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再生穿越计划
虽然他们问的很多问题,都是烂大街的,而且又不少也涉及到了个人隐藏和公司利益,但出于保密协议的考虑,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表现的非常出色,并没有透露出公司的任何秘密。
当然,在陈依云看来,他们也不可能会有任何有关不死城秘密的泄露机会,因为那份保密协议上,也被沈寻附上了时间能力,一旦他们违反了协议上所规定的特设条规,便回被时间能力反噬。
陈依云当初在他们加入进来之前,就给他们的服下了一颗时间药丸,这种药丸,也正是沈寻在大欧版块的时候,由马克·泰廉·汤姆逊研制出来的,也经过了数十次的活体测试。
对于这种时间药物的效果,沈寻已然十分放心,所以当陈依云向沈寻申请时间药物的时候,沈寻才会毫不犹豫的批给她。
有了这种时间药丸的特效,这些非不死城的成员,他们的忠诚度至少已经得到了肯定。
最后一轮提问,持续了将近四十多分钟,陈依云见记者们的问题越问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敏感,甚至有人还尝试着问出“涅槃公司内部科技的说明”此类问题。
陈依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直接结束了提问。
······
不死城。
在新品发布会召开期间,沈寻却十分从容的在自己的房间里,翻阅着一本出版自几个世纪以前的书籍。
这本书,是沈寻从一位与他进行过时间交易的客人手中买来的,说是几年前在拍卖会上得到的原著,全世界就只有这一本,顿时引起了沈寻的好奇,于是便花了两倍的价钱直接买下。
真正吸引沈寻的,并不是这部书的年代感,而是创作它的主人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
而这本书籍的名字,就叫做《报应》。
沈寻带着满心的好奇和鉴赏心态,在时间减速的状态下,花了数十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它,其内容充满了讽刺和真实性,也刻画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阴暗面和腐朽面。
紧接着,沈寻随手弹了一个响指,解除了外界的时间限制。
然而这时,最令沈寻心中惦记着的,是这位科学界伟大发明家的种种事迹,随即,沈寻又在房间的书架上,找见了另一本关于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的个人自传。
可据沈寻所指,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在生前似乎并没有写过自传,如此看来,这部自传很可能是他的后人或者是执笔者通过了解了一些关于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的事迹后,写出了一本代编书籍,可信度瞬间缩水了一大半。
沈寻继续看着《报应》中的文字内容,对里面的种种讽刺性的语句颇为赞赏,甚至觉得,如果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活在当下的话,很有可能会跟沈寻成为要好的朋友。
“对啊,我为什么不能把他带回不死城?”
这种念头虽然十分危险,但沈寻却始终难以抗拒,显然是很希望这能成为现实。
要知道,在沈寻建立不死城之初,心里就有了几位最崇拜的国际发明家,其中就有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以及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只是,如果强行将他们带离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会给历史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后世影响越深的人,被带走后,对全世界的影响也将会越大,没准当我把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强行带回来的时候,人类由于技术落后,走向了灭亡也不一定。”
凯尔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一时私心,引发如此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只要能让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成为了不死城的一员,将能得到永恒的生命,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有利于人类的重大发明。
考虑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沈寻把手里的两本书统统放回到书架上。而后,又在原地来回慢步着,陷入了深度的沉思。
“据说,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当时发明炸药,仅仅是为了抑制战争,却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发明却成为了战争的帮凶,这也是为何,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会在他的奖项中,设立了和平奖。”
沈寻一边走动着,一边思索道。
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言,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还得由他前往几个世纪以前,一探究竟。
“记得上一次穿越到明朝,似乎就给时空带来了一些变化,我一直怀疑,会不会正是那一次,导致了多次历史人物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异常情况!”
“幸好这些事,都及时被我发现并弥补回去了,否则一旦让人类找出了真相,时间商人的存在,以及不死城的秘密,也将会无所遁形。”
沈寻见过很多金字塔顶端的伟大发明家,他们都曾感叹于生命的有限,使得他们无法实现心中的夙愿。
他相信,阿尔弗德·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也同样有这种想法,只要沈寻让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得以永生,他必定不会令沈寻失望,给不死城和全人类带来更伟大的发明。
沈寻苦苦的琢磨了许久,已然忘记了新品发布会的时间。
只见墙上的秒针“滴答滴答”的游走着,当沈寻终于想到办法的时候,发布会已然召开了将近三个小时。
“对啊!瞧我这脑子,如果我在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再出面搭救他,就能制造出他已死的假象,到那时,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先生带回来了,反正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的真实长相并不熟知,应该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阿尔弗德·贝恩哈德·诺呗尔到底长什么样,即便让他独自出去逛逛,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