不是绑在木桩上的绳子拉着,就要被吹跑了。

    竹编的篮子里工匠,连忙拉着身前的绳索,努力的控制平衡。

    直到孔明灯平稳下来,下面的人,这才解开绳索,放任其升空而去。

    看高度,至少有二百米高。

    北绒人的弓箭虽然厉害,最多也就能射一百五十步。

    这个高度,即便是五石的强弓,都射不了这么远。

    到得此时,李静倒是不着急了,反而让老方停了下来,推着他围着巨大的孔明灯,仔细的看了起来。

    认真的看完孔明灯,整个升空的过程,李静顿时一脸的若有所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