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一十章 情报系统,警告!反腐之始!

第三百一十章 情报系统,警告!反腐之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躺着微眯的朱允熥睁开了双眼,望了眼跪在地上的蒋瓛,道:“平身吧。”

    自从老朱“驾崩”后,蒋瓛几乎每天早晚都会来请安,明显有着谄媚讨好之意。

    老朱隐匿于后宫之事,连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被蒙在鼓里。

    主要是考虑他与吉垣不一样。

    吉垣在宫内侍候老朱,无泄密之忧。

    也就不用瞒着他。

    但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乃是外臣。

    还要在外面办事,万一泄露消息,老朱苦心布置的棋就因此而废了。

    不过,锦衣卫向内庭传递消息的渠道仍在运作。

    就在不久前,蒋瓛才在皇城的墙边上,拿开一块隐藏的砖头,将一份情报放了进去。

    随后将砖头再放回原地,使外墙看来完好无比。

    再拿开砖头的时候,便发现递入里面的情报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是一份上面下达的指令。

    整个过程,看不到一个人,也不知道下发指令的是谁。

    但无论是他递上去的情报,还是下发的指令,都有特定的鉴别真伪的办法,错不了。

    外人即使发现此地,也无法向内传递情报。

    因为防伪的存在,里面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传出来的消息,亦是如此。

    都是守在外面时传出,并带着辨真伪的标志。

    这种情报传递方式,是老朱在世时建立的。

    内外隔绝,彼此见不到面。

    类似的情报点不止一个,有资格传递情报的人,接受指令的人,也不止他蒋瓛一人。

    特务机构在很多时候,是要保持神秘与彼此独立的。

    但蒋瓛原以为,这套运作模式,在朱允熥即位登基后,就会改变。

    至少会作大幅度的调整。

    可没有想到,竟然什么都没有变。

    他甚至都不知道,新帝是否接手了内庭的情报系统。

    自己通过隐蔽渠道递交的情报,是否送到了新帝手中。

    还是说,内庭的情报中心,早已脱离了掌控。

    变成了一个自行运转的“怪物”?

    这一疑问在蒋瓛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当面向新帝问一个明白。

    “陛下,自从先帝驾崩以后,京城里流言四起。”蒋瓛首先说起了这件事。

    “哦?”朱允熥的脸色平静,反问道:“他们都说一些什么呢?讲给朕听听!”

    蒋瓛立即跪了下去:“陛下恕罪,臣实在不敢转述,唯恐有污圣听。”

    朱允熥淡淡道:“能怎么污呢?他们无非是说为了帝位,杀了自己的皇爷爷,大逆不道。”

    “再有甚者,还要编排一些什么爷孙争夺美女的离奇故事。”

    “又或是说,老皇帝其实还没死,只是被新帝囚禁在后宫中。”

    “诸如此类。”

    蒋瓛心中一惊,倒没想到新帝对此竟然了如指掌。

    他还一直以为,新帝一定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蒋瓛也清楚,新帝早做当储君的时候,就秘密成立了探听司打探情报。

    广泛传播的市井流言,探听司也不可能打探不到。

    但在他看来,这种事情,下面通常会隐瞒不报。

    这不需要有什么权臣干扰。

    报喜不报忧,是所有人的共识。

    大家都会很自觉的做。

    尤其是这种辱骂皇帝的流言,谁会冒着被皇帝骂,让皇帝暴怒的风险往上面汇报呢?

    却没有想到,老和尚姚广孝还真不这样想。

    探听司早就将消息上报给朱允熥了。

    “陛下!”蒋瓛重重磕头,道:“是微臣失职,才致使这些污蔑圣上的流言在坊间四处传播,微臣已下令麾下锦衣卫严加盘查。”

    “凡有传谣诽谤圣上者,严惩不贷。”

    “同时也顺藤摸瓜,一定找出这些大逆言论的源头,诛其九族。”

    看着信誓旦旦的蒋瓛,朱允熥的双眼,不由得微微眨了眨,转瞬恢复正常,问道:“你有抓人了吗?”

    蒋瓛忙道:“这几日,锦衣卫全力侦查,已捉拿了散播谣言者,共计二百七十五人。”

    这么多吗?

    朱允熥微微怔了一下。

    果然,八卦才是人类的天性。

    锦衣卫如此大规模抓人,竟然都没有能刹住谣言传播之风。

    “你准备将他们如何处理呢?”朱允熥又问道。

    蒋瓛正色道:“陛下,这些人竟然诽谤皇上,肆意散播谣言,不杀不足以正视听,不杀不足以平忠臣之法。”

    “臣以为,应该全部处以极刑。”

    “算了吧。”朱允熥挥了一下手道:“不过是几个无知百姓,说一下无聊的谣言罢了。”

    “用不着如此小题大作,关押三日,告诫一番,就全部都放了吧。”

    这些谣言,本来就是他自己在背后推波助澜,故意传播的。

    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有意为之。

    毕竟,既要将消息放出去,又不能露出马脚,唯一的方法,当然是放各种各样不同的谣言了。

    既然是自己放的,为此而去杀人,就有点太过。

    放了?

    蒋瓛大吃一惊。

    新帝居然如此宽宏大量?

    对那些在背后编排他的人,都这般轻轻放下?

    莫非……一瞬间,蒋瓛想到了许多。

    有人推测近几日京中的流言,或许是新帝故意为之。

    目的是钓出朝野中的反对者。

    对此,蒋瓛且信且疑。

    此际听到新帝下这样的旨意,心中的疑惑,又多增了两分。

    “遵旨!”蒋瓛道:“陛下仁慈宽厚,千古未有。百姓必深念陛下之恩。”

    “对愚昧无知的百姓,还是要好生教导的。”朱允熥道:“你要严厉告诫他们,以后不许再传谣。”

    “是!”蒋瓛连忙应声,仍站在堂中,并未离开。

    “还有什么事吗?”朱允熥眼皮一抬,问道。

    “陛下!”蒋瓛神色紧张地向外面望了一眼,见外面的侍卫都站得离房门较远。

    只要不高声叫喊,正常应该听不到,这才放下心来。

    “锦衣卫和检校,以前都通过宫墙里的秘密缝隙,向宫内传递消息,如今……”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朱允熥清楚蒋瓛是起疑了。

    这也正常。

    新帝登基,渠道没有变化,怎么看都不正常。

    何况,那些宫墙的缝隙,虽然外面的人不清楚消息具体传向哪里,但也能大体上猜到位置应是处于后宫之中。

    可后宫现在已被朱允熥下旨封掉了。

    他又如何能不疑?

    老朱在后宫,又还需要通过锦衣卫和检校的密报,了解外面的情况,情报不能中断。

    否则,老朱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也会放心不下。

    “暂时一切仍如以前,后面朕会做调整和更改的。”

    朱允熥心中对此早已有了计划。

    只要将现在传送情报的地址稍微挪一挪。

    改到前后宫交汇的地方。

    外人就无从分辨是谁接收了消息。

    另一方面,朱允熥也正好接手锦衣卫和检校的情报系统。

    他们收集来的消息,会分成两份。

    一份送给老朱,一份给他自己看。

    虽然姚广孝的探听司收集来的消息很多很广泛。

    但经历了前面的事,朱允熥正清楚了知道,作为上位者,对下属分权制衡的重要性。

    情报系统是帝王最重要的耳目,不能被下属垄断。

    不管有多么信任这个下属,都不行。

    对于帝王而言,没有什么比耳目蔽塞更可怕的事情。

    一旦消息渠道被垄断,就等于将帝王的权柄送给别人,将国家生死都放到别人的手里。

    锦衣卫和检校的情报,正好作为探听司消息的补弃。

    另一方面,探听司只有打探消息的职权,其权力比锦衣卫要小得多。

    比如说,锦衣卫可以直接召官员问话,这是探听司做不到的。

    朱允熥也不打算给予探听司更多更大的权力,就让他们成为后世“便衣记者”之类的存在,便足够了。

    借此将民间的消息收集汇总,而是变成一个对内统治的特务机构。

    除此之外,密奏制度还要进一步加强,以使大臣有机会将不好公开汇报的消息,直达御前。

    “遵旨!”蒋瓛压在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陛下希望能顺利接手,才不改旧制。

    那就好。

    “微臣先退下了。”蒋瓛拱手奏道。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你当锦衣卫指挥使多年,为国尽忠,朕都看在眼里。”

    “朕赐你一幢宅子,外加银钱一万贯。”

    蒋瓛一愣,旋即拜道:“谢陛下隆恩,臣必誓死以报陛下。”

    如此丰厚的赏赐,是老朱绝不会给的。

    老朱对臣子,那是出了名的吝啬。

    当然,这个吝啬,也主要是针对文官。

    对于在前线打仗的有功将士,老朱赏赐钱财时,还是非常大方的。

    从前的大明宝钞,之所以弄到最后彻底崩溃,变成废张一张,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朱喜欢用大量的宝钞,赏赐前线打了胜仗的将士。

    这可不是糊弄他们。

    至少,老朱将钱赏下去的时候。

    宝钞还是真正的宝钞,价值不菲。

    但因为赏得太多,很快宝钞就疯狂贬值,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可锦衣卫虽然也是肃属于武官系统,却由于很少上前线打仗,因此得不到太多的赏赐。

    当然,锦衣卫也不是完全不上前线。

    事实上,洪武一朝,当有战事发生的时候,锦衣卫还是派出人马,轮班上前线的。

    这是老朱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

    凡是驻守京师的军队,不管从前是多么强悍的精锐之军。

    只要在京城呆久了,远离前线,长时间不打仗。

    最后,战力都会迅速下滑,直接近乎完全崩溃。

    禁军拿着最高的饷银,有着最好的盔甲和武器。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全国战力最强的军队,才让他们驻守京师。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禁军,到了后期,战力还能和边军相提并论的。

    实事求是的说,但凡承平百八十年,边军打禁军,那大概就和老虎打羊差不多了。

    几十万理论上应是最强军队的京师禁军,真打起来,还不够几万边军塞牙缝的。

    这才是历史的常态。

    老朱也深知这一点,才让锦衣卫也轮流上前线作战。

    不过,实际上,这还是白搭。

    后世大明驻守京师的禁军,仍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腐败,变质的道路!

    毕竟,当初李自成的反军兵临京城的时候。

    纸面上,大明京师内还有二十万禁军!

    但上至皇帝和百官,下至街头平民百姓,谁也不会认为那二十万禁军,真有什么战力。

    包括当时的锦衣卫也不例外。

    虽然锦衣卫本身就是一支军队,是大明的天字第一军。

    可将他们作为特务系统,镇压百官和百姓,自是威风凛凛,所向无敌。

    担任安保工作,也还算称职。

    可真将他们当军队使用,去前线作战的话,那同样也是不堪一击的。

    只有老朱在世时,锦衣卫才是真正的大明第一军,战力强劲。

    可蒋瓛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却没有机会去前线打仗立功,老朱自然也不会给他什么赏赐。

    也只有新帝会这么大方了。

    一出手就是一幢宅子,外回一万贯钞。

    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道:“有朕赏的宅子,那别人的宅子,就退了吧。”

    蒋瓛心中一惊,满脸错愕的抬头,目瞪口呆。

    “还有别人的钱,不要拿。”朱允熥悠悠道:“你要是真缺钱用,跟朕说,朕赏你。”

    蒋瓛额头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渗出,转瞬间,全身皆已湿透。

    前几天,他的一位族人说,有一套宅子很不错,正在出售。

    蒋瓛去看了宅子,心中也甚是喜欢。

    他如今有六房妻妾,可家里的宅子太小,居住不便。

    若是将来再娶第七房,第八房,就更无法安置了。

    不过,蒋瓛也不敢公开强占。

    于是,便托人去问,对方先是开价三万两银子,后来听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要买,哪里还敢再开价。

    最后,双方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蒋瓛自以为此事做得并无破绽。

    毕竟,公平买卖。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

    虽然对方是害怕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身份,才给出这般低价。

    但他可没有去公开吓唬对方,更没有使手段抓对方下狱,逼迫对方。

    对方是心甘情愿,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的。

    却没有想到,消息还是传到新帝的耳中了。

    至于拿别人的钱,这种事情,他就不记得了。

    因为做过不少次。

    谁知道太孙殿下指的是哪次呢?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蒋瓛连忙求饶,不敢分辩半句。

    “知错就好。”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

    对于老朱执政时的铁腕反腐。

    他总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人杀了很多,可腐败之风却并没有刹住。

    后世之人总是痛恨贪官污吏,说人人皆可杀。

    可相比于这个时代,后世对官员的监督体系要完善得多。

    官员的腐败,也远没有这个时代严重。

    许多在这个时代敢堂而皇之公开做的腐败之事,在后世却是最愚蠢官员,也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这就是有效监督体系的威力。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等酿成大错,等上面发现了再处以极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毕竟,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

    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会被皇帝发现。

    而在这个时代的现实,也确实如此。

    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根本发现不了官员的贪桩枉法,再严厉的酷刑,也流于表面。

    甚至陷入越严厉打击腐败,贪官污吏越来越多的怪圈。

    杀了一批,又来一批。

    比韭菜冒得还快。

    老朱始终弄不得原因,但朱允熥却是清楚的。

    严刑酷法只是辅助,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是根本。

    就是要让官员刚犯错的时候,就立即发现,并纠正过来。

    邮传部成立后,利用信件举报,都察院核查,已经初步刹住了大明官场的风气。

    但举报反应出来的现实,也让朱允熥触目惊心。

    倘若真按老朱贪污六十两就处死的律法,大明官员基本上要被杀光,剩不下几个人了。

    他这个皇帝,都只能当光杆皇帝。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只能分级处理,对从前的事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先警告,后面再逐步收紧,越来越严。

    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扭转大明官场的风气,也不是一日之功。

    就连锦衣卫这个老朱亲手创办,亲自监督的机构,时至今日,同样贪腐横生。

    蒋瓛已经算相对很清廉的。

    说白了,权力一定会滋生腐败。

    没有监督,就更不待言。

    “从前的事情,就算了。”朱允熥道:“锦衣卫要开展自查自纠。”

    “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期限整顿。”

    “若是三个月以后,再有犯者,就休怪朕翻脸无情了。”

    蒋瓛连道:“谢陛下隆恩,臣谨记在心。”

    朱允熥挥了挥手,蒋瓛又磕了一个头,从地上爬起来,退了下去。

    此时,杨士奇,杨荣,姚广孝,夏原吉等四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