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长江大桥
“我临时跑一趟,不走空嘛。”他笑嘻嘻的说道,递了一根烟过去,又指了指对面化肥店:“我姐夫就在对面卖化肥哩,要不要去聊聊?”
狐假虎威嘛,对方要是真找麻烦只能干他了。
这会儿跑大客车的也是老混混居多,但是老混混比年轻混混好,他们识时务。
“”对方闻言就把棍子收起来了,跑一趟就无所谓了。
当然,主要还是他姐夫家是卖化肥的,不然棍子早就抡过来了。
“行吧,就跑一趟啊。”说着,他就回去了。”
不过坐大客车四块钱,但是舒服,车上的人也没下来。
他带了五六个人就出发,路上还能带两个呢,嘿。
这会儿通江大道没有人查黑车,偶尔跑两趟也没人管,还是很爽的。
不过像那些大客车,天天跑的必需去交警队主动交钱才行。
偶尔跑跑就算抓到也没事,交点罚款就行了,天天跑的人家直接扣车。
路上又带了两个人,一路风驰电掣到轮渡这里,把车子开到滚装船上。
鸠兹的长江大桥眼看着建的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通,策那,每次去市里还得坐船才行。
滚装船就是专门在长江把车子两边运送的船,他这种三轮车来回要六块,像那种货车和大客车,一趟大几十块上百块的。
另一边,憨娃儿开始带着一些小伙伴去抓蚂蚱。
同龄人一般都不搭理他,除了秦大河他们几个,平时倒是和那些小孩子玩的不错。
那些小娃娃也愿意和憨娃儿一起玩,大人都放心,毕竟憨娃儿从来不欺负人。
而二虎也在自家的平房楼顶准备泡麦芽,十斤麦芽得铺在空地上不停地浇水才行。
“二虎,你这是干什么?糟蹋粮食哦。”二虎他爷爷准备上来翻翻晒好的棉花,看到了,气的拿起棍子就要揍他。
“哎,阿爹,这是大河让我准备的,我们要去养窝子用的。”二虎连忙上前拦着。
自己挨揍了就挨揍了,别把他好不容易铺平的小麦给弄乱了。
“特么笔的,钓鱼用玉米都算败家了,还尼玛用小麦发芽,老子打死你。”
老人可接受不了这种浪费食物的行为,他们都是从军阀混战的时候走过来的,不知道挨过多少次饿了。
平时二虎浪费一点粮食,都得一顿骂。
“爸,抽根烟,别搞二虎了。”一个中年男人听到动静就上来了,无奈的拦下自家老头儿。
他把老人安抚了之后,就把秦大河带人出去钓大鱼的事讲了一下。
“秦家小子是個能人,会打电焊、切割,回来钓两次鱼都赚了一千多了,让二虎跟他好好学点东西啊,现在小麦又不值钱。”
“那也不能浪费粮食啊。”老人依旧气呼呼的。
在他们眼里,浪费钱都没有浪费粮食来的遭人恨。
“那抓到鱼的不也能吃嘛。”二虎委屈的说道。
刚刚拦着拦着,他还挨了两棍子。
“鱼能吃饱嘛,粮食才能饱肚子,赶紧把麦子收好,让别人看到还不知道怎么讨论呢。”老头儿依旧瞪着他。
“都浇透了,收回去也会发芽哩。”
“滚。”老头儿气呼呼的走了,只留下父子俩大眼瞪小眼。
这就是秦大河不在家泡麦子的原因,这玩意必须得找个宽敞的地方晾晒,不停的浇水。
他家又不是平房,放门口就算爸妈不讲,村里人也会讲闲话的。
“二虎啊,跟着大河出去钓鱼行,赚不到钱都没事,一定要学点本事啊,他在学校可是会了不少东西的。”
看着老父亲殷切的眼神,他点了点头。
“大河说教我们的,就是没机会。”秦大河没说过这句话,但是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肯定愿意教。
“也是啊,他平时又不干这些电焊的活。”二虎他爸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麦子:“那就多学学怎么搞鱼,搞鱼也能赚钱,多学点总是好的。”
“嗯。”二虎不耐烦的说道。
和小伙伴出门,图的就是快活,他哪里会考虑这些东西,能赚钱最好,不赚钱也无所谓。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家又不穷,这时候还是想着玩的事呢。
铁蛋这边则是稍微好一些,蚯蚓一个小时挖了好几斤。
一般烂西瓜的地方,蚯蚓长的贼快,还有大的青蚯蚓单独放起来了,回头他们没口的时候能挂一下。
就是晒蚯蚓的时候引起全家的嫌弃,又腥又臭,起码要晒个两三天才能完全晒干。
还好,晒蚯蚓用的是种地的薄膜,铺在地上晒的。
晒完之后这薄膜也用不了,只能扔了。
他家里知道要和秦大河出去钓鱼用,所以勉强没有破坏。
而秦大河到了市里,把人放下之后,直奔百货大楼。
这次要买个破壁机,还得补充一些钩子和鱼线。
懒得去渔具店买了,那边价格也不便宜,质量还得不到保证。
直接在百货大楼买了三组十五号的鱼线,又买了一组十号线当子线使用。
回去都得提前绑好,若是7+5扛不住草窝子里的大草鱼和鲤鱼的冲击,就必须得换线了。
钓草鱼开头一次冲击,一般的线根本扛不住。
鲤鱼就更别说了,鲤鱼打桩可不是开玩笑的,让人觉得挂底也是因为实力问题。
更别说这种草窝子还能吸引到其他鱼,比如青鱼这种大体型鱼类。
这次就是奔着大鱼来的,不搞到大鱼怎么行。
早上开车赚了六十来块,到市里又搞了二十块,就是八十多块了。
不过一箱油烧完了,加油花费了十九块,今天纯赚了将近七十块,这会儿买鱼线和钩子基本都花完了。
进口的线组可不便宜,这些线质量好,不涨号,比买国产的要好不少。
又去卖破壁机的地方看了下,价格吓死人,四百多块。
想了想,他出门开着车子去古玩市场看看。
从中和路走的时候,看到上面挂着大牌子傻子瓜子,可谓满满的回忆。
上学的时候,他就听说过了傻子瓜子的事迹,每次过来都得买点儿尝尝,算是支持一下本地的“民间第一商贩”。